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激烈竞争,导致人们生活事业压力不断加大,一些人因不堪重负而精神抑郁,因心理疾病不能及时排解以至走了极端。心理疾患高发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突出,对民众心理及精神健康问题进行及时有效介入、干预,是提升百姓幸福感、安全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社区急盼心理健康服务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社区成为城乡居民居住生活乃至工作的基本单元。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水平反映社会治理水平,是居民幸福快乐生活的重要指标。立足社区,为居民提供优质精神健康服务,不仅可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手段。
所谓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指依托社区,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运用心理科学理论,组织社区居民通过谈心交流、社会交往、文体娱乐等活动,促进居民精神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卫生和精神卫生培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生活工作关系;正确应对事业及生活压力;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等关系,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居民身心两方面疾病的目的。
具体地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宗旨在于:培养儿童及青少年强健的体魄,养成健全的人格;助力成年人辩证看待事业人生起伏,预防包括精神疾病、神经性疾病、病态人格等精神心理疾患;帮助老年人应对老年生活带来的各种生理及心理不适,快乐过好退休生活。
总之,心理健康服务要及时介入干预社区居民的各种心理问题,缓解压力,消弭心理障碍,最大程度保障社区居民心理健康。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可以提高居民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应对各种复杂环境挑战,提高社会抗压能力,增强居民预防身体及心理疾病能力,最终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良好的社区心理服务不仅保护单个居民的心理健康,同时也促进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缓解社会负性情绪,为培育国民健康理性的社会心态,增强国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作出贡献。
把心理健康服务纳入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规划之中,把社区建成居民心理健康服务第一阵地,是时代之需,也是居民期盼。社区介入干预人们精神心理健康的水平能力,也是检验社区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前社区精神心理服务短板突出
在我国,提出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这一概念,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由于这一事业刚刚起步,对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很多社区居民乃至社区干部还认识不清。因而,许多社区在这方面的服务还是空白,也没有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同时,相关人才十分短缺,很多是靠社区热心人士兼职。
当前,我国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存在以下短板:
(一)制度层面
在推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建设初期,行政力量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政府主导,并带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能把这一工作做起来并坚持下去。
没有刚性的制度规范机制,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很难有效开展起来。而制度层面规划设计缺失,是推进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最重要的短板。
制度规范要对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建设的人才、经费、标准、监督及效果评估,进行规范。只有把这一工作纳入社区建设的制度性刚性约束,并通过行政手段有效整合社区资源,才能有效开展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
(二)经费层面
经费是制约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事业发展又一个短板。必要的投入,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更需要经费投入。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项社会效益巨大的公益事业,开展这一服务,需要一定的场地、相应的设备、专业人才,等等,都需要资金投入。而许多社区在这方面的投入基本为“零”,这反映了地方对社区精神心理服务建设认识不清、工作不实。
解决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经费问题,初期应有必要的投入,开展起来之后也可以引入社会组织,吸引社会资源,通过政策扶持,让这项工作坚持下去。?
(三)人才层面
如今,我国专门进行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不多,少量的专业人员多分布于各大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室,或其他特定机构,扎根社区的专业人才很少。
如果比照西方发达国家专业精神心理服务从业人员的比例,我国14亿多人口,至少要培养有精神心理咨询资格的专业人才50万人。但目前,获得国家心理咨询认证资格的仅几万人。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不足,是制约我国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的一大短板。
搞好城乡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应在基层党组织的指导下,在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招募社会心理、社会服务及社会工作者和专业志愿者,加入这一前景广阔的朝阳事业。同时,还要从社区居民中发掘人才,及时且持续地服务好社区居民,满足居民精神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四)居民参与层面
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在老龄化与少子化叠加的人口结构下,每个年龄段的人各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也现实地伴随着不少人的生活与工作。
现实中,一是不少人迫切地需要精神心理服务;二是还有不少人对精神心理疾患认识不清,存在偏见与误解,讳疾忌医,羞于示人;三是社区缺乏便捷的精神心理治疗渠道。这造成很多有心理服务需求的人对社区精神心理服务的接受度不高,参与社区心理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社区内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推广。
提供优质精神心理服务需解决的问题
补上短板,满足群众需求,是社区治理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完整的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之一。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要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政府主导,纳入社区建设规划,作为社区建设重要内容。
一是为社区开展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必要的办公、人力、经费支持;二是整合社区内的高校、科研机构、医院等有精神心理服务能力的力量,共同搞好这一工作。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校、社会组织、医院等机构合作互助、联动共建,共同完善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二、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国民认知,树立身心健康新理念
在全社会倡导科学的精神心理健康理念,是开展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的基础。因此,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工作人员,都需要加强对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让人们理性认知各种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让居民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重视自己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
要养成居民良好的精神心理素质,营造积极社会心态,引导人们理性思考社会现象。综合运用不同手段,加强对心理健康信息和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及时把握居民精神心理状况,及时、提前介入干预。
三、准确把握需求,搞好效果评估
社区开展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但是,因为居民的性别、年龄、家庭构成、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所以不同居民对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也不同。准确把握居民需求,才能对症下药,制定有针对性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方案。同时,需要制定多维度、全方面的考核体系,对心理健康服务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提高居民对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的满意度,促进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更好发展。
如今,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已经成为社区发展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成为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构建完善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具有长远意义,而且非常现实迫切。
推进这一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把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把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这一工作抓好抓实,以实际行动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让社区居民和谐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把社区建成百姓幸福生活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