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微芯片巨头,赢得孙正义“豪赌”

ARM从谷仓起家,两任CEO创造辉煌,如今以243亿英镑被软银收购

□ 本刊记者 毛予菲 《 环球人物 》(

    人物简介

    (左图)沃伦·伊斯特,1961年生于英国,1994年加入英国微处理器公司ARM,2001—2013年担任CEO。

    (右图)西蒙· 希加斯,1967年出生,ARM公司第十六位员工,曾任工程执行副总裁、全球销售副总裁、拓展执行副总裁,2013年接任公司CEO。

    科技界又出了一则大新闻!

    曾用2000万美元投出市值750亿阿里巴巴的软银CEO孙正义,16年后又以243亿英镑(约合215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英国微芯片巨头瑞思高级计算机公司(简称ARM)。今年6月的头3天,孙正义抛售了部分阿里股份,套现100亿美元,这时软银的债务高达1120亿美元,很多投资者都以为这些钱是用来还债的。孙正义却转身买下ARM,被业界称为押上后半辈子的“豪赌”。

    但这并不是一场皆大欢喜的收购,不少英国人感伤不已。因为近些年,英国企业屡屡遭遇收购“魔咒”——剑桥曾打造出至少3家世界级的科技公司,分别是

    ARM、Autonomy和CSR。在过去的5年里,Autonomy被惠普收购, 高通吞下了CSR。唯一剩下的ARM,也将归属一家日本企业。

    心情沉重的就有ARM前CEO沃伦·伊斯特。他成就了ARM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霸主地位,被媒体称为“芯片先生”。伊斯特的接任者、现任CEO西蒙·希加斯则将收购看作发展机会,“这就是我们的选择”。

    “穷团队”赶上了好时机

    ARM公司的前身是被称作“英国苹果”的艾康电脑公司。最初,ARM只是艾康研发的处理器名称。1985年,ARM1处理器诞生。随后,改良版的ARM2也被研发出来。不过,装上这款处理器的电脑采用了非主流的操作系统,所以在英国以外几乎毫无市场。在此前后,艾康在现金流方面也出了问题。1990年,ARM在这种背景下被拆分出来,成了独立的公司。

    ARM公司最初的状况足以用一个“穷”字概括。因为是合资公司,美国苹果公司掏了150万英镑(后因自身财务危机抛售其持有的32%股份),另一家芯片厂商VLSI出资25万英镑。但ARM的母公司艾康缺钱,则以150万英镑的知识产权和12名芯片工程师技术入股。就连办公室都不得不设在一座改建过的18世纪谷仓中。

    不过也正是因为太穷,设计队伍资源有限,ARM反而做出了一些颇具影响的决定。当时业界热衷于设计相对大的处理器,英特尔就专注于计算机芯片,ARM在市场定位上反其道而行,只开发小规模处理器;而在商业模式上,英特尔研发、设计、制造一条龙自主经营,ARM却不制作,只设计芯片内核,提供IP(知识产权)授权给半导体合作伙伴,再收取一定的授权费用。

    从此,ARM开启了微芯片的设计授权之路。12位芯片工程师成了ARM的联合创始人。他们在谷仓里开了大大小小的会,决定靠产品的推陈出新来攻占市场。不久后,为苹果手机打下良好基础的ARM620处理器、为东方电气设计的StrongARM都成为ARM的拳头产品,在业内名噪一时。

    除了产品过硬,ARM也赶上了好时机。由于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出现爆发式增长,专注于微芯片定位的ARM“歪打正着”成了移动终端市场的主导。从商业模式来看,ARM也是成功的。售卖IP让ARM处于整个行业价值链的顶端,授权企业的盈亏与它无关。这两条战略都为其此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与英特尔的明争暗斗

    在ARM的扩张史上,沃伦·伊斯特是一位举足轻重的CEO。公司的急速扩张,几乎都是在他的任期内完成的。伊斯特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工程学学士学位,后于克兰菲尔德大学读MBA,1994年加入ARM,2001年至2013年任CEO。

    伊斯特是典型的强硬派,无论出现在哪儿,都是一身深色西服,讲话铿锵有力,行事果断坚定。但实际上,ARM的公司文化低调神秘,还带着几分英式贵族感。在办公室里,你找不到常见于美国科技巨头脸谱或者谷歌公司的时髦装备;高管也更喜欢穿商务套装,而不是休闲连帽衫。

    “死对头”英特尔却相反,看起来极富攻击性。所以,两家公司虽然在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上都不同,但关系一直很微妙。双方有过几次明争暗斗,结果却是伊斯特和ARM步步为营。

    第一仗是关于市场的争夺。看着ARM在微芯片市场越做越大,英特尔眼红起来,铁了心也要做智能手机。当时ARM公司内部就有声音,“为什么它进入我的地盘,我就不能直接跑到PC市场上去?!”

    于是,伊斯特发起反击,强势宣布ARM也要进入计算机芯片市场,和英特尔死磕,“我希望能在未来1年内,在服务器市场看到我们的东西!”这番言论立马吸引了IBM、戴尔等计算机厂商。

    伊斯特的最大建树是,牢牢守住了自己的“大本营”——微芯片市场。任CEO以来,他一直坚持低价授权,最低级别的微芯片IP只出售几千美元。所以,ARM平均每卖出一个芯片只能赚1美分,而英特尔的芯片单位收益却高达数十至数百美元。但久而久之,市场的天平偏向了ARM一边,因为价格低廉,几乎全球所有半导体公司都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如此一来,ARM每年能卖出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芯片,全世界95%、超过61亿部智能手机都在使用。

    甚至作为英特尔“ 盟友”的微软,也被伊斯特拉到了ARM的阵营里。因为急于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所突破,微软顶着来自英特尔的压力向ARM示好:“我们将提高对基于ARM架构产品研究与开发的主动性。”伊斯特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就下令要与微软开启更多前沿战略合作。

    孙正义眼中的最大公约数

    近些年,一直顺风顺水的ARM遇到了一些挑战。2013年,51岁的伊斯特在一片挽留声中卸任了CEO。他说,科技公司的管理不能太“稳定”。接过重任的是元老级主管西蒙·希加斯。希加斯是个多面能手——曾参与研发ARM7、ARM9等微处理器,后来负责公司IP部门的运营。

    与伊斯特相比,希加斯显得更“温和”。他上任时,英特尔就送了份“大礼”——从三星手里抢了笔微芯片大单。“你觉得这家公司绚烂无比,但其实内部千丝万缕,让人很头疼。”

    从财务角度看,如今的ARM也很难与英特尔匹敌。由于商业模式不同,ARM的营收远低于英特尔。2015年,英特尔入账517亿美元,ARM只有15亿美元。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在业界的地位,也正是因为性价比十分高,ARM才被收购者盯上了。

    希加斯也察觉到了ARM曾最引以为豪的市场定位带来的危机。移动互联网市场逐渐饱和,他将新增长点放在智能汽车、无人机和物联网等领域。如今,ARM公司40%的业务都集中于此,它们未来5年还有超过300亿美元市场的增长空间。

    这样的潜力,孙正义也看在眼里。他曾毫不掩饰自己的倾慕。直到两个月前,孙正义找到ARM的董事会主席,最后以相当于ARM去年净利润60倍的价格拿下。

    好在无论ARM如何改名换姓,它都将继续为人类服务。孙正义这样评价:“万物都将互联互通,那最大公约数是什么?ARM !”

“半数企业的战略是错的”
微芯片巨头,赢得孙正义“豪赌”
鼎泰丰,包子做成“瑞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