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民生周刊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浸润营商环境建设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办公室主任 许泽楠 《 民生周刊 》( 2024年05月13日   第 04 版)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以独特和宝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浸润营商环境建设,彰显其时代价值,是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结合”的应有之义。

    自由,营商之本

    《管子·问》说:“而市者天地之财具也,而万人之所和而利也。”讲的是通过市场,自然而然让人们各得其所。而《老子》“我无事而民自富”的“自然无为”思想可以说是市场化理念之滥觞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给予市场主体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动力。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大力度消除了束缚企业手脚的“粗绳”“钢丝绳”,但对创新审慎包容不够、微观事务干预过度、行政检查过多等“细绳”“隐形绳”仍在缠绕困扰企业。要不断深化细化实化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机制,消除基层干部对问责压力的担忧。要大力探索推行“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非现场监管方式,提高监管的精准性、靶向性和有效性。要把握好活力与秩序、发展与安全的平衡点,让市场主体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涵养“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创业环境。

    公平,营商之核

    《后汉书补注》说:“军与民市,价不统一,设令以防抢夺。”汉朝为保证公平买卖,防止强取豪夺,设立相应的法令或规定加以约束和管理。《唐律疏议·杂律》规定:“诸司市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诸司作斛斗秤度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唐代的法律明确了对扰乱市场物价、欺行霸市行为的惩处措施。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让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更加充分。当前,地方保护主义,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取融资等要素资源难,垄断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仍是妨碍公平的“绊脚石”。

    《管子·七臣七主》说:“律者,定分止争也。”要加快推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以破除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障碍为着力点,落实经营者集中审查规定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优胜劣汰的企业退出机制,完善产权保护机制,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法治,营商之根

    《管子·禁藏》说:“法者,天下之仪也。”《荀子·君道》说:“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法治的确定性,是稳定、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的根本保障。先立后破,根深必稳。协同性是实现法治效果最大化的关键因素。当前仍存在部分政策协同性不强,有的政策“单打一”,没有形成合力。有的政策“只唯一”,配套制度不完善。有的政策“不统一”,让企业无所适从。要避免“一叶障目”的系统观念,提升政策的惠及度和企业的感受度,减少“温差”“落差”和“偏差”。

    实践性是法治实施的生命力。《韩非子·心度》说:“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五蠡》说:“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法律法规要与时俱进、与时偕行,避免善法之初,恶法之果或无法可循。如依法作出的“小过重罚”“大过轻罚”等影响营商环境的现实问题,需要通过加快立法修法进程、作出专门释义或决定、完善细化实施细则等方式回归法治精神本源,在实践中达成情理法相融合、时度效于一体、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

    开放,营商之要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古丝绸之路,从郑和下西洋到四大发明的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理念崇尚天下一家、共同发展,和谐共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当前,受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影响,“请进来”和“走出去”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要主动精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产业领域为着力点,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性开放。用好“示范区”“先行区”等政策平台,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和资本,更好营造外籍人员无障碍便利化生活环境,集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

    另一方面,要坚定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不简单唯考评唯指标,打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必须抓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发展、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以文化“软实力”塑造营商“软环境”,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为“永远在路上”的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永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