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晏是唐代著名经济改革家,自幼聪颖好学,对数字尤为敏锐。764年,他接办漕运,要将江淮的粮食自淮河经沛水入黄河,然后转渭水送达长安。由于漕运废弛多年,水路运输艰难,经常翻船。刘晏经过实地考察,并总结前人经验,上呈了一份改革漕运的方案:将此前的直运法改为四段运法。
同僚认为,将全程分成4个运输段,不仅需要另建码头进行仓储和转运,还要制造适合各个河段的不同规格的船只,成本太高。但刘晏立下军令状,保证一年后漕运运量能翻一番。他设计路线、清理河道,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修建码头,设仓贮粮。他还在扬子县设立了10个大型造船厂,训练军士运粮,不再征发壮丁服役。
改造完成后,漕运不仅没再发生翻船事故,还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费,每年粮食运量高达40万石。沿线的仓储、物流、码头、造船等行业也迅速兴起。刘晏将运筹思想贯彻在此次漕运改革中。不仅如此,他还曾把排序原理、弹性理论等数学知识运用在救灾、选址、盐法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中,为安史之乱后经济的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终成一代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