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南锣鼓巷:胡同节里的大众文化

本刊记者 邓凌原 马娅楠 《 民生周刊 》(

    在南锣鼓巷,每一项改造计划的实施都有居民的参与,每一项活动的举行都有民众的声音。

    胡同深处,古槐飘香;四合院内,张灯结彩;京腔京韵,涂歌巷舞;异国风情,夺人眼球。2011年10月15、16日,第六届胡同节活动在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隆重举行。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整个街区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门前高挂小红灯笼,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遵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与三里屯、后海不同,南锣鼓巷显得安静、和谐、自然,身居闹市却远离城市的喧嚣,亲近生活。胡同节期间,本刊记者走进南锣鼓巷,与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一起,感受这里欢乐、和谐的社区气氛。

    共同的节日  能人在民间

    南锣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南锣鼓巷里的商户和居民来说,一年一度的胡同节是这里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他们共同的庆典。

    今年的胡同节也不例外。早在10月初,这里的商户们就开始为胡同节大做准备,他们精心装饰自己的店铺,在招牌的设计上大费心思,有的创意小店还特意推出了时尚、新奇的商品。一家主营日式鳗鱼饭的小店老板告诉记者,胡同节期间,小店新推出了好几款味道独特的烧烤鳗鱼饭,大受游客的欢迎。

    对于居住在南锣鼓巷附近的老北京居民来说,胡同节更是他们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他们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胡同节的各项活动中来。

    张阿姨是老北京满族人,家住在南锣鼓巷附近,是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能歌善舞的她不仅是社区歌舞团的领军人物,还是空竹艺术团的成员。此次南锣胡同节的开幕式上,她与队友一起登台,表演了双人抖空竹的精彩节目。

    “能够登台表演,我觉得很开心。”张阿姨告诉记者,她已经退休好几年了,业余学起了抖空竹。在北京,和她一样参加抖空竹学习的有好几千人,“这项活动能够使我在大众健身中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武荣璋,78岁的“叫卖大王”,中外驰名的“北京的声音”演艺家,也是胡同节最热心的居民之一。此次应邀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居民手工艺品展示,他的心情非常激动:“我所展示的,是最宝贵的民间文化。我觉得文化不在别处,就在街头巷尾,就在百姓跟前。”

    王顺庭,相声演员。他的名字虽非家喻户晓,但对于南锣鼓巷附近的居民来说,却是耳熟能详。“希望我的相声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也希望能和各地游客分享咱老百姓共同的快乐。”站在临时搭建的戏台上,他如是说。

    商户与居民的共同参与给南锣鼓巷胡同节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们的日常生活已经融入到古老胡同的历史之中,不可分割。居民们告诉记者,即使在平常的日子里,这里的街区也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社区工作者常常走街串户,群众的意见很快就会反映到社区居委会;在南锣鼓巷菊儿胡同,“老街坊”邻里互助合作社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义务讲解员  使宾至如归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南锣鼓巷胡同节有一群新的面孔——义务胡同讲解员,她们穿着蓝色工作服,穿梭在胡同里,用地道的“京片子”和游客拉家常,与游览者闲聊古巷往事。她们的出现更给南锣鼓巷增添了亲切、质朴的气息。

    “南锣鼓巷有800年历史,因为中间高、两头低,所以叫‘罗锅巷’,后来改名锣鼓巷。这条巷子两边各有8条胡同,都是对称的,是北京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胡同街区。”辛香玲阿姨是本届南锣鼓巷胡同节首批居民讲解员,眼下,她正与一群外地游客聊起了南锣鼓巷的悠久历史。

    “走进南锣鼓巷,您可千万别错过这里的名人故居。这儿有菊儿胡同的清末大臣荣禄故居、后圆恩寺胡同的茅盾故居、雨儿胡同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故居、帽儿胡同的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52岁的张荣华阿姨最擅长讲胡同里的名人故居,她在胡同里住了20多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她不仅熟悉,而且深有感情。

    “您要找吃饭的地儿呀?那可得找我,我推荐的特色小店,包您这回吃了下回还想再来。”家住小菊儿胡同的毕玉琪阿姨是南锣鼓巷里的美食家,在她的推荐下,两位来自上海的游客心动不已,立刻按照她的指示去寻找文宇奶酪与鬼味烤翅。

    据了解,本届胡同节共有5名义务讲解员,这些讲解员都是南锣鼓巷的老居民,在这里生活多年,年龄在50岁到60岁之间。在开幕式上,她们接受聘书正式上岗,每天3小时为游客提供免费的胡同文化讲解服务。

    虽然是首次上岗,心情难免紧张,但两位阿姨告诉记者,她们是从报名的近百名胡同居民中层层选拔出来的,上岗之前,街道文明办组织她们参加过三次学习培训,整理了大量资料让她们自学,为的就是能让游客听到更准确的南锣鼓巷的情况。

    “我们都是南锣鼓巷的‘老人’了,平时没事儿就是在胡同里串,对这里熟悉得很,就是一棵树,一个门墩,也能讲出有趣的故事。” 辛香玲阿姨表示,能与游客分享南锣鼓巷的点点滴滴,对她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在她看来,南锣鼓巷不仅仅是一个富有北京特色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一个安静祥和、人情味十足的生活小区,“这里是游客与我们这些老胡同居民共同的乐园,我们要让游客有回家的感觉。”

    古老民居  闹中取静

    茶香弥漫的书店、精美典雅的工艺品店、时尚个性的创意店、大隐于市的小剧场……现如今,在南锣鼓巷,商业业态越来越丰富,文化元素越来越突出,文化街区的特色越来越明鲜明。但无论怎么发展,南锣鼓巷的民居特色和生活气息不会发生变化。

    如何保留原有文化生态,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营造独特的胡同文化?如何在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不忘民生建设和社区建设?如何让南锣鼓巷真正形成与三里屯、什刹海酒吧街有所区别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在每年的“南锣鼓巷保护与发展”论坛上,这些问题从来都是领导和专家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据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街道坚持科学的保护观,围绕古都风貌保护、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和街区产业发展,积极筹划并规划南锣鼓巷的保护与发展。制定了近、中、远期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了南锣鼓巷建设发展的形象定位:大都之心、原生胡同、民居风情、创意空间。

    从2006年至今,街道先后投资数亿元,实施了市政道路改造、煤改电、院落修缮、胡同整治、电力线入地、信息安全监控、火灾自动报警喷淋、商业街提升改造、业态优化、历史文化挖掘等一系列改造提升工程,以求更好地服务商户与百姓。

    “从2004年至今,街道办事处在雨儿胡同等多个院落改造试点,按照‘修缮、改善、疏散’的原则,完成了8个院落的改造。这种做法既疏散了一部分居民,又使居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交道口街道办事处、南锣鼓巷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

    院落改造改善了民生,也激发了民众对社区保护的热情。在南锣鼓巷,每一项改造计划的实施都有居民的参与,每一项活动的举行都有民众的声音。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胡同居民才是南锣鼓巷的守护神,平静安逸的生活气息和厚重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才是南锣鼓巷有别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风情。

    如今,居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已经切实感受到了南锣鼓巷的巨大变化,他们将这闹中取静的古老巷落视作寻常生活中的一方乐土。他们纷纷向记者表示:“无论是胡同节,还是寻常日子,我们的生活都构成了古街的一部分,都与南锣鼓巷的保护与发展休戚相关。”

北京试点主诊医师负责制
铸造盲人心中的灯塔
南锣鼓巷:胡同节里的大众文化
“一张图”为民生
高雅音乐走近寻常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