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

民生周刊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新疆吐鲁番市年平均降水量仅16.4毫米,蒸发量高达2838毫米

节流开源并举 破解缺水难题

□ 《人民日报》记者 胡仁巴 《 民生周刊 》( 2024年05月13日   第 02 版)

    吐鲁番市坚持将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优先选择“水肥一体化技术”,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沙窝里烤鸡蛋,石头上烤面饼。”新疆吐鲁番市是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多风少雨,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极端干燥,有“火洲”“风库”之称。这里年平均降水量仅16.4毫米,蒸发量则高达2838毫米。长期以来,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吐鲁番发展的一大瓶颈。

    道出行回火焰山,

    高昌城郭胜连环。

    疏泉穴地分浇灌,

    禾黍盈盈万顷间。

    清代萧雄的《西疆杂述诗》,描述了吐鲁番各族人民开凿坎儿井,利用天山雪水,让绿洲在沙漠边缘绽放的情景。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容与工业化的推进,坎儿井等传统水利工程已难以承担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因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凸显。多措并举节约用水,成为吐鲁番市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大力推广高效灌溉技术,助力农业节水增收

    4月23日,记者在吐鲁番市高昌区葡萄镇霍依拉坎儿孜村看到,农田里,葡萄叶绿油油,葡萄沟里一条条黑色的输水管道铺设整齐,每个节点都安装了阀门开关,实现精准用水、精准控水。

    葡萄镇共种植葡萄2.43万亩,霍依拉坎儿孜村位于葡萄镇南部,距离城区约8.3公里,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

    全面提升农业用水供应成为该村缓解用水紧张,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与往年不同,今年春灌工作大量运用现代科技节水手段,通过调整葡萄沟渠尺寸、铺设塑料薄膜、推行微喷灌等节水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使村民既节约了灌溉用水,又减少了田间劳作。

    “今年,我们村为3200亩葡萄园铺设了管道,实施了微喷灌节水改良,节水效果很不错。”看着每株葡萄都“喝”上了水,忙碌在葡萄地里的村“两委”委员阿布都热木·吾普尔难掩兴奋。

    说起刚刚投入使用的微喷灌技术,村小组管水员肉苏里·亚库普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这是村“两委”组织技术员和“土专家”通过反复试验探索出的节水技术。与大水漫灌的方式相比,使用微喷灌技术种植葡萄,更高效便捷,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完成浇灌,省水、省力、省工,而且一个人可以看管好几眼井。水肥一体化还能把肥料直接灌溉到葡萄树根部,减少肥料挥发,促进生长,增加产量。

    霍依拉坎儿孜村高效节水灌溉,只是吐鲁番市推广高效节水灌溉的一个缩影。

    过去,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这里的农业用水总量居高不下,村民都围绕着坎儿井居住。随着生活及灌溉用水量的增加,村民们开始自南向北不断延长坎儿井的长度。近年来,随着耕地面积持续扩大和机电井大量使用,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坎儿井出水量逐年减少,数量急剧萎缩。

    为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难题,近年来,吐鲁番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节水灌溉为突破口,不断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坚持将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优先选择“水肥一体化技术”,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现农民节本增效、增收节支。

    吐鲁番市葡萄高效节水工程项目计划实施葡萄高效节水面积达63.86万亩,总投资9.58亿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上级财政资金、地方债券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

    葡萄高效节水工程项目分三期建设完成。“一期项目于2023年8月开工建设,已建成高效节水面积23.25万亩;二期项目今年4月下旬正式开工建设。”吐鲁番市水利局农牧水利与水土保持科科长陈祁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基本达到葡萄种植高效节水全覆盖,预计年节水量达1.9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节水量0.69亿立方米,地下水节水量1.24亿立方米,将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为吐鲁番水环境、水安全保障作出积极贡献。

    吐鲁番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新兵介绍,至2023年,全市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40多万亩,通过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栽培和“干播湿出”技术,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农业用水比例从2010年的95%降至84%。

    节约治理双管齐下,做好城市节水大文章

    多年来,吐鲁番面对“水荒”的切肤之痛,牢固树立“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节水各项工作,城市节水设施建设和节水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吐鲁番市政府编制《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下发《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城市供排水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出台《节约用水“三同时”管理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管理职责,让城市节水有章可循。

    4月23日,记者来到被评为自治区“节水型居民小区”的高昌区绿岛国际小区,看到小区内绿化浇灌全部采用滴灌和喷灌。

    欣瑞安洁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绿岛国际小区物业经理孟广现说:“小区现有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在完善节水设施的同时,我们还倡导居民把淘米水、洗菜水进行二次利用,营造人人参与、全民节水的良好氛围。”

    “我家洗菜水用于浇灌花草,洗衣水用于冲刷马桶。”当记者随后来到小区居民周慧兰家时,看到她家厨房、卫生间里摆着储存洗菜水、洗衣水的大红桶。

    按照“总量控制、定量供应、分类计价、超量加价”原则,吐鲁番实行不同用途不同价格,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逐步落实非居民用水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利用价格杠杆,增强了像周慧兰这样的家庭节水意识。

    记者了解到,为取得高效节水示范效果,当地以节水技术推广为切入点,广泛引导企业和市民在生产生活中注重节约用水、学会循环用水。

    目前,各企业不再将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作为工作负担,而是当成提升内部管理成效的一种手段,自觉地开展水平衡测试,做好用水台账,主动实施用水工艺技改。

    随后,记者来到高昌区污水处理厂区。“这座污水处理厂工程总投资约17832万元,历经两次升级改造,处理后水质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

    为进一步提升水质处理能力,提高再生水利用率,2020年6月,污水处理厂再次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并于2021年6月完成竣工验收,实现了处理后水质由一级B排放标准提升到一级A。”该厂副厂长热孜万古丽·阿不力木说。

    这里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100%,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100%,仅2023年,该污水处理厂就通过专门为新疆华电高昌热电有限公司冷热电联产项目铺设的30公里中水回用管网,输送100余万立方米中水。

    “目前,全市成功创建节水型企业14个、节水型小区15个、节水型单位48家,在持续推动节水方面发挥了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吐鲁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阿斯亚介绍,目前,该市已实现居民使用节水器具全覆盖,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2017年的82.71%提高到85.87%。

    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吐鲁番现有绿化面积1.2万亩,绿化率达43.71%,全部采用滴灌技术,年节水量达到485万立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生态立市’战略,把节水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为建设繁荣富裕、和美幸福的现代化吐鲁番贡献力量。”吐鲁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建伟说。

    节流开源并举,兴修水利工程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位于吐鲁番北部的天山冰川融水,是吐鲁番盆地主要水源。吐鲁番盆地虽有大小河流14条,但过去仅有4条河流上修有拦河控制性水库。特殊地形和气候条件,使水资源在山区流淌中大量蒸发、渗漏。

    “早些年就想将发源于博格达峰的大河沿水引到市区,但碍于资金、技术条件,一直没能够实现。”高昌区农村安全饮水服务中心主任依沙克·胡吉说,吐鲁番盆地四面高山环绕,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资源阻隔在中高山区地段,难以充分补给山口以南平原地区生产生活。这里因寒冷大风天气,加上地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随着2020年底世界上最深的混凝土防渗大坝建成,吐鲁番市对地表水资源控制能力较低的问题,在湖南援疆力量的推动下逐渐被破解。该水库工程总投资6.87亿元,项目投资为5.88亿元。水库总库容3024万立方米,防洪标准非常高。工程由拦河大坝、溢洪道、灌溉洞及泄洪放空冲砂兼导流洞组成,是一座具有城镇供水、农业灌溉和重点工业供水任务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2021年3月15日开始下闸蓄水,每年通过地下管道向下游供水6981万立方米,满足了10万亩农业用水需求。

    “过去每到5月葡萄开花期,用水量大增,经常无法满足浇水需求。”吐鲁番市红柳河园艺场农户刘军说,如今只要提前报送用水计划,就能得到充足的灌溉用水。

    近年来,湖南省援疆工作队还参与援建了鄯善县山南三乡一镇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高昌区大草湖城乡一体化引水工程等共计5个重大水利援疆项目,投入资金2.1亿元,占项目总投资24%,解决了当地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2023年至2025年,湖南省将投入4000余万元,实施大河沿—塔尔朗—煤窑沟三河城乡一体化饮水水源连通工程,将极大缓解吐鲁番盆地农村饮用水紧张状况,预计可将当地农村居民供水保证率提升至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