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国庆舆评

《 民生周刊 》(

    科学时报:

    国家节日应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国庆节既是一个国家的节日,透露出庄严和神圣;同时也是一个假日,理应伴随着欢乐与祥和。不管国民以何种方式庆祝,只要能感觉到幸福、愉悦、满足,就已经足够了。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革,一个国家的节日,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应该与时俱进,被赋予更新的内容和意义。

    以笔者的看法,国庆节除了应该坚持固有的欢乐、祥和、喜庆之外,还应该低碳、绿色;应该文明、和谐;应该不只算经济账,也要算文化账。应该多点文化味,少点商业味;少些奢华浮躁,多些公共责任。唯有如此,国庆,才更像是国家的节日,更像是所有人的节日。

    (苑广阔)  

    湖南日报:

    “公路拥堵免费”能否成常态 

    国庆黄金周期间,出行客流车流骤增,上海市公路管理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缴费车流排队超过1000米时,在不影响前方道路通行的情况下,对部分车道实行免费放行措施,提高道口通行速度。

    “公路拥堵免费”,保证了交通畅通,保护了司机利益,提升了公共服务形象与公路的使用效率,是人性化的民生举措。那么,“公路拥堵免费”能否成为一种制度普遍实施的常态,而不是局限在某地和黄金周这么特定的时间范围内?

    根据交通部的规定,在同一条公路主线上,相邻收费站点的间距不得小于40公里。但事实是,有些高等级公路每20公里就设立收费站点。在目前难以大规模撤除收费站的背景下,如遇特殊天气与收费站拥堵,免费放行车辆,保障道路畅通,是可以做到也有必要做到的。

    不仅是公路收费站,其他公共服务行业也应该提高效率,更好地服务公众。比如客户到银行存取款,由于客户集中,或者营业窗口数量少,造成客户长时间等待,这其实也是服务缺位的一种表现。既然是服务缺位,那么服务者理应为自己的“怠慢”承担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做不是追责,而是服务工作应有的延伸。   

    (刘凯玲)

    钱江晚报:

    当“回家看看”父母需要付费

    据《楚天金报》报道,本打算“十一”长假外出做兼职锻炼自己,谁知父母却开出200元一天的高价要“雇”她回家过节。近日,汉口学院大三女生华丽谈到这个事,惭愧不已。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十一长假是出门旅游的愉悦,是一觉睡到自然醒的放松。可是,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父母而言,十一长假却是和子女团聚的希望。为了不让希望变成失望,他们甘愿用计天付费的方式来争取最后的机会。面对这样的“雇佣”,难免让人心里涌起一种“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苦涩。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越来越成了嘴边的歌词而不是实际的行动?或许,只有一次次翘首以盼却以失望告终的的父母才能说得清吧。我们只知道,自己越来越没有“空闲”没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已经变得如此地遥远。的确,我们有太多的理由为自己辩解:生活的艰辛,工作的不易,现实的忧虑……,所有的这一切都在阻碍着我们回家看看的脚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当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多地开始在镜头前用集体跪拜、洗脚等近乎夸张的方式渲染为人子女的孝道时,我们恐怕没有想到,或者说是在自私的心理左右下拒绝承认,父母真正的希望是让我们可以多多陪他们一会儿,可以让他们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注视着我们。他们需要的,是平淡的时常相聚,而非是那夸张的一瞬间。但不知,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脯保证,面对父母宁愿付钱也要让女儿回家团聚的急切,又有多少人会产生一种“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的羞赧?

    天下父母的心情是相同的,正如为人子女者的惭愧也会是相同的,面对花钱买女儿回家的父母,我们也同样会脸红。或许,妈妈的唠叨真的已经积累了太多,需要向我们倾诉;爸爸的好厨艺也已经生疏了太久,需要我们去品尝。我们亏欠父母的实在太多太多,真的需要用“常回家看看”来补偿,毕竟,与亲情相比,“神马都是浮云”,不是吗?

    (温国鹏)

    科学时报:

    国家节日应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国庆节既是一个国家的节日,透露出庄严和神圣;同时也是一个假日,理应伴随着欢乐与祥和。不管国民以何种方式庆祝,只要能感觉到幸福、愉悦、满足,就已经足够了。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革,一个国家的节日,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应该与时俱进,被赋予更新的内容和意义。

    以笔者的看法,国庆节除了应该坚持固有的欢乐、祥和、喜庆之外,还应该低碳、绿色;应该文明、和谐;应该不只算经济账,也要算文化账。应该多点文化味,少点商业味;少些奢华浮躁,多些公共责任。唯有如此,国庆,才更像是国家的节日,更像是所有人的节日。

    (苑广阔)  

    湖南日报:

    “公路拥堵免费”能否成常态 

    国庆黄金周期间,出行客流车流骤增,上海市公路管理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缴费车流排队超过1000米时,在不影响前方道路通行的情况下,对部分车道实行免费放行措施,提高道口通行速度。

    “公路拥堵免费”,保证了交通畅通,保护了司机利益,提升了公共服务形象与公路的使用效率,是人性化的民生举措。那么,“公路拥堵免费”能否成为一种制度普遍实施的常态,而不是局限在某地和黄金周这么特定的时间范围内?

    根据交通部的规定,在同一条公路主线上,相邻收费站点的间距不得小于40公里。但事实是,有些高等级公路每20公里就设立收费站点。在目前难以大规模撤除收费站的背景下,如遇特殊天气与收费站拥堵,免费放行车辆,保障道路畅通,是可以做到也有必要做到的。

    不仅是公路收费站,其他公共服务行业也应该提高效率,更好地服务公众。比如客户到银行存取款,由于客户集中,或者营业窗口数量少,造成客户长时间等待,这其实也是服务缺位的一种表现。既然是服务缺位,那么服务者理应为自己的“怠慢”承担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做不是追责,而是服务工作应有的延伸。   

    (刘凯玲)

    钱江晚报:

    当“回家看看”父母需要付费

    据《楚天金报》报道,本打算“十一”长假外出做兼职锻炼自己,谁知父母却开出200元一天的高价要“雇”她回家过节。近日,汉口学院大三女生华丽谈到这个事,惭愧不已。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十一长假是出门旅游的愉悦,是一觉睡到自然醒的放松。可是,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父母而言,十一长假却是和子女团聚的希望。为了不让希望变成失望,他们甘愿用计天付费的方式来争取最后的机会。面对这样的“雇佣”,难免让人心里涌起一种“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苦涩。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越来越成了嘴边的歌词而不是实际的行动?或许,只有一次次翘首以盼却以失望告终的的父母才能说得清吧。我们只知道,自己越来越没有“空闲”没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已经变得如此地遥远。的确,我们有太多的理由为自己辩解:生活的艰辛,工作的不易,现实的忧虑……,所有的这一切都在阻碍着我们回家看看的脚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当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多地开始在镜头前用集体跪拜、洗脚等近乎夸张的方式渲染为人子女的孝道时,我们恐怕没有想到,或者说是在自私的心理左右下拒绝承认,父母真正的希望是让我们可以多多陪他们一会儿,可以让他们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注视着我们。他们需要的,是平淡的时常相聚,而非是那夸张的一瞬间。但不知,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脯保证,面对父母宁愿付钱也要让女儿回家团聚的急切,又有多少人会产生一种“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的羞赧?

    天下父母的心情是相同的,正如为人子女者的惭愧也会是相同的,面对花钱买女儿回家的父母,我们也同样会脸红。或许,妈妈的唠叨真的已经积累了太多,需要向我们倾诉;爸爸的好厨艺也已经生疏了太久,需要我们去品尝。我们亏欠父母的实在太多太多,真的需要用“常回家看看”来补偿,毕竟,与亲情相比,“神马都是浮云”,不是吗?

    (温国鹏)

从长计议公租房
乔布斯留下的精神财富
别让休闲的渴望拥挤在长假里
国庆舆评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