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电力绿色转型

□ 《民生周刊》记者 郭梁 《 民生周刊 》(

    加快电力行业绿色转型是促进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中国电力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践行绿色发展、实现绿色转型中也成绩斐然。

    晚上9点,62岁的魏红霞刚刚在工厂文化广场跳完广场舞,正和老邻居、老同事一起往家走,与她们同行的,还有赶着马的牧民。“周边牧民经常来这儿买生活用品,比去镇里方便多了。”

    8月上旬,正是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魏红霞口中的工厂,是隶属于华能集团的伊敏煤电公司。这座全国首家煤电一体化企业,坐落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是真正意义上的草原电厂,装机容量位居东北地区第二,露天煤矿单矿产能全国第四。

    过去,一说到煤矿和火力发电厂,人们的印象是满天烟尘、四处飘散的煤灰,而在伊敏煤电厂区,这样的场景早已消失不见。近年来,随着火力发电工艺的进步,伊敏煤电无论在煤炭开采、转运,还是在电厂发电环节,均实现了绿色转型,成为真正的草原绿色电厂。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环节。加快电力行业绿色转型是促进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电力工业,特别是电网环节,作为能源领域的核心部门,在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电力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践行绿色发展、实现绿色转型中也成绩斐然。

    绿色火电厂的循环经济

    “美丽的草原上建一座火力发电站,不是把好好的环境都破坏了?”《民生周刊》记者去伊敏煤电之前,有同事发出这样的疑问。然而,两天采访之后,这些疑虑都打消了。

    在呼伦贝尔草原深处,蕴藏着一座品位高、储量大的超大型露天煤矿,如不加以利用,就是在浪费大自然赋予的丰富资源。“就地取煤,就近发电”,秉承着这一原则,上世纪70年代,国家决定在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镇,建立一家煤电一体化企业,以满足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伊敏煤电已发展成为现有装机容量3400兆瓦、煤炭产能2200万吨的超大型煤电一体化企业。

    站在高处眺望,伊敏露天煤矿因为施行“边开采、边修复”的方法,并未在草原上留下煤矿开采后的丑陋疮疤。距离矿区不远的火力发电厂,高耸的烟囱冒出纯白色的“烟雾”(经过处理,大气污染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烟雾实为水蒸气),与草原上空洁白的云朵迅速融为一体。

    循环利用煤和电。在伊敏煤电公司,发电用煤无需经过铁路或公路运输,而是通过总长22.4公里的封闭输煤皮带系统,直接将煤输送到电厂,用自己的煤发自己的电,实现了煤炭就地转化。煤炭生产用电由自己的电厂直接提供,节约了煤炭生产成本。

    循环利用水资源。将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疏干水,通过管路输送至电厂做发电冷却循环水,电厂循环水、排污水用作机组脱硫补水和煤矿生产防火、降尘用水,每年水资源重复使用量达到1800万吨以上。

    另外,投资1.24亿元建设污水和中水处理工程,配套建设管路24公里,将伊敏河镇生活污水处理后回送到电厂作为生产用水,每年节水400多万吨,生活污水利用率达100%,实现了伊敏人不让一滴污水流入草原的郑重承诺。

    循环利用灰和渣。建设了粉煤灰砖厂、粉煤灰提取铁粉装置、粉煤灰分选装置,对煤炭燃烧发电后产生的灰和渣进行制砖、提取铁粉、做水泥添加剂等分级综合利用,其余返排伊敏露天矿矿坑。

    近几年,灰渣累计使用量105万吨,创造经济效益约1000万元;从灰渣中提取铁粉1万多吨,创造经济效益800多万元;此外,企业2017年引进合作伙伴建设了粉煤灰深加工项目,实现粉煤灰全部利用。

    循环利用腐殖土。草原地表层腐殖土是保护草原生态的天然基础,形成年代久远,十分宝贵。在煤炭生产作业过程中,伊敏煤电将剥离出的地表腐殖土单独存放,作为排土场和生活区绿化覆盖用土,在上面栽种沙棘、苜蓿、云杉等植物恢复植被。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回收腐殖土500多万立方米,全部用于矿区复垦绿化。

    循环利用发电产生的乏汽。伊敏地处高寒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全年采暖期近8个月。企业用发电产生的乏汽作为生产生活采暖热源,供热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驻地居民也享受到了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一方面,我们响应国家能源部门的绿色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扎根草原40多年来所形成的一种责任和担当。几次大的技术革新以及一些改善矿区、厂区生态环境的创新举措,其实都来自公司领导、干部、职工对草原的热爱。”伊敏煤电公司党建部副主任钱兴盛对记者说。

    据介绍,全国电力工业越来越注重高效清洁发展,伊敏煤电这样的火电企业转型升级在全国已相当普遍。火电效率大幅提升,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火电装机比重的73.7%,100%燃煤电厂实现脱硫,92.3%火电机组实现脱硝。

    清洁能源更高效

    在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中,尽管火力发电仍占发电总量六成以上,但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在电力行业中的不断深入落实,近年来,水力、风力、光伏、核能等清洁电力能源快速发展,目前占总发电规模的比重为38.8%,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及在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

    众所周知,水力发电绿色环保,后期发电成本低,且具备防洪、抗旱、灌溉农田、改善河流航运等优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18年,中国水力发电量呈稳定增长趋势,截至2018年,中国水力发电量为1102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3%;水电总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大陆已建成5万千瓦及以上大中型水电站约640座。

    随着各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风力发电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在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内陆地区,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电力风车早已不再罕见。

    据统计,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114.3万千瓦,同比增长7.5%;累计装机容量约2.1亿千瓦,同比增长11.2%,风电累计装机居全球第一。

    光伏发电是又一类纯绿色电力来源,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日益深入,光伏发电在很多地区还承载着精准帮扶任务。截至2018年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74亿千瓦,其中,集中式电站1238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5061万千瓦。2018年,全国光伏发电量17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

    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来,我国并没有批复新的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营,但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核电全年累计商运电量1178.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7%,其中核能发电1177.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8%。

    “在绿色电力能源方面,尤其是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这几年发展相当快,全国各地上马的项目也很多,对于减少火力发电规模、节能减排、生态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专家表示,“今后,这些绿色电力能源将主要向高效方面发展,如当前风电、光电等波动性电源的电网接入仍不够便利和快捷,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利于电力工业清洁低碳转型。解决这些制度上、技术上的难题,将会推进绿色能源的广泛使用,从而更高效地实现节能减排。”

电亮幸福生活
青海:绿色电流送全国
西柏坡:明灯点亮新中国
下党乡:“五无乡”产业兴
于营村:农光融合助脱贫
边境小城 万家灯火
中国电力绿色转型
电企出海:输送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