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城市发展的终端产品是市民幸福

□ 刘亚峰 王建 《 民生周刊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民生支出均超过公共预算支出的80%,努力让稳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促就业  稳就业

    克拉玛依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大政策支持和就业培训力度,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全力促进和稳定就业。

    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发布就业岗位8.2万个,就业专项资金累计支出6.7亿元,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达到7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控制在1%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目前,克拉玛依仍然是一座资源型城市。为了将资源优势更多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合资合作方面,克拉玛依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先后完成黑油山公司、新港公司、红山油田、克石化公司与地方的合资合作工作,累计生产原油760万吨,加工原油3279万吨,实现地方财政贡献超过10亿元。

    同时,以中央驻市石油石化企业为依托,聚焦配套服务业和原料资源,全力支持地方企业发展,围绕新疆油田公司、西部钻探公司、贝肯能源、正通公司等一批技术特点鲜明、具有竞争实力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迅速发展,形成从钻井、录井、测井、修井到提高采收率完整的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链。

    围绕独山子石化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形成了乙烯、丙烯、苯、润滑油、轻烃加工等多条产业链条,涌现出天利石化、天利高新、华澳公司、翼龙润滑油等一批地方石油化工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91.9亿元,增长5.0%,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71.1%,占全疆工业增加值的17.9%。在为新疆工业稳增长的同时,也为克拉玛依创业就业平台的扩展和优化进行了前瞻性和基础性的准备。

    2019年,克拉玛依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3535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35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5%。其中,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被认定为自治区创业型县市(区)。

    教育优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克拉玛依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加大合作办学力度,全市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目前,全市共有4个辖区,幼儿园47所,其中公办园32所(小拐乡一所),民办园15所(普惠性民办园10所),公办园占比为6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的总体目标已提前实现。

    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并完成首次评审,全市有3所学校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5所中小学荣获全国百强特色学校称号,4所中小学荣获中国当代特色学校称号。2019年,教育转型成果荣获全国第六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

    近年来,克拉玛依普通高考民汉综合上线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19年达98.45%,位居全疆乃至全国前列。

    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克拉玛依的高等教育加快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得到教育部16所高校对口支援,新疆医科大学克拉玛依学院转设工作扎实推进。同时,职业教育改革迈向深入,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社区教育和市民终身教育实现内涵发展。

    目前,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达6.7万余人,高校在校学生超过两万人。

    克拉玛依注重发挥教育事业的文化养成效果。通过搭建文化平台、建立合作机制等措施,城市文化建设事业日新月异。近年来,市文体中心、市图书馆、羽毛球馆、射击射箭馆、综合游泳馆、城市雕塑“克拉玛依之歌”等一批文化利民工程相继建成投用。

    健康城市行动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克拉玛依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2017年,全面启动健康克拉玛依建设,落实健康城市行动计划(2017—2020年),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加强对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分级诊疗试点,构建“十五分钟服务圈”,实现基层卫生工作全覆盖。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发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优势,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质量,切实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目前,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24个,拥有编制床位1779张,卫生技术人员3607人。其中,医院14个,编制床位173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2019年,各社会办医医疗机构年门诊人次约39万,约占全市医疗机构年门诊人次的10%。

    近年来,克拉玛依加大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力度,推动区域医疗资源有效配置,第三人民医院(乌尔禾医院)建成投用,成立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独山子石化职工医院平稳移交。组建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和区域影像中心,实现医学检查结果共享。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实现应检尽检,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0%。2019年,克拉玛依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立足城市发展实际,紧密跟踪研究克拉玛依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实现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克拉玛依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幅提升。2014年以来,各种社会保险扩面任务完成率均超100%,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4%以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30%,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更加便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合并实施。

    2017年和2019年,城乡困难群体救助标准两次上调,率先在全疆范围内开展照护险业务,21万人领取社会保障二代卡,实现了跨省跨地区异地就医结算。

    同时,克拉玛依加大残疾人两项补贴、老年人特殊生活补贴、儿童福利政策落实力度。贫困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政府代缴率100%,实现“应保尽保、应领尽领”。

    克拉玛依将养老服务工作和儿童福利工作上升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高度上来认识。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6家,养老床位1483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点)43个,日均服务人数2500人,居家养老服务年均服务人数10000余人,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克拉玛依注重提高儿童福利设施功能。2018年,克拉玛依市投入1400多万元用于市儿童福利院改扩建,对原有设施进行大幅度的改造和提升,床位数由45个扩展为120个,强化了孤儿收养机构服务功能,丰富了服务内容。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克拉玛依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市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近年来,全市建设经济适用住房71083套、公租房4053套、农村抗震安居住房692套,实施棚户区改造2373套,实现全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100%享受住房保障,农村危房鉴定及迁建100%覆盖,累计为9万余户城乡家庭改善住房条件。 

    同时,投资40亿元逐步完成对老旧供水、供热、燃气、供电等市政系统管线、设备设施的维修改造,同步建设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城市“生命线”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在前期投资21亿元对120个老旧小区、3330栋住宅楼实施维修改造的基础上,2020年继续投资11亿元对65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2019年,全市道路完好率达99.3%,亮灯率达98%,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2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07平方米。

    稳得住、干得好、留得住

    克拉玛依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对口协作帮扶喀什地区喀什市、疏勒县、泽普县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安置工作。

    在强化资金支持、人才支援、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就业帮扶方面精准发力,共向喀什地区“一市两县”投入扶贫资金5200万元,修建5个卫星工厂,引进衣服制作、鞋子生产等6家企业在当地落户,解决240人就业,500人实现脱贫,高标准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各年度协作扶贫任务。

    自2017年以来,克拉玛依累计接收4966名南疆务工人员,稳定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位列全疆前茅,为全疆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

    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为了高质量执行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部署,切实做好南疆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组织转移就业工作,对这些务工人员有效开展了岗位开发、食宿安排、岗前培训、合同签订、政策保障、服务管理等工作。

    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安排专人跟踪服务,深入细致地开展谈心谈话,组织活动,解决务工人员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夫妻住房等问题,让务工人员逐步融入社会,切实做到“稳得住、干得好、留得住”, 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平稳有序推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将始终秉承“向往人民的向往,幸福群众的幸福”的政绩观,将百姓脸上笑容多寡作为执政行政效果的晴雨表。

宜业宜居 魅力油城
在荒漠中筑起绿色的城
城市发展的终端产品是市民幸福
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奋斗路上
抓转型 促发展 顺民意 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