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农村环境整治的实践与思考

郑余良 《 民生周刊 》(

    环境整治工作从短期看改善的是农村的环境面貌,长期看改变的是群众的观念意识和生活习惯,提升的是内在的文明素养,这是环境革命的内核。

    金东区是省美丽乡村先进区,已连续八年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两美”建设决策部署,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与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全民发动、全域推进、全区提升,持续深化农村环境整治,紧扣“净、绿、美、富、和”五个字,着力打造“美丽金东、幸福家园”。

    从突击到长效,发展理念在转变

    “美丽金东”是省委省政府“两美”目标的落地。尤其对金东而言,“美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当初的产业结构来看,金东没有大工业。我们是传统的农业大区,苗木、蔬菜种植是农业支柱,具备农业旅游结合的良好基础,但需要美丽的环境;没有名山大川和奇峰异石等发展传统旅游业的自然禀赋,但在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具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基础,同样需要美丽的环境;金东信息经济快速发展,吸引项目、吸引人才同样需要美丽的居住、创业环境。

    因此,“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全面推开后,我们把环境整治加进去,作为“美丽金东”建设的三大抓手。

    环境整治从突击开始。2014年1月开始,我们开展“清洁家园、美化金东”集中行动,区领导带头、各部门参与,发动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力量,与广大群众一起向脏、乱、差等问题开刀。集中行动一直坚持到现在,只不过行动频率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逐渐减少。党员干部在城乡各地集中清扫垃圾、整理杂物成为一道道“风景线”。

    有人议论,环境卫生是个“老大难”问题,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最后效果能好吗?我在各种场合说:“老大难、老大难,区领导及各乡镇、各部门的‘老大’重视了,工作就不难。”

    还有人议论,环境卫生工作最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这种突击式的集中行动只能是形式主义。我说,抓突击是很重要的,否则就是光说不练。“突击一次,总能保持三五天的清洁;突击两次,就能保持十天半个月的清洁;突击三次,就能保持一个月的清洁。到最后,群众自己会参与进来,最终形成自觉习惯。”

    在“清洁家园、美化金东”集中行动的基础上,2015年金东全域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2016年全面开展“红色引领·美丽乡村”“八无”村创建工作。在这些载体中,在区领导及各机关部门、乡(街)村两级党员干部眼里,环境整治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同等重要。

    久而久之抓突击,既改变了干部的工作理念,也改变了工作作风。

    看到村民一边吃甘蔗一边扔甘蔗渣,澧浦镇西王村村支书一路跟在后面,村民扔一次她就捡一次,三次后村民服了,再也不乱扔了。

    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乡镇干部与村民开座谈会听意见,有村民问:“哪些是你们讲的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干部反问:“你们觉得哪些垃圾可以用到田里?哪些不能用到田里?”村民说:“会烂的我们可以用到田里。”从此,金东的垃圾桶上就写上“会烂”与“不会烂”。各大中央媒体纷纷点赞金东干部干事“接地气”。

    “八无”村创建视为环境卫生整治的2.0版本,标准为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乱贴乱画、无水面漂浮物、无污水横流、绿化空地无杂草。创建之初,党员干部多次做工作无效,就动手代劳,久而久之村民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了,发动变成了自觉。

    在抓突击的基础上,我们出台了多项制度,抓经费保障、抓奖优罚劣、抓督查考核,建立了一整套长效机制。区财政设立环境卫生整治专项经费,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镇村捆绑连坐考核制度,实行以奖代补,每月动态考核发放。全面推行卫生费收缴,按30元/人·年收取,政府按1:1比例给予支持,设立美丽家园共建基金,由村集体统筹使用,重点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分类先进户奖励,以荣辱榜形式公示上墙。紧抓农村保洁员队伍这一关键,对所有保洁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待遇标准,每月评选优秀保洁员给予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建立农村党员干部联片包户制度,每名党员不仅要督促联系户保持房前屋后整洁,还要认领一片公共责任区,做好日常监督管理。

    如今,金东区459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农村生活垃圾有效集中收集处理建制村比例为82.7%,率先在全国实现县域全覆盖。截至4月26日,全区459个行政村全面开展“八无”整治,根据创建标准,11个乡镇上报了180个乡镇自查自评的创“八无”村名单。

    思考:“干部在干、群众在看”,虽然这是我们工作力求避免的现象,却是必须经历的阶段。我们的体会是,越是难啃的骨头,越要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一样,环境整治也成为了锤炼干部的大战场。

    从干净到美丽,文明之花在绽放

    干净整洁是“美丽金东”的第一观感,是外在美,由干群亲密、邻里和谐产生的民风之变,是“美丽金东”的内在美。除了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一面“笑脸墙”激活了群众主体的自觉性,一块“荣誉石”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加快了从突击到长效、从发动到自觉的进程,催生了一朵朵绽放在金东大地的文明之花。

    “笑脸墙”是“美丽家庭”创建的重要载体,按照庭院环境美、家居人文美、勤劳致富美、邻里和谐美、爱心奉献美,把房前屋后整治、“门前三包”、庭院美化、邻里和谐作为重要评比内容。每个村都有一面“笑脸墙”,把正面典型拍成照片挂上墙。与此类似,许多村还有“八无”创建进度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一目了然。

    “荣誉石”刻录的是群众捐资投劳情况,群众认捐、认建、认养村内公共设施或绿地,就上“荣誉石”上刻下姓名。截至目前,全区环境整治工作中群众自发捐资投劳折算金额120多万元。

    群众说,上了“笑脸墙”和“荣誉石”,家里讨媳妇、嫁女儿都更容易了。

    从干净到美丽,还体现在干群更亲密、邻里更和谐。

    岭下镇桥头村原先民风不顺,村集体想做点事,总会有村民阻挠。主干道要拓宽,三户村民不肯让路。好说歹说,工作做通了,路也通了,村民竖起了大拇指:“现在的干部会做事。”村里要求家犬圈养,村民说,这事肯定做不了,太难了。事后又做成了,村民更加为干部点赞。后来,有一条路需要截弯取直,涉及到一户村民家的地,他主动让路;有村民家的庭院里乱堆乱放,即使村里想为他种上绿化也不肯,现在主动把庭院收拾得像个小花园。

    曹宅镇东前路村原先是“软弱涣散”村,区里派驻了“第一书记”马超,整顿转化工作就从环境整治入手。有的卫生死角是因为邻里有纠纷而产生,村干部多次做工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双方握手言和、各退一步,原先的卫生死角变成了小花坛、有景点;几座化粪池也是邻里纠纷的导火索,村干部先从协调解决问题入手,气顺了,化粪池也处理掉了。

    村民自嘲,东前路村的人“自古连锄头上的泥巴都舍不得掉在别人的地上”,现在却懂得互敬互让了。当全区现场会在东前路村召开时,一老人家跑到我们面前,说:“你们是不是要把马超调走?千万得让他在我们村里再干两年。”

    目前,金东区已创建两批“美丽家庭”共3.8万户,其中“美丽家庭”示范户3411户,分别占全区总户数的33%和3%,计划再通过三年努力,将全区80%农户创建为“美丽家庭”。同时,以全区288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6家文化礼堂等为载体,开展尊老敬老、精神文化活动,“美丽金东”正在实现由外而内的跨越。

    思考:环境整治工作从短期看改善的是农村的环境面貌,长期看改变的是群众的观念意识和生活习惯,提升的是内在的文明素养,这是环境革命的内核。

    从美丽到幸福,生态红利在释放

    如果说“八无”村创建有统一的标准,在环境整治中,我们同时强调各地、各村的特色,目的就是要把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结合起来。

    金东是苗木大区,环境整治中要把绿色经济做出来。借着“美丽金华”建设的东风,我们提出了农旅结合的“3330”工程:3个万亩基地、3个AAA级休闲景区、30个生态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点。现在锦林佛手文化园已成为国家AAAA景区,寨春农场成为国家AAA景区。

    金东也有众多名人资源,环境整治中要把文化底蕴做出来。通过施光南、艾青等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发,岭五坡阳老街、琐园、蒲塘等历史文化村落的修缮与整治,已成为人气渐旺的旅游目的地。

    金东还在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生态化、本土化。在“不大拆大建、水面只增不减、树木只栽不砍”的“三不原则”前提下,各村尽量结合当地特产与特色。塘雅镇以竹村为中心,建设百亩竹园,农家庭院、主题公园都以竹子为元素与特色;澧浦镇湖北村在环境整治行动中,建设起腌菜文化园,将村里主导产业的特色与文化体现出来;还有几个村以盆景栽培为主导产业,将连接道路沿线用盆景装扮,变成了风景线;新城区里利用“三改一拆”腾出来的空地,种草坪与树木,既美化了环境,更与周边的艾青文化公园连成一体,成为亲子文化园,为新城区增加了大量人气。

    近几年环境整治行动中,全区新增绿化面积5000多亩,新增绿道120多公里,新增农家乐、民宿160多家,“景村一体化、旅游全域化”的格局初具雏形。今年一季度,金东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7%和86%。

    治得环境美,引得俊鸟来。今年3月,11个旅游项目集中签约,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3个,超1亿元项目6个,将有力改变金东旅游缺少大景区、大项目的短板与瓶颈,推动金东旅游由“从无到有”向“从有到强”跨越。

    思考: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是环境整治的最终目标。我们越来越深地体会到,美丽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就是幸福指数,只要真抓实干,一定能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宽广道路。

    (作者为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金东区委书记)

金东解题“垃圾围村”
美丽乡村从垃圾分类起步
农村环境整治的实践与思考
各路专家盛赞农村环境全域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