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陈家伟:从洗碗工到企业家

本刊记者 张子琦 《 民生周刊 》(

    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经常会有年轻的创业者向陈家伟询问成功的要诀。对此,陈家伟表示,“要戒除浮躁的情绪,要有战略眼光,还要有坚定的信念。”

    “坚持慈善是一个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为企业镀金的手段。低调行事,踏实做事,真真实实回报社会才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态度。”

    刚满27岁的陈家伟梳着精心修饰过的短发,西装笔挺,眼神沉稳,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商界精英范儿”。

    2008年,年仅21岁的陈家伟成立成都市千世兴腾矿业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这家公司成为四川省首家并购蒙古国矿权单位和矿产发车单位,以及首家中俄蒙三国经贸论坛邀请单位。并连续4年蝉联四川省萤石矿产销量第一。

    在随后的几年里,陈家伟先后创立了中国氟化工集团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四川广元昌华矿业有限公司和贵州千世兴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他不懈的努力下,这位“85后”登入过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并曾获得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清贫岁月

    1986年出生的陈家伟很容易被误认为富二代,“要是没有父母的资助,怎么能在20几岁的年纪这么成功?!”面对这样的质疑,陈家伟曾经感慨,“真希望自己今年已经40岁了。”

    事实上,陈家伟不但没有显赫的身世,甚至连一份普通的童年生活都不曾拥有。出生于四川省广汉市向阳镇一个单亲家庭的陈家伟在13岁时,为了照顾体弱的母亲和年迈的爷爷,不得不放弃学业,外出打工贴补家用。

    这么小年纪的孩子根本无法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餐馆愿意收留我,洗碗、打杂,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陈家伟笑着回忆道,“每个月可以赚120元,家里买化肥的钱都是我赚的。”

    之后的几年,陈家伟摆过地摊、蹬过三轮、当过菜贩、送水工……这些在很多80后看来无法忍受的艰辛困苦,却成为陈家伟“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是这些磨砺,让我学会了宽厚待人、诚实处事的人生哲学。”

    18岁时,陈家伟开始为一家集团公司送水。送水时,一次看似偶然的事件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成长轨迹。当时,陈家伟看见主人家的地板上有一摊水迹,便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抹干净。“我不是为了做给谁看,只是一顺手的事情。”

    而这“一顺手”恰巧被一位集团领导无意中发现,他被这个年轻小伙子的无心之举所打动。从此以后,陈家伟开始负责整个集团的饮用水业务,之后他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展到集团的绿化总承包、水电工程,甚至集团的土建工程。“那时候,我差不多就是集团的编外物业员。”陈家伟回忆起当年的往事,语调微微上扬,声音欢快。

    四川萤石王

    时光流转,陈家伟凭借辛苦的劳动积攒下来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他决定离开集团,开始新的创业之路。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2008年,陈家伟成立了成都市千世兴腾矿业有限公司,致力于萤石矿产开发。

    萤石矿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看到国内萤石矿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后,陈家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要到蒙古去开发萤石矿。”就这样,陈家伟成为四川省第一位并购蒙古国矿权的人。

    然而,当他只身一人到了蒙古国后,陈家伟才发现,“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想要在外国开展采矿行业是不可能的事情。”几经波折,陈家伟找到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员,在他锲而不舍的沟通努力下,公司终于获得了有关方面的支持。

    但要想在蒙古站稳脚跟,问题并没有全部解决。陈家伟还需要克服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这个马背上的国家风土人情和中国完全不同。蒙古采取的是工资日结制,第一天结完工资后,第二天陈家伟傻眼了,“没有一个员工来上班”。

    原来,蒙古国人认为当天劳动赚到的钱得花完了再重新工作,享受主义是蒙古国人独特的传统。为了适应,陈家伟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并通过外聘的方式聘请中国员工到蒙古国工作,开始在外国的土地上实践自己的梦想。

    2006年,前期考察中蒙古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中活动。回忆当年,陈家伟感慨那是“一场灭顶之灾”。但是,在80%的中方企业撤回国内的情况下,陈家伟和他带领的团队坚持了下来。

    “有一次,一个汽油弹被投进到我们的员工宿舍,两个员工差点牺牲。”在谈到这个话题时,原本一直声音轻快的陈家伟突然变得沉重,“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甚至还瞒着我。”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当陈家伟知道时,“只觉得感动和惭愧”。

    相对于“感到愧疚”的陈家伟,和他一起打拼的员工们却有另外的看法,“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比陈总年纪大,但我们很尊敬他,他除了有敏锐判断能力和吃苦精神外,最重要的就是他把我们当作一家人。”

    低调承担企业责任

    少年成功的陈家伟不但不张扬,行事风格反而“有些过于低调”。 不管有多忙,陈家伟都尽量不错过慈善活动,在“汶川大地震慈善捐款” 、“云南昆明举行的希望工程2012‘爱在路上’”、“内蒙古2012,为了明天”等大型慈善活动上,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知道需要帮助的人很多,这是任何有良知的企业和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多年来有不少记者在知道了陈家伟的义举后,要求采访他。然而,却鲜少见到他出现在媒体上。很多企业争抢的采访机会一次次被他婉言拒绝。当问起缘由时,陈家伟笑言,“我还不准备踩在云朵上。”在整场谈话中,陈家伟显出了20多岁人的调皮的一面。随后,陈家伟正色道:“坚持慈善是一个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为企业镀金的手段。低调行事,踏实做事,真真实实回报社会才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态度。”

    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经常会有年轻的创业者向陈家伟询问成功的要诀。对此,陈家伟表示,“首先要戒除浮躁的情绪;其次要有战略眼光,看得到5年后的市场走势;最后,还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能一天一个想法。”

    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陈家伟曾经前往多个国家考察学习,也正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在中国建立一座氟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让中国的萤石矿创造更高的附加值,把企业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氟化工企业,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带动企业所在地的就业率和城市发展,实践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

敬民如父李月成
陈家伟:从洗碗工到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