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民宿创业记

□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 民生周刊 》(

    地处怀长河上游的花木村,生态优美,天然泉水四季不停流淌,河边不时还有白鹭捕鱼饮水。 林夕想,这样的地方,改造一个院子,应该会有城里人来。

    水源别院,院如其名。

    8月的最后一天,走进位于北京怀柔九渡河镇花木村这家民宿,就像进入了一个浓缩版的美丽乡村。院内流水潺潺,200多年的核桃树依然枝繁叶茂,农家蔬菜和水果信手摘来,一派田园牧歌景象。

    改造自家院子做民宿

    80后林夕是这家院子的主人,坐在院子的凉亭里,他给记者讲述起民宿创业经历。

    林夕是土生土长的花木村人,但10年前,他和家人进了城,村里的这个大宅子只是偶尔过来看看。经年累月,渐渐衰败。

    4年前的清明节,春雨纷飞。如往年一样,作为家里的男丁,他回家祭祖。一大家族人聚在一起烧烤,喝酒聊天,家长里短。

    当时还在怀柔当地媒体工作的林夕,因工作原因,接触过一些乡村酒店,并受其启发。

    他突然觉得,老家田园气息的大宅院有点浪费,为什么不把这种田园聚会带给他人呢?

    再加上老家所在的花木村,单听这名字就能想象到花团锦簇、草树翠绿的景象。

    事实上,地处怀长河上游的花木村,生态优美,天然泉水四季不停流淌,河边不时还有白鹭捕鱼饮水。

    林夕想,这样的地方,改造一个院子,应该会有城里人来。

    作为从农村走出的城里人,他深知城里人的需求。比如旱厕得改成卫生间,且每间房子都得有,还得解决水、电、供暖等问题。

    要改造院子,自然需要投入。但那时, 林夕是典型的月光族。

    当时,村里的自来水还没实现24小时供水,每天下午6点左右就会停水,直到第二天早上才会再次供水。

    经查阅资料及多方请教,他得知可以在院子里增加自动压力罐水循环系统。考虑到手里只有4000元,只好自己动手。

    那段时间,每天下班之后,他就马上回家研究图纸、线路、施工、电焊……折腾了两个月,自动压力罐水循环系统终于成功做好,双手也满是热熔的烫伤伤疤。

    借力平台运营

    几个月之后,基础设施基本改造完成,院子就迫不及待地营业了。那时, 林夕并不知道什么是民宿,院子也没取名字。

    第一拨客人来的时候,他内心十分忐忑。

    “不知道改造后的院子能不能让客人满意,能不能让客人感受到乡村田园的乐趣。” 林夕说。

    没想到,客人对他家的小院和服务还挺满意。当然,也给了他一些建议去完善。

    就这样, 林夕边营业、边完善、边学习。

    彼时,“美丽新乡村”负责人刘让喜也在包括怀柔在内的京郊奔波,大方向是盘活乡村闲置农房。

    一个偶然的机会, 林夕结识了刘让喜。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两人聊得很投机。

    “美丽新乡村”是一个专门盘活乡村闲置农房的平台,平台上汇聚了专业的民宿设计师。美丽新乡村的闲置农房盘活模式可以为农民带来五大收益:20年的租金收入、每年的分红、就业做管家、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和改造后的房屋。

    随后双方开始合作,由专业的民宿设计师帮助林夕对客房和农家院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造,提升了“颜值”,并取名“水源别院”。

    通过美丽新乡村平台,还带来了大量的客户。

    也就在那时他发现,要运营好民宿平台很重要,要善于借助平台推广。

    不只是美丽新乡村平台,目前,水源别院和小猪、途家等平台均有合作,这些平台很好地解决了客源问题。

    每年4月至10月是民宿的需求旺季,水源别院周末近3000元一晚还供不应求,往往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做成了系列

    改造自家小院做民宿成功后, 林夕喜欢上了这个行当,一发不可收。

    记者采访当天是周六,上午10点多,提前预约好的客人就到了,大大小小十几个人,为了不影响客人,我们去了另外一间民宿。

    这间民宿位于九渡河村,是林夕团队从村民手中租来再改造,租期15年。

    选择、改造这个院子时,林夕有了经验。他和团队总结民宿“三有”,即有亮点、有情怀、有故事。

    比如通过窗户可以看到山看到景,叫有亮点,这个需要看院子的位置和设计师改造。

    “原有民居房子基本都是封闭的,开个小窗,但我们改造时使用大的落地窗,这样坐在餐桌边吃饭就能看到窗外的风景。” 林夕说。

    坐在经改造之后的厨房里,对面就是山峦层叠。客人也可坐在厨房上露天平台喝茶享景,这些都是亮点。

    这家院子不大,但却有故事。进院有用三个猪槽搭建的水槽,是从村里淘来的。在改造院子时,猪槽一直放在门口,村民很好奇,这三个猪槽能做什么?最后呈现出来后,村民惊叹“还能这样用”。

    这也是九渡河村第一家民宿,示范之下,如今很多村民都在改造院子。

    类似这样的民宿, 林夕团队已经做好的有10个,还租了22个准备改造。每一家民宿通常需聘请两人,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这让他觉得这个行当更有价值。

    “基本都是村里人,50到65岁之间,月收入3000元左右。” 林夕表示,为解决客人购物和餐饮需求,还跟村里和周边的小卖店、小餐馆合作,推出订单外卖,带动了他们的生意。 

    他坦言在创业过程中也碰到过问题。比如有一个院子,因为产权不清楚,租下来准备装修改造,村民又找到他把租金退了。

    “还有,因为民宿是新鲜事物,相应的标准还不健全,如果按现有酒店、餐厅管理标准去管,可能会把民宿改得不像民宿。”采访最后,林夕表示,近年来怀柔区委、区政府重视民宿发展,对开办者有一定奖励,但因为有些方面民宿不符合现行标准,奖励难以到位。

    (文中林夕为化名)

民宿井喷
民宿搭上乡村振兴快车
莫干山民宿火爆背后
眼石村农家小院热与愁
民宿创业记
牧场变民宿 七年坎坷路
民宿证照不全难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