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

五治融合 共建共享

□ 《民生周刊》记者 张兵 □ 实习生 武子栋 《 民生周刊 》(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探索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径,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在全镇努力下,六汪镇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率连续5年为零,无越级信访事件发生,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列青岛市前列,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0年,六汪镇村集体平均收入达33.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元。

    让德者有得

    “原来都是逢年过节时候村里才会统一发一些福利,现在有了‘汪德银行’,遵纪守法、打扫卫生、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都能获得积分。”8月中旬,在六汪镇柏乡一村的“汪德银行”里,村民管延芬正带着4岁的小孙女兑换商品。

    与传统银行不一样,汪德银行没有自助取款机,没有工作人员,倒像个小型的社区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有油盐酱醋、洗护用品、包装食品等日用百货,对应的积分兑换价格标注得清清楚楚。

    柏乡一村网格支部书记王明军介绍,汪德银行是个善治惠民的好工程,在镇党委发出号召以后,村支部立即行动,村中乡贤也出钱出力,最终在全镇第一个投入运营。截至目前,柏乡一村的汪德银行已经兑换3次,共1.3万积分。

    汪德银行的行长由各网格村支部书记担任,并组建评审小组,设立评分规则,每个村庄由指定村干部进行统计并公开,每月月底统一开展积分兑换活动,货架商品费用由村集体负责。

    随着汪德银行的开业,现在村民基本能自觉管理好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乱排污水、乱堆乱放等不文明现象几乎销声匿迹,村里组织的公益活动更是人人争相参与,仅人居环境整治一项,每年就可为村庄节省机械人工费五六万元。

    汪德银行为每一位村民定制了一张存折,采用“1+5+N”的指标体系,“1”指党建引领,“5”指环境保护、睦邻和家、乡村发展、公益奉献、尚德守法等“五美公约”,“N”指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的计分标准,经过系统的认定工作,做好事加分,违规违纪扣分,数据联网存档,并向全体村民公示,村民持存折使用积分兑换商品。

    据了解,在六汪镇目前已有27家汪德银行开业,共一万余人参与,预计9月底开业规模将超过60家,覆盖率达85%以上。

    汪德银行是六汪镇在乡村治理之路上的探索实践,是六汪镇乡村治理工作数字化的灵活体现,给崇德向善的村民带来实惠,给乡村治理工作带来巨大转变,给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活力。

    当地百姓纷纷点赞,有村民说,汪德银行把群众的道德隐形价值变现为物品奖励,成为乡村治理的新杠杆。

    汪德银行设计者、六汪镇党委书记李海波说,汪德银行就是要以德治教化人心,改变村集体以往雨露均沾的福利发放形式,让奉献增值,让德者有得,提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天眼全覆盖

    “发现着火点报警!发现着火点报警!”一天上午,六汪镇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报警系统突然响起,社会治理中心主任杨斌第一时间赶到大屏幕前查看,发现周南山出现着火点。

    与此同时,对应连接的森林防火队员的手机也接到报警信号。防火队员迅速赶到现场,经调查,一名挖掘机司机在田地里施工,休息期间吸烟时引发平台报警系统,到场的防火员对该司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收缴了火种。

    杨斌介绍,六汪镇的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接入了热成像摄像头,设备24小时360度无死角自动巡航,自动捕捉热源,一旦发现热源,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响应处置,从而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率。

    “智治”,是六汪镇乡村治理的重要法宝。目前,六汪镇已建成一处镇级社会治理中心和13处乡村治理工作站,搭建了乡村治理智慧平台。在全镇144处重要路段安装了614个摄像头,各村安装高清摄像头1500个,全部接入平台,实现了天眼全覆盖。

    六汪镇镇长张震介绍,全镇划分为75个治理网格,每个网格“一长两员”,全部配备智慧终端,将社会治安、信访稳定、民生服务等事项全部纳入,实现一网统筹。

    事件提报、转办、反馈形成闭环,铺设了一张纵到底、横到边、无死角、全覆盖的乡村治理网络,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6月20日,金牛湖村70岁村民吴孟相骑三轮车在村东侧被一辆过路面包车撞倒在地,当时并未感觉身体不适,便让肇事司机离开了。回家后,吴孟相开始感觉身体疼痛,家人紧急将他送到医院,经检查,确诊为肋骨骨折,需住院治疗。

    但是,吴孟相并没有留下肇事司机的电话号码,老人的家人向网格员求助,通过智慧平台查看监控后找到肇事司机。

    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提高了六汪镇的治安水平,同时,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升,实现积“小安”为“大安”的治理效果。

    办事“最多跑一次”

    不久前,六汪镇找字庄村65岁的王道忠老人拿到了刚刚更新的残疾证。

    “感谢党和国家,我和老伴儿都是残疾人,国家每月给我们发2000多元的救助金,让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我们走路不方便,村干部专门把证送到家里,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还能过上这种好日子。”王道忠说。

    在六汪镇六汪村便民服务站,一进门就能看到立在门旁的《六汪镇便民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清单》,130个镇级服务事项、50个村级服务事项全部实行代办代理便民服务,群众最多跑一次,可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

    村记账员王江明说,能在村里办的事,绝不让村民往外跑;一次能办完的,不让村民跑第二次。残疾人证到期换证的,带齐所需资料到服务站,需复印的资料由服务站免费复印。行动不便的,工作人员会上门办理,然后统一送到残联办理。村民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业务,基本都由村里代办,不用村民来回跑。

    六汪镇在镇驻地建成集成化、规范化的便民服务中心,在村居设立便民服务点和网上服务站点,建立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清单》,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通过网上服务,解决了在外务工村民办事的麻烦,全镇“面对面”业务办理量下降30%。该镇针对百姓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开展“办好百姓身边事”集中行动,累计受理办结群众关心事5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此外,各村全部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设立“四会一室”。创新“九点说事”制度,各村每天9点开放村民说事室,引导村民主动说事、议事、主事,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让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说了算,把共治共享的同心圆越画越大,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六汪镇党政办副主任王玉军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镇村两级还配备了法律顾问,落实法律顾问“六个一”制度;发挥“互联网+”功能,根据群众需要精准普法,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全镇矛盾纠纷逐渐减少,5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

    六汪镇通过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凝聚协同共进的发展力量,激发出乡村振兴活力,青岛万亩粮田项目从签约到一期3000亩小麦播种完仅用了10天,二期流转土地6000余亩,未发生一例纠纷。

    目前,全镇引进现代农业项目115个,流转土地6万余亩,形成花、果、林、茶、药、肉、菜、蛋八大特色产业,14个园区规模居青岛之最,每年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两亿元。

扬州:暖心服务才是风景
五治融合 共建共享
科学消毒,让校园防疫更专业
城市更新“划底线”
月饼:要面子更要做好里子
做有情怀新农人
让中医药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要学会和过敏原“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