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表示,绝不会送自己的孩子去南科大,去当“小白鼠”。
然而2月底,从全国各地赶来的45名年轻人,成为南科大第一届新生,心甘情愿地来这里当“小白鼠”。
他们年轻,聪明,好学,不喜欢循规蹈矩,同时又个性鲜明。满怀理想的他们,选择和这所满怀理想的大学一起上路,无所畏惧。
他们是这所学校的长子。创业的激情与艰辛,改革的新锐与复杂,他们都将和南科大一同经历。
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未来,为朱清时,为这所学校,也为教育改革投出了赞成的一票。
以投考支持
浙江人陈钱林有一对龙凤胎儿女,两个孩子都与朱清时结缘,2008年,儿子陈杲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而女儿陈杳,今年2月被南方科技大学录取。
陈杲就读少年班之后,时任中科大校长的朱清时,成为全家人关注的对象。朱清时离任后,陈钱林依然在网上搜索他的新闻。随后不久,南方科技大学进入视野。
最初,南科大仅仅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新闻,然而随着朱清时不断抛出的教改理论,南科大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书院模式”“小班管理”“名师授课”,种种概念让陈钱林和女儿陈杳心动。
作为朱校长的粉丝,南科大的魅力越来越大,陈杳决定用报考来支持。
2010年7月,南科大官方网站开通,陈钱林总算找到了学校的联系电话。打了好久,终于有老师接听。老师称,目前招生细则尚未出台,一切都在筹划阶段。
陈钱林留下了手机号,但等了3个月后杳无音信,自觉“没戏了”,便让女儿继续准备高考。
去年12月初,他突然收到了校方的短信,告知南科大开始招生。此后,12月15日,南科大公布了自主招生简章。朱清时也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称“做教改的尖兵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同时也坦言“教改实验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
那时,筹办了三年的南科大尚未取得教育部正式准许筹办的批文。朱清时决定越过教育部开始招生。没有“准生证”,没有招生许可,甚至大学毕业后的文凭也可能得不到国家的承认。
那段日子,他常常失眠,要靠大把的安眠药才能入睡,因为他不知道究竟会有多少人愿意和他一路同行。他很担心首届学生50个招生名额,会不会有人来报名。
去年12月18日,校方举行了教改实验班咨询会,正式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招收首期50名学生,并希望学生和家长须与学校提前签订协议书,以表示他们“自愿亲身参加这个实验”。
潜在的风险并未打消支持者的积极性。社会回应出乎意料的好——能坐2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甚至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原本打算只开一场的咨询会开了三场。看到这个场面,朱清时很是激动,“大家是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南科大和南科大的改革。”
陈杳就是一名坚定的支持者。她认为只有去那才能实现“她在科学上的梦想”。
而在大连,17岁的女孩通晓,已经准备好了北大、清华、复旦、浙大4所名校的自主招生推荐材料,但还是坚持把南科大改成第一首选,理由是“对朱校长的办学理念感兴趣”。
在浙江乐清,一天晚自习,高三学生赵宇君第一次从老师那里听说南科大,他听入了神。这个本可轻松考上浙大的男生,执拗地决定报考这所前途未卜的大学,任凭家长搬出初中、高中的老师劝阻,也无济于事。
湖北女孩荆水,和南科大结缘最早,几年前她表姐考上了香港大学。全家人送行时,路过深圳正在筹建的南科大校区,并了解了一些信息。从此,荆水便对南科大念念不忘,去年12月,她第一时间递交了报名申请。
北京人大附中的程齐家也把目光从北大清华转向了南科大。“科学大师”、“学术自由”这些词汇对他充满了诱惑,他决心博上一把。
这些怀着梦想,怀着憧憬的孩子们,在用投考的方式,支持朱清时和这所崭新的大学。
孩子们的理想
这些孩子最小的只有10岁,最大的也不过十七八岁。但他们身上都散发着类似的光芒:自由、聪慧、独立。
荆水从小学起就坚持“每周一定要出去玩一天”,即便学业紧张,游泳和打羽毛球等爱好从未丢下。
大连女孩通晓的爱好有些另类,她喜欢金融学和管理学。初中时曾一度喜欢《货币战争》,每天午后便和父亲在沙发上讨论书里的内容。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类书籍更成为她的挚爱,遇到不懂的词汇,便自己上网搜索答案。
同样另类的还有陈杳。16岁的她不追求偶像,也不热衷流行,最崇拜的人是爱因斯坦,最大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每次说起这个,同学们总要笑她。此外,她还喜欢看社会新闻,家里订阅的《温州都市报》,每期必看。
陈杳从来都按自己的喜好学习,从未上过一个辅导班或培训班,奥数之类更不感兴趣,陈钱林说她是应试教育的“叛逆者”。
这些年轻人大多不喜欢走常规的“优等生”路线。赵宇君是乐清中学的物理强人,一次物理考试中,有道题全年级只有他一人答对。
他被班主任林荣西看中,准备着重辅导,参加省级物理竞赛。但赵宇君拒绝了,还和老师讲了一大堆理由,比如“搞竞赛没什么前途,这么多人在搞,不想走这条路”。
林荣西说,赵宇君有很强的个性和主见,连班级的管理也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班长是民主选举的,没达到要求就该批评。林荣西索性让他去竞选,投票结果几乎近零票。
“他心态好,落选后,说了句看来我有待加强,便自我解嘲了,很开朗的孩子”林荣西说,赵宇君个性太强,某种程度上并不适合这个社会,或许纯粹的学术氛围更适合他。
南科大给了他们一个实现理想的机会。招生简章中要求考生写一份1500字的个人陈述,将和其他材料一起,送专家委员会审核。
陈杳在信中写了对南科大的向往,并陈述了自己的学习情况。
然而发出去后,父女两人都不满意,觉得“没展示出个性,和别人的都一样”。
陈钱林对女儿说,你不是想当科学家么?那你就写写为什么喜欢科学。于是,陈杳重写了一封信,描述了她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对相对论的理解,连“时间是圆的”这样的新鲜句子,都大胆写到信中。
再次发出去后,两人没底,这样写行么?
其实,写相对论的不光有陈杳,赵宇君干脆把个人陈述写成了一篇相对论方面的论文。
他写的时候没和老师商量,直到邮寄出去后,林荣西才偶然看见草稿。他的这个物理老师看后坦言“很抽象,看不太懂”。
他问赵宇君,这些东西是从哪学的?
“课外书上”赵宇君轻松地说。
特殊的考试
2011年1月中旬,陈钱林收到了校方通知,陈杳的材料已经通过审核,将参加笔试,可供选择的考点是北京、武汉和深圳。据了解,校方收到了超过2000份申请,审核后,仅有180人获得笔试资格。
考虑到春运因素,陈钱林带女儿来北京参加考试。考试在一天内完成,上午考物理和数学,下午考英语。事后他们才知道,3门科目是由朱清时等3名学者分别出题。
“物理考得很深,超出浙江高考的考纲,还好我课外看了很多”陈杳对陈钱林说。
然而下午英语考完后,小姑娘心里有些紧张,“她觉得挺难,但同考场的人大附中学生出来后都说简单,可能就有心理压力了”陈钱林说,这可能就是女儿的劣势,因为城乡差别,温州地方的英语教育,比大城市起步就晚。
然而返回家中后不久,陈杳便不用担心了。陈钱林接到了校方的电话,恭喜笔试通过,问是否考虑参加面试,“还用考虑么?当场决定”。
正月初十,父女两人来到深圳。深圳艳阳高照,气温颇高。虽然第二天面试才开始。但两人还是提前来到学校,希望能看一眼梦想中的大学。
“因为之前对朱校长的理念非常支持,所以看到校园就有一种神圣的感觉”陈钱林说。
校园内的草坪上,牵牛花盛开。陈钱林和女儿兴奋地蹲下来,给牵牛花拍照,“第一眼就看见这些小花了,一切充满希望,一定要留个纪念”。
回到宾馆后,深圳炎热的天气和激动的心情,让陈杳难以入睡。整个晚上,她只睡了两个小时。
第二天开始的面试,共分3项,包含面试、学业能力测试、心理测试。
陈杳说,整个面试过程,她都笑眯眯的,4个人一组同时面试,老师也更爱和她对话。
有老师问,你说你对科学感兴趣,那么能不能讲一个你的科学设想?
陈杳于是讲了一个关于地震的构想:地震时候爆发的能量很大,她打算设计一套系统,能把这些能量积蓄下来,这样就可以解决日益紧张的能源问题。
答完后,老师小声的闲谈,让她有点紧张,“空想”,“现在这种没用的空想太多了”。
还好,这个爱“空想”的女孩并没失望,十余天后,她就收到了录取通知。
在大连,通晓同样激动得到了录取通知,全家人特意找了个小饭馆,庆祝一番。
湖北,荆水终于等到了她想要的录取电话。一听是南方科大打来的,她兴奋地凑上去,对话筒喊道“我想死你们了!”
赵宇君的录取电话直接打到了学校。班主任林荣西骄傲之余,又有一份担忧。
从功利角度讲,以后孩子的文凭怎么办?这个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大学算不算一本?林荣西开玩笑说,“我们带班的成绩考核是看多少学生考上一本,这样算不是少了一个?”
上?还是不上?
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是南科大的支持者。新闻上早就说明,南科大有可能拿不到教育部认可的文凭,报考其他学校研究生时也存在对接问题,甚至就业情况也有风险,毕竟将来一切都是未知。
南科大招生的消息曾在赵宇君所在学校引起了一场争议。
在办公室,林荣西和同事们热论此事。大家得出结论,这是一场实验,不成功就成仁,机遇与风险并存——万一南科大发展的不好,名气没打开,学生将来可能只能选择在广东就业。
林荣西和学生们说明了这些担忧,并提到万一被南科大提前录取,别的大学就没法提档,没有后路,希望大家想清楚,也和家长交待清楚。
到最后,只有赵宇君和另外一个比他成绩还好的同学坚持报考。赵宇君年级排名在30至60名间浮动,按照这个成绩,考上浙江大学并不成问题。
放弃名校,报考一个实验性质的大学,他的决定一度被家人反对。“上那学校,还不如上个二本、三本算了。至少那个国家认。也有文凭。”父亲赵顺水极力阻止。赵顺水先是打电话给林荣西求助,后又直接“哭丧着脸”找到学校。林荣西提议,让赵宇君比较信任的初中老师林高劝一下。但赵父说,林高不但不反对,“还煽风点火支持”。
无奈下,林荣西宽慰赵父,从好的方面想,这毕竟是南科大第一届学生,学校总该很重视。
而那名成绩比赵宇君好的学生,因为家长强烈反对,最终放弃报考。
程齐家有个同学跟他一起进入复试后,就放弃了,继续为北大清华努力。而程齐家说服了父母,最终成为了南科大的首批学生之一。
大连女孩通晓,同样面对是否放弃名校的抉择。
通晓的父亲有自己的考虑,他说,女儿如果上清华北大,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将来未必有太大发展。而南科大是首届招生,这是一个特殊的机会,女儿有机会接受院士等第一流名师的教授,而且可能有机会到香港交流深造。
即便是朱清时的坚定支持者,报名前,陈钱林还是和女儿有一番长谈。他对陈杳说“现在南科大现在是自授学位和文凭,万一将来不受承认,你的科学家可就做不成了”。
陈杳回应,“大不了自主创业,开个小店,卖卖衣服,只要过程幸福就好”。
赵顺水终究拧不过儿子,他陪赵宇君一同去深圳参加了笔试,也看到了学校和老师,家长们的好评让他放心许多。儿子和他说“有那么多成绩比我好的都考这所学校,你担心什么?”
做汽车修配工作的赵顺水坦言不懂教育,他的逻辑朴素直接——我们农村人不懂那些理念,原本打算只要去个有文凭的正规学校,随便念一个就行,现在孩子报考了,我就只能这样想:掏这么多钱,如果还连小孩子都教不好,那这学校也不用办了。
同经风雨
家长们的隐忧直接转化为朱清时的压力。
按照南科大计划,首届教改实验班招生50人,最后实到45人。对此朱清时称“我们走的教改之路确实如履薄冰。我可以理解,有些学生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压力。50名学生中只有5人没有来报名,我觉得很宽慰。”朱清时认为,90%的学生投了赞成票已是很高比例,45名学生已经不少,“哈佛大学创校时只有7名学生。”
在建中的南科大,其校门的对面就是同样在建中的深圳大学新校区,一所是体制中挣扎的改革者,一所是自比哈佛的新生儿,两人的前途昭示着中国教育的未来。
3月1日,南方科技大学首届45名新生,赶赴广州长洲岛上的黄埔军校军训。
3天后,通晓的父亲才联系上封闭训练的女儿,女儿电话中开口便说,“我真的好开心”。
这让他放下心来,他一直希望,女儿能在这所新大学中寻觅到幸福感。
同样论调还来自荆水的妈妈,她是朱清时教育理论的支持者,但她已不愿再纠缠于“去行政化”等问题,“女儿过的开心最重要”。
开心的喜悦,随着新生的报到,填充着校园。陈钱林说,学校许多设计都别具匠心,连住宿都体现出教育的新理念。
陈杳住在生活楼的6层,宿舍3人一间,带有洗手间。6层是女生宿舍,5层是男生宿舍,3层和4层是教师宿舍。一层则设有洗衣房和休息区茶座。老师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并无界限。
“这样的话,老师和孩子住在一起,比如洗衣服,休息时候,随时可以沟通和闲聊,这样的设计很温馨和先进”陈秋实后来了解到,这是朱清时专门设计的一种住宿模式。
因为儿子在中科大少年班,陈钱林更能比较两种领先教育模式的不同。他说,南科大继承了少年班探索出的一些先进模式,比如大一大二不分专业,大三才开始分专业,这样学生可以在基础扎实后,自主萌生专业兴趣,有方向性地进行选择。
而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中科大少年班管理相对比较自由宽松,虽然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自学成长,但一方面也让有的学生沾染上散漫习气,让人觉得可惜。“少年班一个班有80多人,一个班主任怎么带的过来?南科大则有老师专门负责,让人放心”。
因为很多学生入学报到时,高三尚未读完,南科大已经要求所有新生,届时回各自学校,统一参加今年的高考。
林荣西为此特意嘱咐赵宇君,“高中的东西别丢下,免得回来高考后一本的分数线都没考过,给你们南科大丢脸。” 赵宇君所在学校的校长,也要求赵宇君一定要回来参加高考,“这可是升学率啊……”。
因南科大目前自主颁发文凭,不少家长对此心存顾虑。程齐家的妈妈是知识分子,深知本科时出身“名校”的重要性。为了能替孩子化解一些风险,她让孩子自己做本科学习规划。同时,她觉得孩子毕竟还小,即使失败,也还有很多机会。
陈钱林则不太在意,“文凭不重要,只要孩子学的好,将来足够优秀,到哪里都会成功”。他说,如果实在需要文凭,可以让女儿参加自修考试,这样一方面在南科大接受先进教育,一方面也能拿到社会承认的文凭,两全齐美。
“其实也不是一点顾虑没有”陈钱林说,如果不是第一届招生,他可能也会犹豫,但第一届学生不一样,“朱校长投入那么多,学校做了那么多努力,一定会很重视第一届学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陈钱林深知教改的曲折和艰辛,“南科大一定会经历很多风雨,但我觉得,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让她随着学校一起成长,经历这些风风雨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锻炼”他说,过程的艰辛,对女儿性格成长有好处。
“我们不要一个好看的证书,也不要华丽的履历,更想让她有一个好的性格,这就意味着成功。”这位父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