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争分夺秒,查漏补缺

宁夏西吉县决战脱贫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 民生周刊 》(

    上有老,下有小,家中的顶梁柱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火石寨乡石山村村民姚文林一家尚未脱贫。

    考虑到实际情况,石山村将姚文林一家列为兜底户。

    2019年,姚文林一家享受到了各类补贴35144.6元,补贴门类涉及11种:种植、农资、禁牧、马铃薯原种繁育、春覆膜、见犊补母、金融贷款、养老金、农村低保、残疾人生活、残疾人护理。

    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西吉县是宁夏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

    过去几年间,西吉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5.5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4340人,贫困发生率由34.4%降到0.95%。

    作为宁夏唯一尚未摘帽的贫困县,西吉县是国家挂牌督战的对象,也是宁夏挂牌督战的对象。

    “在县、乡、村一级,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战’,争分夺秒查漏补缺,确保如期脱贫。”西吉县扶贫办副主任陈晓宁说。

    苦甲天下

    曾经的西吉县,十年九旱,春夏连旱。

    “每年三四月份,政府要组织抗旱队给学校、养老院等人员密集的单位送水。”回忆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陈晓宁说。

    西吉属于宁夏西海固,这里曾与甘肃河西、定西并称为“三西”,近一个世纪以来,始终是“中国最贫困地区”的代名词。

    当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来到这里,面对漫漫黄沙,发出“苦瘠甲天下”的慨叹。40多年前,联合国专家到此考察,认为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作的开展,西吉县降水量增加,生态环境已经开始改善,小气候逐渐形成。”陈晓宁说。

    姚文林的老伴杨志梅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虽然家中有二三十亩地,但口粮仍需要购买。“长期干旱,土地贫瘠,加上野猪祸害,地里很难收到粮食。”

    在当地政府“以养促种、种养结合”政策引导下,杨志梅一家养殖了5头牛,将大部分土地种上了青贮玉米。“和种粮食作物相比,养牛的收入相对稳定。”杨志梅说。

    位于火石寨丹霞地貌国家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内,杨志梅所在的石山村属黄土高原丘陵地带。该村2014年被列为贫困村,计划今年脱贫出列。

    据石山村村主任马付贵介绍,石山村480户194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63户680人。目前,该村尚未脱贫的群众有8户33人,兜底户4户11人,贫困发生率为1.49%。

    2019年,石山村人均纯收入为8956元,该村主导产业以种植业(经果林)、养殖业和季节性劳务为主。“下一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和壮大村集体经济。”马付贵说。

    以发展生态经济为目标,石山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大果榛子1000亩、山毛桃1000亩及中药材1000亩。

    指着刚种植不久的大果榛子幼苗,马付贵说:“目前由村集体负责统一种植,幼苗成活之后,交由村民来管理,收益归村民。”

    产业结构调整

    曾被称为“救命蛋儿”的马铃薯曾是县域第一大产业,如今成了西吉县致富的“金豆豆”。

    “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性如今不是那么突出了。”陈晓宁说,西吉县马铃薯种植面积曾长期保持在120万亩左右,现在降到85万亩左右。以前是广种薄收,现在通过薯种改良,更注重质量和亩产。

    减少马铃薯种植腾出来的耕地,多数被用来种植青贮玉米。

    如今,肉牛养殖已成为西吉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呈现出“家家种草、户户养牛,小群体、大规模”和标准化规模养殖齐头并进,全县肉牛饲养量达33万多头。此外,该县还通过补贴政策积极引导群众养殖西门塔尔、夏洛莱、安格斯等优良品种。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底,西吉县建成种薯繁育基地11.29万亩,种植马铃薯85万亩;建成青贮玉米示范园(点)7个,种植优质牧草33万亩,调制贮备饲草料110余万吨,牛、羊饲养量稳定在40万头、100万只。

    除马铃薯、草畜、冷凉蔬菜、牛羊养殖等产业,劳务输出被西吉群众称为“铁杆庄稼”。

    据介绍,西吉县近50万人口中,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超过1/5,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27%。受疫情影响,今年外出务工人员大都延迟上岗一个月左右,全县劳务总收入较去年同比减少12%。

    关于西吉群众的收入构成,陈晓宁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经营性收入(种养殖)52%、工资性收入(劳务)30%、转移性收入17%、财产性收入1%。

    2019年,西吉县劳务产业人均收入达3099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今年受疫情影响,西吉县派出工作组,主动与属地对接劳务用工,采取包机、包车等办法,定向往新疆、内蒙古、福建、江苏、宁夏等省份输送务工人员5000多人。

    挂牌督战

    “查岗位、查市场、差损失……补开工复工、补农户收入、补集体经济……”

    谈及村里当下的工作任务,西吉县火石寨乡党委副书记张亚楠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列有西吉县脱贫攻坚“四查四补”内容的图片。在这张图中,具体任务被细化为数十项内容。

    自3月7日起,西吉县对237个贫困村及58个非贫困村、8个社区逐人逐项排查,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实现问题清零目标。

    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统一部署,一场“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的脱贫攻坚“四查四补”专项行动在西吉全县深入开展。针对排查出的问题,西吉县实行“一户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台账,动态管理,销号清零。

    西吉县是宁夏全区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座堡垒,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润儿两次实地调研并进行督战。

    4月23日,陈润儿再次来到西吉县,深入火石寨乡石山村调研未脱贫人口较多村开展“四查四补”工作情况,深入西吉工业园调研企业复工复产和带动群众务工增收情况。

    在调研中,陈润儿谈道,要严格落实挂牌督战的工作责任,对“四查四补”发现的问题督战整改,以督促战、以督促改、以督促干,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抓责任制,帮扶到户、联系到户、落实到户。

    西吉县是国家挂牌督战的对象,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督战的对象。

    西吉县则将督战对象明确到村。此前,西吉县专门制定了《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对全县30个脱贫攻坚薄弱村进行挂牌督战。

    挂牌督战,督什么?战什么?记者看到,西吉县挂牌督战的重点内容涉及8个方面: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情况,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情况,“四查四补”和全面排查问题整改情况,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督查抽查、评估暗访等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和后续帮扶措施落实情况以及移民遗留问题解决情况,脱贫不稳定人口或边缘易致贫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情况,特殊贫困群体兜底保障情况,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情况。

    聚焦边缘户和监测户

    父亲年迈体弱,妻子患有间歇性癫痫,孩子年幼,西吉县王民乡二岔马村村民沙存福一家日常开销较大。大哥去世,嫂子改嫁,年幼的侄子也跟着沙存福一家生活。

    虽然是个多灾多难的家庭,但沙存福一家并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几年前,沙存福花3000元买了一辆二手轿车。2015年,他虽然转手卖了,但户名未能销掉,按照政策规定,不符合贫困户认定标准。”王民乡党委书记毛兆平说。

    考虑到情况特殊,毛兆平将这一情况及时汇报给县民政局,后逐级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将沙存福一家纳入边缘户,可享受建档立卡户相关政策。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像沙存福这样的边缘户也被纳入救助范围。“几天前,刚刚解决了两个低保名额,村里还给安排了一个清洁工的公益岗。”沙存福的父亲告诉记者。

    除了边缘户,还有一些建档立卡户虽然跨过了贫困线,但长期徘徊在贫困线边缘。为实现高质量脱贫,西吉县将这个群体纳入动态监测范围。“脱贫攻坚进行到了这个阶段,边缘户、监测户无疑是重中之重。”陈晓宁说。

    陈晓宁分析说,目前尚未脱贫的,也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主要是因病因残致贫返贫,家庭没有稳定经济收入。

    在陈晓宁看来,实现长久脱贫,关键还是夯实产业,确保群众增收。

    今年,黄河农村商业银行与西吉县签订合作协议,未来3年,西吉农村商业银行授信肉牛产业贷款50亿元。“将用来支持西吉县发展5个肉牛产业联合体、50个肉牛产业示范村、50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5万户肉牛养殖户。”陈晓宁说。

挂牌督战
攻坚克难,挂牌督战52县
宁夏西吉县决战脱贫
真督实战 坚决啃下硬骨头
云南澜沧:产业繁荣富边疆
脱贫攻坚挂牌督战要把握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