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国家定制《湄公河行动》

红色硬汉张涵予

□ 文字统筹 许陈静 □ 本刊记者 余驰疆 《 环球人物 》(

    人物简介:张涵予,1964年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08年,凭电影《集结号》获得百花奖、华表奖、金马奖等多个最佳男演员。代表作品有电影《风声》《厨子戏子痞子》《智取威虎山》等。2016年国庆档,由其主演的缉毒电影《湄公河行动》成为票房冠军,引发观影热潮和社会热议。

    9个月过去了,但与《环球人物》记者说起拍摄的日子,张涵予的语气里依然有湄公河的味道——汹涌的、沧桑的、刺激的味道。

    他说自己以前几乎没有发过长文,9月30日《湄公河行动》上映那天破例在微博上写了一篇长达千字的文章,讲述了拍摄的艰辛、对角色的感悟。结尾处他写道:“感谢每一位中国缉毒警察,是你们的付出让我们得以生活在和平、安全、不被毒品大肆侵扰的国家,你们是最可敬的人。”

    这段话也是许多看完电影的观众想说的。这部由真实事件——2011年“10·5”湄公河惨案改编的缉毒电影,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脱颖而出,打败了大咖云集的《爵迹》,干掉了文艺清新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从原本排片率不高的状态变成了国庆档票房冠军。

    是什么让那么多中国人为《湄公河行动》买单?因为它热血,片中缉毒警察的胆识与身手无一不让人敬佩;因为它震撼,导演林超贤不惜重金打造好莱坞式的打斗场面,甚至砸坏了一家高级百货店;更为重要的是,它以扣人心弦的商业警匪片形式,把“犯我国民者,虽远必诛”的家国情怀呈现出来,一片看罢,心中自有豪壮激越、荡气回肠。张涵予说:“《湄公河行动》其实是让大家知道,我们之所以拥有安静的生活,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在光明下面看不到黑暗,并不代表它不存在,而是有人为我们挡住了黑暗。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在他心中,英雄,是那些从不说出口,却始终秉持信仰的人。

    “这就是这个时代最牛的主旋律”

    5年前,湄公河惨案引发热议时,张涵予是电视机前看新闻的观众,“我也跟着咬牙切齿,恨不得抄家伙杀去金三角,把夺取13条无辜船员性命的毒贩全部灭掉”。2012年9月,惨案主谋糯康在中国受审,张涵予每天关注新闻,义愤填膺。因此,去年收到《湄公河行动》的片方邀请时,他既有兴奋,又有担忧。

    担忧来自于影片的类型,他害怕这会是一部“成天坐在那儿开会,老是报告案情的电影”。“后来一打听,是林超贤导演的作品,看完剧本,确实很新颖,我说挺有意思,我们干吧!”

    2016年1月,电影在湄公河畔正式开拍。张涵予在片中饰演特别行动小组的队长高刚,也是整个捉拿案件主谋糯卡(原型为金三角大毒枭糯康)行动的实际领导者。片中有大量动作戏,张涵予几乎没有一天不受伤。到了3、4月,中南半岛正值最热的时候,他穿着厚重的装备,一跑就是一天。飞檐走壁、枪林弹雨,“拍的时候我就想,我们真的耗尽洪荒之力了。在异国他乡,发动各种人力物力达到这个实景标准,艰难之处无法用言语去形容。我当时就觉得,这应该是一部会有动静的电影,因为诚意在这儿了!”

    当剧组途经西双版纳时,张涵予接触到了真正战斗在一线的缉毒警察。“他们身份很隐秘,照片不能公开。他们看人、琢磨事儿的眼神和普通人不一样,很敏锐,随时都处在思索的状态。”影片中角色的原型之一是西双版纳州公安局禁毒支队情报调研大队副队长柯占军,他是湄公河武装护航的主力,2012年在查办“2·23”特大武装贩毒案时牺牲,年仅30岁。柯占军在湄公河行动时,和妻子刚刚结婚5个月,本想结束任务两人好好休个假,但最终,妻子只等回了柯占军牺牲的消息。

    让张涵予深受触动的,还有这些铁汉背后的柔情。他每每和缉毒警察们聊起家庭,聊起孩子,这些热血男儿总是眼睛湿热。他知道,那是一个警察、一个男人无法言说的情怀。所以在电影中,当张涵予饰演的高刚拿出手机,对着女儿的视频微笑时,许多人为之动容落泪。

    警察是英雄,但首先也是普通人。张涵予饰演的高刚也会失败,甚至爆粗口,并不是通常影视作品中人民警察完美无瑕的形象,但恰恰是这种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打动了人心。许多影评人认为这部主旋律片之所以受到认可,一方面是它拍出了好莱坞式的节奏和剧情构架,另一方面是张涵予、彭于晏等演员让警察形象“落地”。

    “很多人说,看完这部电影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其实电影里没有一句说教,也没有什么口号。因为真正的警察知道职业操守是什么,纪律是什么。他们心里都是一句很简单的话:‘我是警察,就要打击毒贩。’”张涵予说,“反毒品,逆流而上,不畏艰险,敢于牺牲,只为保护该保护的人,这就是这个时代最牛的主旋律。”

    “再这样下去理想就该死绝了”

    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张涵予正在日本拍摄吴宇森导演的新片《追捕》。这部电影翻拍自上世纪70年代日本明星高仓健主演的同名影片,那也是“文革”之后登陆中国的第一部外国影片。冷峻硬朗的高仓健,极大地颠覆了中国人对男性的审美观。

    第一次看《追捕》,张涵予读初三,高仓健成为他最早的硬汉楷模。“那时候我已经把领子立起来了,原来特别长的头发也剪成了板寸,处处模仿高仓健。他就是我们要成为男人的一个方向、一种追求。”

    那是张涵予英雄情怀萌芽的年纪。“那时候男孩子聊的就是什么时候开战,要为国家去前线打仗,上体育课都是喊‘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体质,保卫祖国’。现在的年轻人根本理解不了这些。”冯小刚曾评价张涵予是一个“活在旧时光里的人”,他也承认自己对往日的那种热血激昂怀念不已——他是典型的北京爷们,生活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北京爷们。

    父亲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叔叔是部队文工团的演员,张涵予从小就对电影痴迷,最爱看的是战争片,打得越厉害越喜欢,十几岁时给家里留了张字条就只身跑去兰州军区体验生活。拍《集结号》时,他有种梦想成真的感觉:“看着我后面的100多个弟兄,觉得小时候的梦实现了。” 

    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张涵予当过配音员,还小有名气。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出国潮中,他去了澳大利亚留学,回国后卖过汽车赚过钱,每天周旋在客户中间。某天他突然意识到“再这样下去理想就该死绝了”,于是决定好好做个演员。1998年,他参演叶京导演的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也开始了自己的戏剧梦。

    《梦开始的地方》艺术顾问是冯小刚,他对张涵予欣赏有加。紧接着,《没完没了》《大腕》《天下无贼》《手机》,一连4个配角,张涵予成了冯小刚的“御用龙套”。

    2006年,冯小刚筹拍《集结号》。张涵予第一次看到剧本,就被其中的兄弟之情、忠诚之魂所震动。他蹲在地上,边看边抹眼泪。“男主角谷子地是一个受委屈的英雄,他觉得自己的兄弟不能白死,是一个较劲的老兵。那种对生命的尊重特别打动我。”

    张涵予主动请缨出演谷子地,试了十几次戏,最后拿到了这个机会。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东北,他没日没夜地拍戏,从130斤瘦到了110斤。演的时候,他不停流泪,“我想我是把这辈子的眼泪都流出来了”。对于那种辽阔而悲壮的情怀,他天生有种向往。

    《集结号》为张涵予赢得了百花奖、华表奖、金马奖等多个重要电影奖项的最佳男演员殊荣。从此,他便有了极大的信心与底气,把少年时代的热血与激情洒向大银幕。

    “没人能演杨子荣,除了我”

    《集结号》之后,2009年的《风声》成为张涵予又一部重要的主旋律电影。这部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影片,是中国大陆第一部谍战大片,讲述了地下党工作者与日军、伪军斗智斗勇甚至献出生命的故事。片中,张涵予经历酷刑,生动刻画了一个亦正亦邪又坚守信念的地下党员的形象,被评价为“每一寸肌肉都会演戏”。

    与他在戏里合作的女明星周迅鲜少演主旋律电影。拍摄期间周迅问他:“为什么这些人可以做到这么坚强?”张涵予回答说:“因为信仰,因为那时候的人是有信仰的。”他看过许多关于抗战年代的书籍,深刻明白这些人是怎样走上革命的道路,是什么支撑他们继续走下去。他对周迅说:“这个支点就是信仰,其实信仰就是他们想建设一个全新的中国,并且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奋斗,甚至愿意献出生命。”周迅恍然大悟,说:“找到这个人物的基础了!”

    2013年,张涵予接拍徐克导演的影片《智取威虎山》。“这是我从小听到大的故事,小时候觉得民族英雄特别伟大,顶天立地,特别值得追捧。当时就希望自己做一回杨子荣,那京剧唱腔都能从头唱到尾。”在这部影片中,张涵予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将红色主旋律大片中的男主角诠释得更符合“90后”“00后”的审美,退去高大全,注入小而鲜的活力。他扮演的杨子荣,有更盛的匪气,时而小打小闹,时而翻江倒海。这种人物的多面性,让年轻人看到了一个可爱又可敬的英雄形象。戏里一段“打虎上山”,张涵予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天气中连拍15天,最后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但我很享受这种‘折磨’,为了这个角色,为了我的梦,一切都值得。我觉得纵观这个时代,没人能演杨子荣,除了我。”

    “讲英雄故事需要多一点情怀”

    《环球人物》:《湄公河行动》除了大场景和武打动作,还有很多感人的桥段,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张涵予:我在这部戏里唯一比较失控的一次,就是我的哮天(主角高刚的警犬)被毒贩打死的时候,相信那也是让许多人流泪的地方。其实当时还拍了一个场景,大结局处,高刚从飞机里面出来,一个人孤零零地下舷梯走到飞机腹部,两个警察正把行李舱盖打开,搬出哮天的遗体。那个画面更让人心痛。这些警犬也是缉毒英雄,为了打击毒品,每年都有许多警察、许多警犬牺牲在边境线上。

    所以我觉得,在《湄公河行动》中,比案件本身更加触目惊心的,是缉毒警察和警犬付出的牺牲。

    《环球人物》:你的角色都有着非常强烈的使命感。作为演员,你的使命感从何而来?

    张涵予:演员的信仰和使命,就是塑造好人物。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你要承受巨大的心理、生理压力。对我来说,这个职业完全是消耗生命,我总在细数自己还有多少油可以燃烧。

    最近几年的几部电影让我特别疲惫,《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和《追捕》,都是在有些变态的环境下不停奔跑,不停动作,累到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去拍些文艺片。当我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演戏中时,空下来的时候就需要调整自己,给自己充电,观察生活。演员炒新闻、争版面都是虚的,有本事的话就每年用作品和观众见面,平时没事儿别老曝光。

    《环球人物》:除了演戏,还有其他的爱好吗?

    张涵予:我大部分时间都给了我的家具,因为我喜欢收藏,有很多明清的黄花梨家具,还有紫檀、文房器物、灵壁石等等。我还有4条牧羊犬,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它们了。前两天我因为宣传《湄公河行动》回了趟家,匆忙之间和它们待了一会,又转身去外地了。所以现在做梦都在想它们。你看,我表面上很硬汉,内心其实很柔情。

    《环球人物》:几部大片之后,很多人说你已经成为主旋律电影中“红色硬汉”的不二选择,但还是有一些观众对主旋律有些排斥,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张涵予:好莱坞大片里全是美国英雄,那也是一种主旋律。其实中国也有英雄,只不过原来的英雄形象高大全,创作者有太多说教、太多灌输,才让观众反感。这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主旋律,你说“歌功颂德”没意思,但是有些人,为国家和民族付出了很多,甚至是生命,如果不为他们慷慨一歌,这世界上就没人知道他们的英雄故事,甚至会忘记他们的存在,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所以我相信,英雄主义从来不会过时,只是说英雄故事的人需要多一点情怀,多一点真诚。

红色硬汉张涵予
英雄主义的中国式表达
湄公河上的血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