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婚姻可算一场交易

莫丰齐 《 京华周刊 》(

    婚姻里的经济学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婚姻观,在普遍意义上,婚姻应该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之上。不过,在实际生活当中,婚姻往往离不开现实的利益计算——对象如何选择?婚姻如何维护?危机如何处理?这些都需要理性选择。列夫·托尔斯泰说:“建立在理性上的婚姻,才可能是幸福的婚姻。” 如何在约束条件下,进行最有效率的选择?这完全可以借鉴一些经济学的思考方法。

 

    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一些爱情与婚姻中重大问题,这已经不是一件特别新鲜的事情了。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把经济学引入到对婚姻行为的分析中,并著有《家庭论》一书。书中指出,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婚姻就是一种交易。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

    在国内,同样已有一些专家将爱情婚姻纳入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北京大学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刘正山新出版专著《爱情婚姻经济学》,认为传统的结婚模式暗合经济规律。他日前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时说,婚姻中仅“跟着感觉走”是很容易迷路的,而经济学是理性的指南针,是“糊涂爱”的清醒剂,“盲目爱”的自觉方,“危险爱”的保护伞……

    钞票让女人更有安全感

    在电视剧《蜗居》里,郭海萍对妹妹说了这样一段掏心掏肺的话:“一个男的爱一个女的,什么都先别说,先送上一沓钞票,让这女的有安全感,然后奉上一幢房子,至少在你伤了这个女人以后,虽然她的心失落了,可是身体有着落。” 郭海萍可能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是这种对待爱情与婚姻的现实态度,多多少少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这是为什么呢?

    刘正山认为,凡是婚姻,必定功利。婚姻是一种合约,双方签订这个合约,无非是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如果双方觉得不合算,就不会自主选择结婚——林妹妹不会选择焦大,潘金莲也不会选择武大郎。

    2010年4月,广州市妇联等机构联合组成调查小组,以中山大学等10所高校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价值观问卷调查表明,59.2%的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是可以少奋斗很多年。女大学生们的选择,受到了不少“正人君子”的攻击。不少批评文章给女孩子们贴上标签,扯到了“现代文明”与“人的尊严”上。

    事实上,“女怕嫁错郎”,婚姻可以说是女人一辈子的核心利益所在,所以,女人们的选择,往往更加慎重、更加接近婚姻的实质。婚姻不是福利,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同情与怜悯,用道德压迫女人屈服的时代早已过去,女人们在核心利益问题上进行自主现实选择,没有什么好指责的。毕竟,道德不能当饭吃,婚姻的日子却得一天一天掰着指头过下去。所以,郭海萍的话说得虽然显得很赤裸,让有些人难以接受,但并非没有依据。

    婚姻“买卖”古已有之

    人类的婚姻,往往并不是“着落”在爱情上,而是“着落”在一沓钞票、一幢房子上。这一点在人类历史上从不鲜见。

    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对中国经济史进行过多年的研究,他认为被人歌颂得美好神圣的爱情,其实长期毫无地位。

    陈志武在他的《金融的逻辑》一书中说,“爱情到中国来得很晚,最多也就是几十年”。“爱情、浪漫”之类的字眼,直到1920年左右才进入中文。婚姻长期以来具有明显的交易特征,比如买卖婚姻,比如童养媳等等。所以,过去,人们普遍将婚姻之事叫做“说亲家”,像是别人在帮你谈生意,而不是“谈恋爱”。

    贝克尔说,“上帝目光所及,均可交易”。在国外,在资本主义世界,买卖婚姻一直存在,这一问题在不少文艺作品中都有反应。1993年的好莱坞电影《不道德的交易》中,黛咪.摩尔的老公拿她换了一百万美元,事后十分痛苦,觉得这生意不划算。因为它成了一笔“大亏”的交易。

    爱情也有价格

    有人反驳说,经济学上的交易,其主体是有价的,而情义无价,爱情与婚姻并不具备交易的条件,说婚姻是一种交易显然有些牵强。

    不过在经济学家看来,爱情虽然不易定价,但并不是完全不能定价。爱情不仅能定价,而且爱情与婚姻都有不同的市场,所以,婚姻具备交易条件。

    首先要承认,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务之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斐认为,爱情比生命更可贵。所以很多人有爱情至上的观念,认为金钱对于爱情而言,只是铜臭与玷污,“交易婚姻”——没有爱情的婚姻,就都是不道德的婚姻。

    不过,美好的东西往往并不容易到手。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真正能感受到可以用生命交换的爱情呢?在婚姻当中,如果爱情与利益都能得到,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普通的婚姻里,往往很难实现美满爱情与现实利益的完全统一。

    如果美满爱情往往不可求,不可感受,不能长久,那人们在婚姻中理性地选择利益优先,又有什么不行呢?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这毕竟只是一种纯理论上的判断,现实中是不必当真的,这如同真空或者纯氧状态只是一种理论存在,而现实中人们每天呼吸的都是带有“杂质”的空气一样,选择呼吸空气又有什么好指责的呢?

    现代人思想解放程度较大,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更深入,选择更理性。所以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符合传统习惯的事情与潮流。比如,当今富豪征婚,未必有感情,但总有人趋之若鹜,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即便是爱情,也没有必要把它看得太高,不必神圣化、宗教化。因为爱情至上主义一直就是稀有之物,何必当真呢?可以苛求自己却无法苛求别人啊。所以,刘正山说,笼统说情义“无价”没有多少现实意义,爱情其实也并不是“无价”之物,而是可以定价的。

    刘正山说,爱情是一种有互补效用的非耐用消费品,是“易碎”的私用品,遵循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以爱情有价。至于具体定价方法,可以采用“门格尔法则”。奥地利经济学派创始人卡尔.门格尔认为,发现一件财物价值最有效的方法,是假定失掉这件财物,这样就可以由它来确定它的边际效用。换句话说,假设失去这件东西可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损失,可以用来确定它的价值。

    曾有人在国内进行过这样的社会调查: “假设你很爱你老公,给你多少钱,你会背叛他一次?”这“背叛一次”显然可作为为爱情定价的砝码。因为它一旦被公开,其机会成本很可能不仅是失去爱情,而且会失去婚姻财产。而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心里,都有一个可以接受的价码。这说明,这些人对爱情的追求,有一个利益最大化的“价格”。

    爱情不仅是有价的,而且还受市场影响,调查还显示,沿海富庶地区的爱情贵一些,内陆穷一点的省份便宜一些。

    其实,裴多斐说的爱情也是有价的——爱情的价格虽然高过生命,但却比自由要低。按照这个逻辑,人们为了更多的个人自由而抛弃爱情,虽然外人看来难免自私,但对其本人却也是自主地追求幸福。如果一大笔金钱正是雪中送炭,能使得个人身心获得极大的自由与解放,那有人为了金钱而抛弃爱情,虽然可以被社会指责为不道德,但也并不是什么罪不可恕的事情。

    爱情具有价格,婚姻具有交易特性。这于情难以接受,于理却是合乎现实的。其实,最好的态度,是不要对婚姻赋予太多的意义,对爱情不必抱有过高的期望,降低期望值,恰恰是增加婚姻幸福感的重要方式。

必须保卫婚姻
婚姻就是一场战争
婚姻可算一场交易
婚姻系于需求满足
婚姻法:不捍卫,只兜底
婚姻法三次变革
名人婚姻那些事
谈谈爱情,聊聊婚姻(名人语录)
荧屏里的“中国式婚姻”
爱情有多少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