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巴西,上帝偏爱的土地

这里曾是茨威格眼中的乌托邦,如今负面新闻频出,却依然沉浸在欢乐中

□ 丁刚 《 环球人物 》(

    1940年8月,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夫妇流亡巴西,选择佩德罗波利斯作为暂居之地。在这里他写出了《巴西:未来之国》一书。1942年2月,这对夫妇服用镇静剂自杀。其时,欧洲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佩德罗波利斯宛如世外桃源。正是巴西平静的生活,加重了茨威格对故乡文明没落的绝望感。他在遗言中这样写道,“与我用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茨威格没有看到二战的结局,却从巴西的所见所闻中感觉到了世界文明即将出现的伟大转折,也使得“未来之国”这个词成为巴西的别称。

    行走在巴西,脑海里会不停涌现出“潜力”“后劲”“山川壮美”“地大物博”这些激动人心的词汇。851万平方公里,2亿人口,辽阔的田野,广袤的雨林,激情躁动的球场,热情友好的人民。这是一个追求欢乐、创造欢乐、享受欢乐的国度。巴西诗人奥斯瓦尔德?安德拉德说过,在葡萄牙人发现巴西之前,巴西就已经发现了幸福。

    萨尔瓦多,历史从这里开启

    大约3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海水。此后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使海床上升,隆起的地壳形成了巴西中部卡皮瓦拉山附近大大小小的山峰。在巨大的砂岩岩壁上,有人留下了数千幅大小不一的岩画。它们已经默默在阳光、雨水和风中等待了数万年。直到1970年,巴西考古学家涅德?吉东找到它们,为人们展示了史前美洲人类生活的全景画幅。

    那是一个炎热的夜晚,我们乘坐小巴在颠簸不平的公路上行驶6个多小时,来到了岩画的所在地。第二天一大早,当我们站在土红色的石壁前,望着眼前一幅幅简捷动人、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不禁感到有一种幸福感仿佛从1万年前的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一位母亲将孩子抛起嬉戏,一对恋人微微探身轻轻一吻,一家人在仰望并试图碰触头上的星空……

    在这些岩画创作出来之后的1万多年的时间里,印第安人是这片土地的主人,直到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尔驶进萨尔瓦多附近的港湾。这些最初打算去印度的葡萄牙人没有想到,因风暴偏离航线让他们发现了一片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大陆。一年后,到达巴西亚马逊出海口的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对这片土地作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假如地球上存在天堂的话,那么一定跟这片土地近在咫尺。” 

    作为一个国家,巴西的历史是从坐落在东北部海岸的萨尔瓦多开始的。它是葡萄牙殖民者于1549年在巴西建造的第一座城市,直到1763年,一直是巴西的首都。葡萄牙殖民者为开垦甘蔗种植庄园,将一批批非洲奴隶运到这里。至今该地区80%以上的人口仍为黑人。

    我曾在萨尔瓦多老城的一个小客栈过夜。那是一幢有200年历史的老宅,夜幕降临时,打开窗户,温柔的海风会拂面而过。在石砖铺成的小巷里,有黑人歌手在路灯下弹着吉他,唱着忧伤的歌。不远处圣弗朗西斯大教堂和那些十六世纪的建筑,在投光灯的照射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圣弗朗西斯教堂建于1587年,在萨尔瓦多300多座教堂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的表层包括墙、柱、穹顶和天花板,覆盖着镀金的木雕和油画。据说共使用了大约300千克黄金和80千克的白银。

    对上帝的供奉是征服的象征。在殖民者眼里,这里是“上帝偏爱的土地”,但在印第安人看来,却是被掠夺与毁灭的家园。据统计,葡萄牙人发现巴西时,这里生活着500万印第安人,现在只剩下82万。对于那些从大洋另一岸被贩运而来的黑人,这里更像是一座将他们精力榨尽的地狱。

    穿行在萨尔瓦多老城,品尝一下源于非洲的著名小吃油炸什锦面团,或者点一份当年黑奴的主要食品黑豆饭,再停步观赏当地著名的黑人舞蹈——战舞,今天的人们难以忘记,脚下那些被踩得光亮的鹅卵石上,曾经沾满过黑奴们的斑斑血迹。

    黑金城,见证殖民时期的繁华与罪恶

    巴西的每一座老城,都会有一座金碧辉煌的教堂,它是信仰统治的标志,也是残酷剥削与疯狂掠夺的真实写照。在里约东北部500余公里的黑金城,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圣女皮拉尔教堂,光是内部装饰就用了近434公斤黄金。就在离这座教堂只有500多米的一座旧楼的地下室里,我看到了当年统治者“管理”黑奴使用的各种各样的刑具:铁箍、脚镣、铜鞋、皮鞭…… 

    黑金城地处山峦深处,面积不大,像个小山村,居民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能从山谷一直建到山顶,房子铺满整个山坡,远看煞是壮观。17世纪末,一队葡萄牙殖民者在一条小河边饮水时,无意中拾起了许多黑色带光泽的“小石子”,后来发现这些“小石子”竟然是被一层薄薄的氧化铁包裹着的黄金,由此引发了一场淘金热。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中描述:“在矿工雪崩似地到来的过程中诞生的黑金城,是黄金文明的精华。从其自然地位来看,这个城市是全美洲的首脑。从它所拥有的财富来看,它是巴西的明珠。”1700年至1820年间,黑金城开采出的黄金超过1200吨,占当时世界黄金总产量的80%。

    黑金城也是革命之城。18世纪末,那些靠黄金发了财的殖民者因不满葡萄牙王室的重税,决定发动起义,后因有人告密而失败。1792年,革命的组织者沙维埃尔被处以绞刑,头被挂在中央广场上示众。现在总督府的广场前,就竖立着他的雕像。

    这场革命不过是殖民者的革命而已。在革命者的血管里,仍然流淌着欧洲文明的血液。在全球文化专家的分类里,巴西和许多拉美国家一样,都是被西方发现并征服的国家,位于西方文化的边缘地带。而它们自身血液中所带有的土著文化已被溶解在了殖民者的文化之中。

    金子挖完了,殖民者拔营去种咖啡,黑金城被遗弃。光阴荏苒,虽曾历尽繁华,终在山中静默。如今这里安静得不食人间烟火,附近村庄小到各种设施都是独一份的。一家水果摊,一家理发馆,一家肉铺……行走在白墙彩窗的老街上,仿佛走进一座18世纪的欧洲古城。城中央的总督府,是巴西展品最丰富的历史博物馆之一。在这里,可以发思古之幽情,也可以观察到巴西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巴西利亚,今日巴西的缩影

    巴西的另一个杰作是首都巴西利亚。这座完全按照设计图纸精确打造的城市,像是一件宏伟的艺术品。站在巴西利亚市中心244米高的电视塔上极目远望,你一定会对建筑师们所具有的想象力赞叹不已。

    整个城市犹如一架即将腾空而起的飞机。“机头”为三权广场,周围是总统府、最高法院和议会大厦等造型独特的建筑。“机身”为一条长8000米、宽250米的大道和草坪;南北两个“机翼”,各约7公里长,分为居住、商业等功能区。从1956年起兴建,至1960年完工,历时41个月,一座从规划中而来的城市就在巴西中部广阔的荒原上挺拔而起。1987年,这座只有短短27年历史的城市,以其极致的规划和独特的建筑而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文化遗产”。

    按照设计者的初衷,这座新都将成为巴西城市化的样板——通过城市功能区域的分划而缩小社会差距,但它尚未完成,就开始面对周边贫民区崛起的挑战。如今,巴西利亚附近的贫民区已成为固定的居住点,构成了这个国家最常见的都市风景线——高楼与棚户的对立。

    一次,我陪同两位中国学者在巴西利亚的一家餐厅用餐,他们刚赞叹完这座城市的壮观与现代,就看到一位餐厅服务员光着脚来上班。老板告诉我们,这位服务员家住贫民区,上班路上被几个黑人小伙用刀顶着抢走了脚上的新鞋。

    在所有的巴西大城市中,杂乱的贫民区与光鲜的富人区总会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有的地方,甚至只有一墙之隔。巴西学者们常会引用这样一个数据,“5%最穷的巴西人,在全世界最穷的人之中;而5%最富的巴西人也在全球最富的人当中。”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巴西旅游手册都会提醒游客注意,不要把值钱的东西显露在外。

    不过,有3件东西,是巴西穷人和富人可以共同且平均享有的——阳光、海水和沙滩。如同巴西诗歌《祝福桑巴》所说,“高兴要比伤心好,快乐是最好的事,就像我们心中的光明。”巴西人有句老话,“全世界的游客努力工作攒钱,不就是为了跑到巴西来享受阳光、沙滩、烤肉吗?而这些享受都在我们家门口!”

    未来的巴西总会展现出激动人心的图景,现实中的巴西总是沉浸在今天的欢乐中——不管新闻中的巴西如何令人担忧,政治动荡、经济衰退,这里的空气中,满满的,还是欢乐。认识巴西,请首先记住巴西作家科艾略的话,“我既不生活在过去,也不生活在未来,我只有现在,它才是我感兴趣的。如果你能永远停留在现在,那你将是最幸福的人……生活就是一个节日,是一场盛大庆典。因为生活永远是,也仅仅是我们现在经历的这一刻。”

“木兰们”的奥运征途
追梦里约的少年
一个日本和尚的奥运梦
巴西,上帝偏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