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茶价格越来越高,且销售渠道越来越多,“一两黄金一两茶”的传说或许能变为现实。
武陵山区腹地,湖南湘西州保靖县,群山环绕之中,有个叫黄金村的地方。此地并非因富含金矿而得名,只因一句“一两黄金一两茶”的传说,而被外界所熟知。
传说难以考证,但黄金茶的珍贵可见一斑。如今,当地盛产的黄金茶春茶鲜叶收购价每斤普遍在100元以上,干茶达500元以上。在价格走高、政府扶持等多重因素推动之下,当地几乎家家户户种了茶,年人均收入达6000多元。昔日的贫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山多地少
5月8日,记者一行从保靖县城出发,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行进两个多小时后,中途突遭大雨,而进村必经的河道上却没有桥。不下雨时,小溪水浅,汽车勉强能涉水而过;但如果碰上下雨天,周边山上的雨水迅速流到小溪,河水渐涨,挡住了人车的去路。
还有一条途径。人可以沿着索桥过河,然后步行约1.3公里到达目的地。因为下雨,路上泥泞不堪,同行的保靖县扶贫办副主任梁高寿建议我们打道回府。此前,他曾多次前往黄金村,熟知当地情况。
公路是近几年才修建的,村民们走的大部分尚是土路,但相比过去,“已经很不错了”。以前村民进出,逢冬天枯水期时,就沿着小溪走;春夏期间,河水上涨,不得不走山路,出行就非常不便了。
5月10日,雨过天晴,记者一行决定再次前往。过河之后,映入眼帘的满是郁郁葱葱的茶园。同行的梁高寿告诉记者,黄金村在山里面,那里的茶园更有气势。
黄金村坐落在山谷中,其正对面有条小溪,四周全是茶园,风景秀美,恍如世外桃园。进入黄金村地界,盘山而上,马路两边的耕地里、山坡上都栽满了茶树,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则无迹可寻。尽管已过春茶采摘期,仍然能在茶园里不时看到忙碌的茶农。
“一两黄金一两茶”的传说就起源于这里。相传,明朝嘉靖十八年,巡抚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自报警宣尉司(迁陵)取道往镇溪(今吉首市)巡视兵防,途径保靖鲁旗深山沟壑密林时,多人染瘴气不能行走。苗族向姓阿婆将摘采自家门前的百年老茶树叶沏汤赠与染瘴的文武官员服用,饮后半个时辰,瘴气立愈。陆杰十分高兴,当场赐谢向家阿婆一金条,还将此茶列为贡品,岁贡皇帝。
此后,该茶在市场上有了“黄金茶”之名和“一两黄金一两茶”的尊贵身价,此苗寨也因茶而名为“黄金村”。
2011年4月8日,保靖县委、县政府在湖南长沙组织了2011中华茶祖节——“保靖黄金茶”品鉴拍卖会。200克“黄金一号”古树茶叶拍卖出9.8万元的高价。
村民告诉记者,尽管有美丽的传说、如画的风景,但因为四周全是山,黄金村山多地少。此前,大部分村民无地可耕,粮食不够吃时,只能挖野菜或外出谋生。
因茶致富
几年前,传说开始逐渐变成现实。
烈日之下,村民石志明正撑着伞采茶。现年40多岁的他,种了20亩茶园,今年有10亩茶可采,仅春茶这一季就有几万元收入囊中。
石姓在村里是大姓。今年49岁的石金顺,此前经常去外地打工。在广告公司扎台子(广告牌等)时,他一个月能挣1200元,扣除生活费用后所剩无几,但又苦于没有好的致富门路。前几年,看到村里有人种茶发了财,他就开始一心一意在家里挖地种茶。
石金顺家里同样种了20亩茶园,年收入6、7万元。两个小孩,大的21岁,小的19岁,都在外面打工。“老大在浙江一包装厂,老二在长沙三一重工的分厂,每月收入3000多点。”
石金顺笑言,他们在外打工,无非是开开眼界,“还得找我们要钱花呢。”平时的茶园管理,他和妻子就能做到,怕的就是采茶季节。“他们都会回来帮忙,时间不长,最多也就半个月。”
除此之外,他还得从外面雇人过来帮忙,包吃包住每天50元。通常是早上7点左右吃早餐,然后去茶园,中午送饭过去,晚上7点休工。
另一位村民石自忠 ,走的路子与石金顺略有不同。石自忠的父母已60多岁,妹妹嫁到了外地,他也因此没有外出务工,一直呆在家里务农。石自忠家里有稻地3亩,旱地7亩,以前种种水稻与玉米,一亩地收入1000多元,除去农药化肥,所剩不多,日子过得紧巴巴。
从2008年种茶叶开始,初尝甜头的石自忠目前有茶园20多亩,可采面积10亩。今年春茶采茶忙时,他也从外面请了30人过来采茶,自已则买了一台一万多元的设备,晚上在家加工茶叶。因为怕茶叶变坏,石自忠基本都是通宵作业,但劳有所值,“一个晚上加工一斤干茶就是500元。”
记者发现,在黄金村,一般家庭都购有加工茶叶的机器,手工与机器配合制茶。一万多元的机器,政府补贴4、5千元。即便如此,1000多斤的春茶,石自忠只加工了200多斤,其它的卖给了设在村里的湖南保靖黄金茶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保靖县茶叶办、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与湘丰茶叶公司联合组建而成。
今年63岁的向发友,是黄金村村支书,同时也是当地种茶的“老师傅”,很早以前就开始了种茶。家里耕地不够,向发友5年前就租了临村的地,面积达20多亩,租期15年,每亩每年租金700元。比起种茶收益,租金就算不了什么了,“租期还想长点,这样心里踏实,但与政策不符。”向发友说。
受他影响,向发友3个儿子都在种茶,收益很不错,目前这个大家庭总共有茶园100多亩。6个孙子都在上学,大的在吉首市有名的雅思学校,3个在民族实验小学,还有2个小的在幼儿园,全托,一年费用1万多元。
听着向发友的介绍,同行的当地人补充道,这都是当地的“贵族学校”了。事实上,很多村民有钱后都把小孩送到了城里上学。据粗略统计,在外上学的孩子有16人。
跨步前进
黄金村种茶较早,却是在近几年才快速发展起来。
“集体时就有,到户后每家分了一两亩。只是那时量少,没有形成产业,种茶只是副业,种出来的茶大部分送给了亲朋好友。” 向发友边泡茶边介绍。
记者采访获悉,黄金茶以前完全依靠种子繁殖,而茶树种子原本就稀少,再加上经常被老鼠吃,最终通过种子繁殖出来的茶亩非常有限,数十年间,茶园规模才达到几十亩。
有着“黄金茶之母”称谓的张湘生,原是保靖县农业局的高级农艺师。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黄金茶无性繁殖扦插技术获得成功。
2008年,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的王润龙作为省里的科技特派员来到了黄金村,研究出了稻田无心土扦插育苗新技术,解决了稻田育苗成活率低和黄金茶规模扩大难的问题。王润龙现在的身份是保靖县副县长、保靖黄金茶有限公司总经理。
此外,保靖县对茶叶种植给予了大力扶持,出台了“2号文件”,对每亩茶苗与肥料补助1000元,解决了前期投入的资金难题。几年间,种茶的越来越多,黄金村黄金茶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向发友告诉记者,目前该村有158户、700多人,有茶园5800亩,可采面积为3500亩。全村只有两户没有种茶,还是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等特殊情况,“大户能种四五十亩,最少的也有七八亩。”
与武陵山区其它村子不一样的是,该村的401亩稻田也种上了茶,米、菜全是从外面购买。向发友做了个粗略的统计,今年采茶高峰时,村里到外面请了1000多人过来。他开玩笑说,以后每家每户需要专门弄间房子安排采茶工住宿。
刚开始,有村民曾采取“包工”形式,但存在茶采不干净的情况,质量也跟不上,还需要二次重选。无奈之下,村民们选择了“点工”,即按每人出工天数算报酬。“点工”最大的弊端是出工不出力,但在富裕起来的茶农看来,只要有人来干活,别耽误了采茶就行。
产业搞起来了,茶叶价格也连续上涨。目前,春茶鲜叶收购价在每斤100元左右;5斤鲜叶制成一斤干茶,每亩地能产10斤左右的干茶,光春茶收益就达5000元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夏秋茶,这类茶价格便宜但产量大,鲜叶20多元每斤,被充分利用起来后可做红茶。
据当地扶贫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去年,黄金村茶叶产值突破1000万元,该村农民人均增收6800元,而2009年人均年收入才1000多元。
让村民安心的是,一方面,县里越来越重视茶叶种植,解决了前期资金投入大的难题;另一方面,黄金茶价格越来越高,且销售渠道越来越多,“一两黄金一两茶”的传说或许能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