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绿色住区不单是“节省”

□ 彭春芳 《 民生周刊 》(

    “城市的发展应该改变工业化的思维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绿色之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研究项目《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这样指出。近日,这一备受关注的课题顺利通过了住建部科技司的验收,并获得了高度评价。

    该课题主持单位——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人居委)在总结全国近百家“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和权威的绿色建筑体系成果,并结合中国大规模开发的现状,从规模住区和新城镇层面建立起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体系——《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区建设导则》。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原总建筑师、人居委副主任委员兼专家组组长开彦担任该课题的主持人,这位住宅建设领域知名专家,长期从事系统的住宅科研和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并常年活跃在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各个领域。 

    开彦认为,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区的本质不是简单的“节省”,也不是单纯的绿色技术堆砌,绿色住区强调的是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价值,强调再生和可持续发展,为居民创造健康舒适的高品质生活的问题。

    “严格地来说,绿色的目标不光是物质世界的,更重要的是实现理性和谐发展的社会目标。绿色住区模式的建立,最终目标是要引导城市住区和城镇开发按照‘精明增长’的理念发展。”开彦说。

    绿色住区的文化内涵

    据介绍,《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区建设导则》体系分为可持续建设场地、城市区域价值、住区交通效能、人文和谐住区、节能减排效用、健康舒适环境、全寿命住区保证七大主体内容。与一般绿色建筑和住区建设体系仅仅将绿色的“注脚”落在科技、节能上不同,该体系还涵盖了开放街区、步行交通、商业布点、地方文脉传承、保持住区的多样性以及提供就业,促进社会公平等大量住区社会层面的内容。

    课题主持人开彦提出,《建设导则》对于绿色住区的内涵,主要有三个重点:

    一是倡导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住区建设要尽可能保护好基址周边的生态环境,例如在规划设计中尽量保留场地内的植被和大树,要充分利用好周边已有的设施和配套,主张将住区建在公建配套成熟的区域,以更好的为居民提供便捷和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条件。绿色住区倡导垃圾减量化,要求社区要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站点,主张住区结合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发展绿色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二是倡导城市与住区融合发展。开彦说,在城市里,一个个被围墙包裹的住区将城市无情地割裂成了碎片,城市沿街路面变得冰冷单调,没有温情和活力,住区自身的交通和服务也存在复杂多变的问题。绿色住区主张要对城市开放,将住区内的绿地资源和服务设施与城市共享,城市与住区成为一个有机体,共荣共生。让居民更直接享受城市的的空间、设施和文明。

    三是倡导人文传承、社区和谐。住区是城市的细胞,居住文化的丰富与变化可以有效的避免城市的千城一面。这种丰富和变化并不是无序的,而是要到地方文脉中去寻找,要到现代生活的需求中去寻找。绿色住区不主张奢华、铺张的建设形式,主张回归人性,重视文化内涵。强调通过公共空间的营造,创造一个环境宜人、交流便捷、归属感强的社区文化生活模式。

    绿色模式在实践中运用

    “居住环境涉及到哪些方面?可能大家认为仅仅指住宅而已,其实不是这样,居住环境从住宅开始,到社区服务、社区绿化、空气质量、社区噪声、配套设施、社区治安、交往活动空间,还有其它一系列有着地方特色的设施和空间。”前不久,人居委副秘书长王宝刚博士在陕西省咸阳市开展的“城镇居民人居环境与生活意识”调研座谈会上这样表述。

    王宝刚等人居委专家团队的此行,是受咸阳市政府、咸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的委托,对咸阳市展开人居环境系列大型调研活动的首次调研。此前,人居委与咸阳市签署了人居环境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编制《咸阳市住区人居环境建设指标体系》、创建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共建项目及“中国人居建设示范城镇”展开合作。

    据了解,人居委与陕西省咸阳市政府的人居环境建设战略合作中,就吸收和应用了《建设导则》的研究成果。合作双方将在咸阳选择了5个住区开发项目,由政府统一规划和引导企业参与,人居委全程指导,按照绿色住区的建设要求和标准体系,建立适于咸阳的绿色住区建设模式。

    目前,《咸阳市住区人居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的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初具成果。为了更系统和科学地指导咸阳住区人居环境建设,在体系编制的过程中,就充分汲取和借鉴了《建设导则》——这一住建部课题《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比较研究》重要成果的精髓,并结合咸阳市的具体情况以及人居环境共建工作的需要,在指标体系表中增加了“责任部门”和“执行效果”的内容项,有助于将人居环境优化的目标真正贯彻到咸阳市人居环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中。

    参与编制的专家强调,住区质量的好坏脱离不了城市,建筑再好,不能解决所有的居住问题,还要有外围的环境、设施和城市的服务管理配合。硬件、软件都要有,才能有一个完整的人居环境。高度重视住区与城市的衔接与融合将是《咸阳市住区人居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编制中的重要内容。

    住宅应该是心灵的归属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

    城市的土地和生态空间被越来越多的人口、汽车、建筑快速吞噬和分隔着,环境污染不断加重,资源能源日益紧缺,城市系统极端脆弱,城市的面孔也变得越来越类同,人们的生活变得不再从容,生命的大量时光消逝在漫长的通勤路线上……不少市民发出疑问:这就是我们向往和热爱的城市吗?

    绿色住区的实现需要城市管理者,城市开发者,城市建设者和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让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已经意识到绿色住区模式的重要性。

    人居委此次与咸阳方面的合作,除了《咸阳市住区人居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编制工作,双方还同步展开了当地“城镇居民人居环境与生活意识”的大型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居民生活满意度评价、居民生活实态与生活意识调查、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与改进建议以及自由意见四大部分。“目的是为咸阳市城镇建设者们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从而使得城镇建设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人居委专家团队表示。

    开彦介绍说,在北京一个知名的住区,由于设计者在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营造上充分考虑了居民交往、守望互助的这种需求,目前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有一年一度的自助餐会,有邻居节,居民们自发制作了记载小区大事的台历,自发组织过不同主题的参观、交流。“住宅真正成为了温馨的家,心灵的归属,不再是关起门来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空间。这样的住区谁不向往呢?”

    “庭前,一棵棵如伞的大树撑起了阴凉的绿荫;树下,人们坐在座椅上轻松聊天;远处,健身区的人们正在锻炼,孩子们在笑声中游戏追逐。微风拂过,可以嗅到空气中花的香味。”开彦这样描述他心中理想的“绿色住区”。

    开彦认为,绿色住区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关键是理念和思维的创新和改变。           

绿色住区不单是“节省”
牙膏中三氯生会致癌吗
如何保存膳食营养
被激发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