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省宿迁市实现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全覆盖

探索南水北调受水区全面节水之路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 《 民生周刊 》( 2024年05月13日   第 02 版)

    宿迁全力推进节水行动,让人们了解“一滴水”的旅程,感受到水来之不易,通过政策引导增强社会各界节水动力。

    站在骆马湖岸边,江苏省宿迁市住建局供排水中心供水科科长朱泉指向湖心取水点,讲起宿迁市民饮用水的来源,“很多人只知道水价不贵,却不了解饮用水的来之不易”。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民生周刊》记者看到,骆马湖波光粼粼,浩大无边。水域面积395平方千米的骆马湖,是全国第七大、江苏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南水北调的重要中转站和宿迁市饮用水的重要水源。

    为增强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宿迁于2010年全面启动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2015年2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公布第七批国家节水型城市名单,宿迁榜上有名。

    国家节水型城市命名有效期为5年。按照要求,宿迁于2019年、2023年经历了两次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

    如何守护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以解决节水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导向,宿迁在节水型载体创建、节水宣传、节水技改、节水新技术推广使用等方面进行会商联动。”宿迁市节约用水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房凯说。

    让人们了解“一滴水”的旅程,感受到水来之不易

    宿迁供水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建在距离骆马湖3000米处。

    在这里,参观者可直观了解自来水生产全过程。经过配水、预沉、絮凝、沉淀、过滤、消毒、检测等多个环节后,骆马湖水通过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流入千家万户。

    由宿迁供水公司出资400余万元建设的水文化展示馆,先后被授予“江苏省节水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每年有大量市民、学生来参观,通过节水教育可提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宿迁供水公司管网总监刘朗说。

    宿迁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拥有“三河两湖”—京杭大运河、淮河、沂河和骆马湖、洪泽湖,正因为河湖分布密集,连当地人都有一种错觉,宿迁水资源丰富,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宿迁实际上属于缺水型城市。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宿迁的过境水资源量远大于当地水资源量。从数据来看,宿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6.8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545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

    “普通民众感觉不到缺水,是因为宿迁涉水单位全力调水补湖。”朱泉分析,调往宿迁的水是“水往高处流”,依靠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调水,经过6级泵站将水位抬高24米。

    实际上,南水北调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每一滴水都长途跋涉而来。“宣传要走心,要让民众了解水的来之不易,也要让企业意识到节水就是节能减排。了解一滴水的旅程,能让人们感受水的来之不易,知道为什么应该倍加珍惜。”朱泉说。

    在朱泉看来,通过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可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更加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同步提升。

    通过政策引导增强社会各界节水动力

    “虽然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但长远来看企业在节水方面的投入是划算的。”江苏联新阀门有限公司安环总监陈利民说。

    从事铸件阀门生产的联新阀门公司,是宿迁市认定的节水型企业。了解到政府推出的鼓励节水政策,企业积极投入建设污水循环利用项目。引入新工艺后,每天可以节省约10吨水。

    在阀门清洗环节,企业每天需要消耗大量自来水。“除了减少用水成本外,还减少了污水排放。”陈利民表示,由于之前缺乏相应的工艺,清洗之后的污水没有回收利用,不仅用水成本高,而且排污量大。

    2023年,宿迁对开展节水技术改造、供水管网改造、非常规水源利用、节水“三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节水服务等项目的企业给予贷款支持。节水贷政策出台后,联新阀门公司提出申请,获批1000多万元贷款。

    谈及企业节水的实效,房凯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宿迁市2023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同期分别下降17.6%、16.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凸显。提升企业节水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建立节水的长效机制。

    2015年起,宿迁中心城区实施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基于“一张图”,宿迁实现了管网信息共享,加强人员监控管理,节水治理效率大幅提升。2019年起,宿迁中心城区实施分区计量建设,设置分区流量实时监控点500余处,年监测预警漏失水量达870万吨。

    通过智慧水务平台,对入小区端口的供水管网夜间流量监测,统计分析管网漏点相对较重的小区,开展小区内部支管至单元阀管网改造工作。供水管网改造前,位于中心城区的府苑小区夜间最小流量为33吨/小时,整体改造后该小区夜间最小流量降低至13吨/小时,年度节约水量16.86万吨。

    宿迁市住建局数字水务中心主任时晓说:“以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分区计量为依托,宿迁打造供水漏损监控与发现治理长效机制,构建了漏损治理新流程,做到全流程系统控漏,从而实现长效节水。”

    积极推进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等载体创建工作

    “洗澡时尽量选择淋浴,洗脸刷牙的间隙要关掉水龙头,用水时把水流开小一些;喝不完的纯净水不要随手扔掉,剩余的水可以倒在花丛中滋润花草;用过一次的水可以重复使用,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洗拖把、冲马桶。”在宿迁市中小学生节水演讲比赛中,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学生伍玲锐发出这样的倡议。

    为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宿迁开展节水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制作节水公益微视频,开展中小学生节水演讲、征文比赛。

    节水型载体是节水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除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外,宿迁积极推进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等载体创建工作。

    从宿迁市马陵中学正门进入,迎面是学校的中心广场,广场中心建设有一座泮池。泮池也是雨水收集池,收集的雨水可满足广场周边校园绿化的浇灌需求。

    马陵中学总务处主任庞宝龙介绍,2020年,占地248亩的新校区交付使用,绿化覆盖率达到45%。在新校区建设的时候,学校就考虑到雨水、洗漱用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在节水设施设备方面,马陵中学引进高效节水无异味型便器,实现节能、节水。

    2022年,马陵中学荣获“宿迁市节水标杆单位”称号。“以节水标杆单位创建为契机,学校强化师生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增强自觉节水的责任感。”庞宝龙说。

    目前,宿迁中心城区共创成节水型小区80家,节水型小区覆盖率22.79%;建成节水型单位134家,节水型单位覆盖率31.12%;建成节水型企业51家,节水型企业覆盖率48.6%。年用水超100万立方米的企业、单位已全部创成节水型载体。

    近年来,宿迁全力推动国家节水行动,实现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全覆盖,探索走出南水北调受水区全面节水特色之路。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朱泉说,“节水不仅要依靠节水技术的应用、节水制度的建立,更要依靠民众、企业等用水主体观念的转变、行为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