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拉登成魔记

莫丰齐|文 《 京华周刊 》(

    当美国人的子弹无情地射入54岁本·拉登的头颅,这个世界头号通缉犯的传奇一生宣告尘埃落定。但对于这个世界,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有待破解——这个富家子弟,是如何成为世界头号恐怖分子的呢?

    经过长达十年追杀之后,奥萨马·本·阿瓦德·本·拉登(Osama bin Awad bin Laden),最终丧命于美军之手。本·拉登虽然死了,但基地组织仍然还在,本·拉登在基地组织中的影响,很有可能仍然还在。破解本·拉登的蜕变之谜,显然有助于了解整个基地组织的精神与诉求。让我们翻开本·拉登的成长史,看一看本·拉登是怎样炼成的。 

    性格:阴郁沉默

    本·拉登的性格可能相当复杂,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阴郁沉默。这样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本·拉登的发妻纳吉瓦·加尼姆与本·拉登“四公子”奥马尔曾共同出版了一本名叫《本·拉登成长史》的书,披露了本·拉登从小到大的成长状况。

    1957年3月10日,本·拉登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呱呱坠地。他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7。本·拉登的父亲穆罕默德·本·拉登(Mohammed bin Laden以下简称“老拉登”),早年从也门移居至沙特,并致力于给沙特王室修建宫殿和军事设施。老拉登有两大爱好:工作和女人。他虽目不识丁,却在这两方面都极其成功。老拉登深得沙特国王的信任,并与沙特皇室有亲密联系,因而事业发展神速,最终成为沙特阿拉伯第一大建筑承包商。今天,本·拉登家族仍控制着庞大的经济帝国,财产据估计有50亿美元。

    本·拉登的母亲阿利雅·加尼姆(Alia Ghanem)是老拉登的第十房妻妾,她是一个叙利亚商人的女儿,而非沙特人,加上她只生了本·拉登这一个儿子,所以在家族中,地位较为低下,常常受丈夫和其他夫人们的训斥与责难。本·拉登也没有得到父亲的器重,此外,童年时的本·拉登,体质显得瘦弱,经常受同父异母兄弟们的欺负,甚至还因为身上有叙利亚血统而被骂作“小杂种”。阿利雅经常会告诉本·拉登,要学会忍耐。本·拉登出生后不久,阿利雅与老拉登离婚而改嫁他人。本·拉登10岁时,老拉登在一次空难中丧生。本·拉登早年很多时候,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他那沉默寡言、冷漠阴郁的性格,在早年与母亲相依为命的过程中得以形成。

    卡里德·巴塔尔菲比本·拉登小3岁,是本·拉登在吉达时的邻居与玩伴。巴塔尔菲说,当他对家人的行为有意见时,他并不直言,而是静默地采取行动,中断或干扰他们的举动。

    意志:专注、渴望干大事

    老拉登虽然较早离开了人世,但他对本·拉登的影响却极其深远。本·拉登家族有一条规矩:“如果你能证明自己是个男人,就可以继承家业”。少年时的本·拉登,就有强烈想证明自己的意识。本·拉登很崇拜他的父亲,终其一生,他经常会谈到老拉登,而且把这个一字不识的男人视为完人。他渴望能取得与父亲比肩的成就。

    上世纪60到70年代,本·拉登在沙特阿拉伯西部的吉达市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他上的是吉达最有名的私立中学,那所学校的学生都穿着英式预科生制服,而不是阿拉伯传统服装。同校的有沙特阿拉伯的王子。学校课程要求严格,其中包括英语和数学课程,也有宗教课程。为了让孩子们掌握英语,便于日后到西方接受高等教育,老拉登特意请了一位名叫布莱恩·谢勒的家庭教师,给家中30个年岁较大的孩子“开小灶”。

    但本·拉登在学习上似乎并没有超人的天份。在谢勒的记忆里,本·拉登个子最高(成人后身高约为6英尺,超过1.8米),非常惹眼。上课时,他总是坐在靠窗一排的位子上。他上课时偶尔会走神,看外面的孩子玩游戏。他的英语并不太好,脑子也不算特别聪明。

    本·拉登更喜欢的是冒险。他喜欢看西方电影及有关空手道题材的电影。布鲁斯·李(李小龙的英文名字)是他非常喜欢的演员。他喜欢到叙利亚与土耳其交界处的山地去爬山,他还爱骑着马打枪,就像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到的牛仔那样。他小小年纪就开上了车,而且开得还很快。他的脚总是控制不住地老往油门上踩。

    本·拉登还疯狂地锻炼自己的体格与意志,和他的好友经常在没有食物和的情况下在光秃秃的沙漠里狂奔。本·拉登发妻的哥哥卡利法说:“我们在口袋里放了一些枣,随身带了些水,就只有这些。困了就睡在沙子上。”

    1976年,本·拉登考入吉达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King Abdul Aziz University),学习土木工程与经济管理。大学毕业后,本·拉登在家族企业中工作了一段时间。他还当过工程师,从石油和建筑业赚取了巨资。他在西方拥有数家公司,涉及建筑、石油、制造和宝石等诸多行业。

    但显赫的身世和花不完的金钱,并不能令本·拉登感到愉快和满足。他更加专注与执着的,是信仰。

    信仰:执著而坚定

    老拉登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信仰者,他曾经重新装修了麦加和麦地那的清真寺以及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圣地之一、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

    在宗教方面,本·拉登很早就受父亲的影响。14岁那年,还在上中学,本·拉登开始有了宗教的自觉。那时,他出了学校,就不再穿西式的衣服。他仿照先知的做法,开始每星期在周一和周四斋戒两次。晚间的祷告一结束,他就上床就寝。除了每天正常的5次祷告,他还给自己定下凌晨1点的闹钟,天天晚上都一个人爬起来做祷告。

    巴塔尔菲说,本·拉登的父母都不是保守的穆斯林,他的许多兄弟姐妹也很开放,但本·拉登不同。本·拉登很少激动,但偶尔会非常激动,当他看到同学穿着不合伊斯兰教规定的短袖衣服时,曾大声对同学说:“不许穿短袖衣服来学校,不许这样做,不许!”本·拉登很少动怒,但碰到与性有关的事情时会非常愤怒。有一次他以为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在调戏婢女,就扇了他一耳光。

    高中时期,本·拉登加入了穆斯林兄弟会。这个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的沙特阿拉伯基本处于地下状态,只有执著得近乎痴迷的人才会加入。

    随着宗教意识的自觉,本·拉登还逐渐有了一份与沙漠精神的亲近——沙漠中没有任何让人分心的事物。本·拉登后来养成了一种怪癖:喜欢沙漠、山洞,他甚至不时有着默默无闻地战死在堑壕中的念头。

    在信仰方面唯一能让他行为开放一点的活动,是足球。

    巴塔尔菲回忆,本·拉登少时常与邻家孩子一起在空地上踢足球,踢前锋,或者当门将。作为宗教的虔诚信徒,本·拉登本来从不做违禁的事情,但足球例外。踢足球的时候,他会给大家带金枪鱼奶酪三明治,即便是在禁食的日子也可能如此。不过,他不穿普通的足球短裤,而是穿上长裤踢球。

    本·拉登上大学时对学业显然不感兴趣。他参与更多的还是校园里的宗教活动。“我在学校里建立了一个宗教慈善团体,并且组织大家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诠释《古兰经》和圣战。”他后来说。

    在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时期,本·拉登迷上了穆斯林兄弟会巴勒斯坦成员阿卜杜勒·阿扎姆的说教。阿扎姆相信,虔诚的穆斯林应当努力将曾经受过穆斯林统治的所有地方都重新统一起来,实际上也就是恢复七世纪时的“哈里发”统治。这种思想成了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精神指引。

    家庭:对妻子管教极严

    本·拉登的保守,反映在家庭生活上。他对自己、对妻儿子女,都管制极严。本·拉登从来不打女人,但对孩子总是虎着脸,十分苛刻,有时甚至让孩子们躺在水泥地上过夜。本·拉登日常生活非常节制。他的妻子们回忆,本·拉登禁止家里使用电视、电冰箱、空调等电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本·拉登只吃面包、酸奶、蜂蜜和椰枣,很少吃肉。

    1974年,还在上高中的本·拉登第一次结婚。那时他17岁,她14岁——他的妻子纳吉瓦·加尼姆来自他母亲在叙利亚家乡的村庄,是他的表亲。纳吉瓦个子高,长相美,他们一起生活了30多年,生下11个孩子,曝光率较高的“四公子”奥马尔即为其中之一。本·拉登的弟媳说,纳吉瓦性情温顺,“老是怀着孕”。纳吉瓦说,她们的婚姻并不美满。

    《本·拉登成长史》一书中说,本·拉登一生共娶过5个妻子,5任妻子为他生下24个孩子。奥马尔在书中描述,本·拉登认为早婚能够抵制性欲诱惑,所以在17岁时就结了婚。

    本·拉登是一夫多妻理念的坚持者。当时,一夫多妻制已不被沙特社会接受,但本·拉登却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出了一套理论:“娶一个妻子挺好,就像是在走路;娶两个就像是骑自行车,比走路快,但不太稳当;娶三个就成了三轮车,稳当,但有点慢;如果娶了四个妻子,啊!这才是最理想的。这样你就能超过所有的人了!”

    本·拉登中间三位妻子都是大学讲师,且都是“老处女”。

    2001年,本·拉登又与也门女子萨达结婚。当时,萨达只有18岁,本·拉登已经44岁。尽管本·拉登当年已被美国通缉,但是萨达家族认为,能把女儿嫁与本·拉登是一项莫大的荣耀。本·拉登为觅得这一如意娇娘支付了价值5000美元的财物作聘礼。

    萨达一直追随在本·拉登左右。萨达生下的女儿,是本·拉登最年幼的孩子。2011年5月2日,本·拉登住所遭美军突袭时,萨达为保护丈夫冲向美军,从而腿部中弹。萨达被随后赶到的巴基斯坦部队带走,目前与女儿一起被安置在拉瓦尔品第(Rawalpindi)的军医院接受治疗。

    目前,本·拉登共有3名妻子在巴基斯坦政府的掌握之中,巴方现在正使用非暴力的手段对他们进行审讯。

    近日,科威特媒体曝光了本·拉登写于2001年12月14日的遗书,遗书中本·拉登承认自己忽视了子女,并向他们表示道歉。本·拉登还告诫子女们不要走自己走过的路,并禁止妻子改嫁,以全力抚养这些孩子。

    仇恨:恨敌人胜过爱儿子

    无论是性格、意志、信仰的狂热还是家庭环境,都尚不足以成为一个人走向恐怖主义的充分条件。一个恐怖主义者心中,一定还会怀有刻骨的仇恨。

    本·拉登正好是一个有着这种仇恨的人。“四公子”奥马尔说,本·拉登“恨敌人胜过爱自己的儿子”。

    这位变得激进的年轻沙特人,成年时正逢伊斯兰世界处于政治动荡时期。一场战争成为本·拉登的转折点。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这一年,23岁的本·拉丹已经靠石油及建筑业发财,在沙特阿拉伯和西方国家拥有数家公司,个人财产达数十亿美元。但他在之后十年间先后带着4个妻子和15个孩子离开家乡,参加了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

    本·拉登筹集资金并且自己也捐助资金,用于招募抵抗苏联的圣战者。那时的本·拉登,给人的印象是:一位高大帅气的男子,穿着阿富汗长袍,但靴子是英国定制的,被称为“沙特王子”和“乐善好施者”。他拜访受伤的战士,用干果和巧克力安慰他们,并给他们的家人送钱。

    到了1986年,本·拉登开始为他们建立训练营,每个月投入大概25000美元赞助他们。

    当时,这些反抗组织还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据称美国花了数十亿美元。颇带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人提供的武器、钱与技术,却无形中训练与造就了具备超级恐怖实力的本·拉登。1988年,本·拉登另一个激进圣战组织的头目艾曼·扎瓦希里一起,创建了致力于发动更大规模圣战的基地组织。

    本·拉登式的仇恨,在美国《纽约客》杂志记者劳伦斯·赖特笔下,是一种可怕的杀机。赖特进行了5年的调查,写下了名著《巨塔杀机:基地组织与911之路》,该书披露了本·拉登走向反美的大致历程。

    1989年2月,最后一个苏联人撤走了。很多人继续追随本·拉登,本·拉登对阿拉伯世界的处境进入了更深入的思考:阿拉伯总是不能取得成功,罪魁祸首是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他希望建立新的世界秩序,一个由穆斯林主宰,不受美国左右的秩序。美国成了本·拉登最主要的敌人。

    美国时间2001年9月11日上午,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此事令本·拉登迅速成为全球恐怖主义的代表。美军悬赏通缉奖金高达2500万美元。

    利比亚人诺曼·班诺特曼曾经是一名“圣战”组织成员,与本·拉登有过数次接触。他说:“你永远都不会相信,他居然过着那样的日子,他的孩子们——你简直无法相信他们是本·拉登的孩子——穿着破衣服到处跑。他总是告诉手下,必须舍弃现代社会的生活,舍弃那些空调、冰箱、汽油。如果你想过富裕的日子,就别想打游击战了。”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一名巴勒斯坦籍记者阿布德尔·巴里·阿特万曾在1996年与本·拉登共进晚餐。说到那顿饭,阿特万说:“真是令人恶心。我们12个人在一个山洞里吃饭,菜肴是烤土豆,他们煎了4、5个鸡蛋,特地招待我和其他几位客人。此外,还有一块发臭的奶酪,以及搀杂了沙土的面包……我不明白,本·拉登为什么想和他的手下过这样的苦日子。”

    本·拉登最后的藏身地,是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约64公里处的一幢住宅。此前,借助卫星拍摄图片,美国情报人员注意到一名男子经常在住所院落内散步,每天一两个小时,但从来不外出。情报人员为这名男子取代号为“步测者”。

    后来,美国又公布了一台本·拉登生前在住所内观看卫星电视上关于自己画面的录像,从录像上看,本·拉登胡须花白,身披一条毯子,躬身而坐,手握遥控器,不时更换频道。房间装饰简单,电脑桌上放着一台老式小电视机和机顶盒,连着几根电线,地上有接线板,电脑桌旁有张矮桌,上面放着一台显像管显示器,住所内没有电话和互联网接入设备。

    美军击毙本·拉登后,对他进行了搜身,结果在这位巨富身上,只搜到区区500欧元。

    回顾本·拉登的一生,独特性格意志+狂热信仰+刻骨仇恨+实战经验与社会影响,就这样将一个平常的富家子弟,塑造成了有史以来最知名的恐怖分子。

美国与拉登的猫鼠游戏
拉登X档案
拉登成魔记
中东恐怖“大阴霾”
“后拉登时代”如何反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