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水利部节约用水促进中心副处长曹鹏飞:

发展节水产业,助推绿色转型

《 民生周刊 》( 2024年05月13日   第 02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社会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持续提升:与2012年相比,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6.5%、60.4%。

    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已初具规模,涵盖农业节水灌溉、工业废水处理、生活节水器具、管网漏损控制、污水再生利用、海水淡化、智慧节水等多个领域,基本形成从研发设计、产品装备制造到工程建设、服务管理的全产业链条。

    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些行业和地区用水效率还不高,节水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难点和堵点。

    目前,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由市场主导的节水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尚待健全,节水领域民间投资活力还需进一步激发。

    除了内生动力不强外,我国节水产业竞争力依然不足。我国节水企业总体呈现小、少、散的特点,具有社会广泛认知度、品牌影响力和规模优势的龙头节水企业较少。

    此外,技术创新能力偏弱。节水技术研发投入相对不足,节水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的融合发展尚不充分,节水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较低,节水产品技术含量和整体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条例》是我国首次从法律法规层面提出发展节水产业,对节水产业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条例》的实施,将节水产业发展成为绿色科技创新的“推进器”、绿色发展的“好伙伴”、绿色消费的“引导者”和绿色经济的“新引擎”,以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发展节水产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发展节水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起点高标准推动节水产业创新发展。

    在完善节水产业发展支持体系方面,应加快建立节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优培体系、市场体系、创新体系,推动节水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发展、协同发力。

    面向节水科技前沿、面向节水应用市场、面向国际节水领域竞争加强节水科技创新,我国要积极打造节水科技创新中心、试验基地,一体推进“政产学研用”,走好节水产业智慧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之路。完善国家鼓励的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发布机制,加强节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发展节水产业,离不开节水市场机制建设。要大力鼓励支持发展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第三方节水服务产业,支持节水服务机构创新节水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开展“节水贷”金融服务,持续推进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扩大水效标识实施范围,促进节水认证向绿色产品认证过渡。

    在构建现代化节水产业体系方面,要紧扣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活服务等领域节水需求,培育节水产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节水产业园,打造全国节水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