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吹响科普人才的“集结号”

□ 本刊记者 史波涛 《 民生周刊 》(

    今年3月,日本9级大地震之后核危机加剧,国内“吃食用碘盐可以防辐射”的传言满天飞,许多人惶惶加入到抢购碘盐的行列中,甚至一买就是数十斤,一时间造成食盐零售市场来不及补货,供应发生紧张,甚至出现短时间的断货。这样的盲从行为既说明部分公众缺乏科学常识、也揭示出科普宣传力度不尽人意。公民科学素质不高,不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威胁到社会的安定、民生的和谐。

    2011年9月14日,来自美国、英国等国的公民科学素质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科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科普工作者等近300人齐聚北京2011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建言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科学技术普及,在世界多数国家称为“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如何理解高深的科学技术有赖于科普工作者的大力翻译转化,可以说科普工作者是高端科技与普通大众之间沟通的纽带与桥梁,但目前我国的科普人才现状不容乐观,人才紧缺是当前科普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人才结构失衡与老龄化

    据资料显示,我国的科普人才队伍虽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但其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科普事业的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求,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科技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科普人员180.84万人,其中兼职人员达157.42万人,超过87%。科普人员数量稳定增长,但优质和专业人才匮乏。这一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很普遍。

    在江苏省和南京市的科普圈里,李旻算是一个知名度较高的人物。他的本职工作是南京大学天文学系的老师,“副业”是江苏省天文学会秘书长。2004年至今,他经常从事“兼职”,包括省内外大大小小的天文科普讲座,还在不少科普活动中客串当主持。“搞科普,一开始是出于兴趣,到现在,是出于责任和良心。”李旻对记者说。

    具体来看,目前我国科普专、兼职人才均面临相当大的挑战,专职科普人才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不稳定。面向基层的农村、城镇社区、企业以及青少年科普人才短缺,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高水平科普人才匮乏。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指出,我国科普人才队伍整体结构存在失衡现象,具有创新意识的文化产业经营人才、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当前科普人才的“短板”。新的人才无法引进,老的骨干又很难挽留,像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这样生动的局面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恐怕还没有真正出现。

    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科普人才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的科普人才仅有74.36万人。而这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科普人员中,主体并不是工作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一线的工作者。年龄长、资历高的科研人员比中青年的初级科研人员更乐于从事科普工作。

    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杨光在一项报告中指出,科普创作、科普研究、科技教育与传播、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本应是科研人员这一科普主力军的大舞台,如今却遭遇科普人员老龄化、科普人才匮乏的发展瓶颈。

    截至2008年底,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普作家所占比例仅有20.6%,许多已退休的学者或科普工作者仍在发挥余热,但毕竟精力有限,无论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写作手段或创作方法,跟新一代读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脱节。

    科普机构的优化与稳固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建议,在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增加科学教育或科普教育专业。徐延豪指出,目前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没有一个对口于科普行业,希望在理工科院校和师范院校的理工科专业目录中增加科学教育或科普教育专业,有计划地培养既有理工科基础,又有教育学、传播学知识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对于此,任福君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包括优化科普人才结构,把发展专职和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发展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同时挖掘兼职科普人才资源,才能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

    上海在这个方面已经迈开了第一步。2011年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和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联会召开。2011年上海将培养专兼职科普人才,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有望在培训后,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翻译者”,将科学传播给大众。同时,鼓励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参与科技传播和科技普及,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2011年设立科普人才培训试点项目。通过开展科普人才培训试点项目,探索适用于农村、城镇社区、企业、青少年、科普场馆、科普传媒等不同类型科普人才开展培训的有效工作模式、机制,积累加强科普人才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教案建设和培训阵地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支持、引导和推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凡是承担过农村、城镇社区、企业、青少年、科普场馆、科普传媒等科普人才培训任务的、具备相应的培训资质及较为完备的培训场所、设施、师资、教材教案等条件的机构或单位,均可申报科普人才培训试点项目。

    在采访中,任福君提出要彻底突破科普队伍“缺人”的瓶颈,核心就在于多管齐下培养和造就各类科普人才,也就是要把《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当中提出的科普人才工程实施、落实好。

    规划纲要助力人才培养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科协科普人才规划纲要》已于近期编制完成,不久将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规划的形式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作出的宏观安排和部署。

    据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殷皓介绍,制定《科普人才规划》、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国家加强人才工作的具体要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是新时期加强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迫切需要。

    根据《中国科协科普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的部署,到2020年,全国科普人才数量要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400万人左右,科普人才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结构进一步改善。同时将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普人才的需求,面向基层,面向新农村建设,大力培养基层科普人才;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和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方面的高端人才。

    任福君笑着说,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出、科研与科普结合项目的实施,会吸引更多的中青年,特别是年轻的科技人员加入到科普队伍行列当中来,到那时候,人才短缺的局面就会得到彻底的改观。

马涧村民的致富新招儿
吹响科普人才的“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