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为亿万农民创造更美好生活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旭 《 民生周刊 》(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连续15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如何走进行了系统部署。

    去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所作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于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给这一战略定方向、定思路、定目标、定任务、定要求,并为战略实施设计了一份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的顶层制度。

    有评论指出,从十九大报告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一步步指导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顶层设计、系统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发出了全党全社会持之以恒强农惠农富农的时代强音。

    评论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既反映了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提出的新要求,顺应了新时代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又一次实践结果。

    那么,乡村振兴战略被写进十九大报告的背景是什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战略实施做了哪些制度安排?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如何奠定新时代乡村振兴重要基础的?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有分析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了新的判断之后,基于解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作出的重要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先德指出,我国当前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仍然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全面小康征程上受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影响最大的群体仍然是农民。

    李先德认为,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问题更加凸显,广大农民对缩小城乡差距、共享发展成果的要求也更加迫切。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也认为,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滞后,成了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短板。而从现代化角度看,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全面现代化是要“四化”同步,而不平衡就表现在农业现代化与总体现代化不平衡,是短腿和制约因素。

    宋洪远还强调,我们处在历史交汇期: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二是开启全面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个交汇期有两个要求,即决胜全面小康就要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就必须统筹融合。从全面现代化来看,“四化”尤其要巩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而全面小康更要求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推进工作就是要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那么我们的工作重点就要围绕解决主要矛盾展开,制定的政策方针也要围绕解决主要矛盾确定。”

    时评人李宁认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乃至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解决当前城乡发展差距的问题,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的重大判断和战略安排。

    事实上,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会议上也有明确。

    此次会议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三农”工作总抓手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认为:“总抓手是指一切工作的总依托,这个战略定位意味着,今后“三农”工作将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统领。”

    总抓手该如何抓?会议指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五句话、20个字,与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个字相比,内涵不同了,要求更高了,也更具备基础和条件了。”韩俊说。

    他认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生态宜居,核心是绿色发展;乡风文明,既要传承保护发展乡村优秀农耕文明,也要培育引导农民树立现代价值观念和法治意识,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治理有效,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创新乡村治理机制;生活富裕,目标是显著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此次会议同时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战略实施路线图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看来,2018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分析,他认为这份文件有五个突出,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奠定重要基础。

    一是突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姜文来分析认为,这既体现了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也显现将重中之重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行动,强化党在乡村的坚强领导,为党的执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是突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绘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线图。他强调,中央一号文件系统地回答了地方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怎么搞”的关切,从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以及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等10个方面进行阐述,清晰地描绘出乡村振兴战略蓝图。

    三是突出质量兴农和绿色发展,构筑农业强国根基。他认为,新时代乡村产业不能再走靠粗放经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老路,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成为战略抉择,必须将其作为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手段。

    “一号文件突出质量、绿色发展,将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作为乡村发展新动能进行培育,提出将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作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重要途径。” 姜文来说。

    四是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性供给,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畅。在他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靠制度机制运作发挥作用,持续出台符合乡村振兴需要的制度是实践的需要,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性调控的需要。

    五是突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显现文化自信。姜文来认为,农村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符合农村文化的措施才接地气,才能提升效率。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村文化提升到乡村振兴保障的高度,繁荣农村文化,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能,更显现了文化自信。

乡村振兴 大幕开启
为亿万农民创造更美好生活
光东村:健步走在振兴大路上
扁担山大念“虾稻共作”经
岭里村:转身干起生态农业
宜城:老房子变成了钱袋子
娘娘山经验写进中央文件
董口镇:村民就业“扶贫车间”
庙池村:办农民夜校 学致富技能
走,到湄潭当农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