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冒险家,且行且梦想

他们挣脱现实的羁绊,既浪漫也引人深思

□ 本刊记者 李静涛 《 环球人物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个普通女教师的辞职感言,触动了无数现代人的心理共鸣,原因恰恰是“钱包这么小,哪都去不了”的残酷现实。幸好有迪士尼的冒险题材应运而生,为成年人建造了一个挣脱现实羁绊的梦境,让他们可以跟着冒险家,或在幻境中自由漫步,或在山林里快意恩仇。

    彼得·潘,对自由的永恒向往

    “童年的时候,我们相信月亮上住着捣年糕的兔子,埋进土里的豆子将来能长到云彩上……长大后,我们知道月亮表面冷寂无声,种下的种子未必都能发芽。当失去幻想时,我们便不再自由。1953年上映的迪士尼动画片《小飞侠》,主题就是让我们重新记起曾经拥有的自由,起码是想象的自由。”幻想小说作家彭懿说。

    《小飞侠》取材于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的小说《彼得·潘》。据说年过四旬的巴里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几个孩子正用树枝盖房子,然后扮仙女、扮海盗,玩得很开心,于是他萌发了写一部冒险童话的想法。几年后,《彼得·潘》出版,讲述了一个会飞的小男孩彼得·潘来到达令先生家,趁夜色带着家里的3个孩子温蒂、约翰和迈克尔到永无岛冒险的故事。

    迪士尼的《小飞侠》基本遵循了原著的内容。在永无岛,孩子们挣脱了家长的管教,自己处理一切事务。他们见到了仙女、美人鱼还有原始部落的“红人”,也遭遇了危险——凶猛的野兽和海盗胡克船长。在彼得·潘的带领下,他们击败了海盗,驾驶航船抢在父母归来前回到家中。而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则继续寻找下一个家庭,带领另一拨孩子踏上新的冒险之旅。

    当然,迪士尼也在原作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细节,比如达令先生听到孩子们的打闹声,大吼“别吵了”;作为保姆的宠物狗看到孩子们把标有字母的3块积木摆成“BAC”,就特意过去纠正成“ABC”。“这些细节表明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受到严厉管教,被要求必须循规蹈矩。但儿童是最需要自由空间的,因此彼得·潘飞进房间时,孩子们被他口中描述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所吸引,毫不犹豫地跟着他一起飞出窗外。”山东师范大学儿童问题专家杜传坤告诉《环球人物》记者。

    彼得·潘称得上是个“职业冒险家”。他厌恶大人的说教,害怕上学,为了能让冒险之旅永远持续下去,他拒绝长大。这份固执的背后,是西方文化对冒险精神的执着。就像哥伦布首次远航就已经到了美洲,然而功成名就的他不避风险,又先后3次坐上开往美洲的航船。那一片有无限可能的未知世界,深深吸引着他。

    当然,迪士尼也聪明地避开了冒险途中那些复杂的矛盾。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说:“动画片《小飞侠》淡化了冒险路上的危险,在想象世界中单纯赞扬了自由精神。原著中年长的姐姐温蒂由于想家产生的伤感和动摇,被轻描淡写地带过,故事显得更为轻松、顺畅。”

    意味深长的“共情与共鸣”藏在影片的结尾。当孩子们结束冒险,回到温暖的卧室时,外出归来的达令先生恰巧看着窗外。他看到了彼得·潘驾驶的航船即将消失在天边,喃喃自语道:“那条船的样子好熟悉,我好像很久以前见到过……”

    匹诺曹,被迫踏上自我成长的路

    “从儿童文学的角度看,冒险故事是有模式的——主人公离开熟悉的环境,遇到敌人和困难,经过努力赢得胜利,最后带着成长回归。”彭懿说,“《木偶奇遇记》中的匹诺曹就遵循了这一模式,只不过他是被迫走上了冒险之旅。”

    意大利作家科洛迪于1880年发表了童话《木偶奇遇记》。在1940年的同名动画片中,善良的木匠盖比特制作了木偶匹诺曹,仙女赋予了匹诺曹生命。盖比特视匹诺曹如儿子,希望他能和真正的男孩一样成长。匹诺曹偏偏生性贪玩、懒惰,后来被骗到马戏团,成了团长的奴隶,经历了诸多磨难。在这一过程中,他不断反思、逐渐成长,最终得以和盖比特团聚,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孩。

    《木偶奇遇记》的原著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教训意味浓重。“影片删减了原著中对匹诺曹某些恐怖惩罚的情节,使得孩子们在观看时不至于觉得他太惨。这容易使人联想到卢梭提出的‘自然后果法’——如果孩子犯了错,造成不良后果,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这个后果,从而记住教训。”杜传坤说。

    在被动的冒险过程中,匹诺曹饮下自己酿成的杯杯苦酒。被马戏团长关进笼子后,他意识到错误,哭着对蟋蟀先生说后悔没有听他的话,“我想我再也见不到爸爸(盖比特)了”。但是,面对仙女的质问,他撒谎了,不承认自己是因为贪玩落得如此地步,结果立即受到了惩罚——鼻子变得很长。侥幸逃出笼子后,匹诺曹又把教训忘了,被人骗到玩儿岛疯玩。他抽烟喝酒,最后变成一头驴,险些被卖掉。在蟋蟀先生的协助下,匹诺曹逃出玩儿岛,又被吞进鲸鱼肚子。在那里,他终于见到了爸爸盖比特——因为出海寻找匹诺曹而被鲸鱼吞掉。匹诺曹瞬间成长了,在逃出鲸鱼肚子的最终冒险中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勇敢,为了救下盖比特而决定牺牲自己。他的成长最终得到认可,仙女救了他,还把他变成了真正的男孩。杜传坤评价道:“匹诺曹作为冒险家,主要是在与受快乐原则支配的‘本我’做斗争,克服‘本我’的缺点,最终使自己符合成人世界认同的道德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成长,本质上就是如此:少了很多快乐,多了很多责任。”

    彭懿则认为:“匹诺曹的经历反映了儿童文学是成长文学的本质。一个故事中主人公离开和归来时如果没有变化,这个故事会有人喜欢吗?孩子渴望长大,成人希望变得更为成熟。这种对自我成长的渴望,在另类冒险家匹诺曹身上以夸张的形式呈现出来——走时是个木偶,回来时已经是个真正的男孩。”

    罗宾汉,正义骑士的侠客梦

    1973年,迪士尼推出了动画长片《罗宾汉》,主题再次定为冒险题材。这次迪士尼的灵感不再来自儿童文学,而是源于英国成人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侠盗”罗宾汉。

    虽然历史上并无其人,但罗宾汉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有研究者认为,罗宾汉的故事大约产生在12到14世纪,散落在英国民谣和各种文学作品中,版本颇多。大致说法是12世纪末,英格兰国王理查在十字军东征途中被俘,约翰王子趁机篡权,欺压百姓。与约翰王子狼狈为奸的官员霸占罗宾汉家的领地,罗宾汉被迫躲入山林,到处劫富济贫,最终粉碎了约翰王子的阴谋。严格地说,罗宾汉没有踏上一场通向远方的冒险之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冒险家。

    在迪士尼动画片中,罗宾汉的故事从成人世界的政治舞台移到了动物王国里。篡位的约翰王子成了狮子,机智勇敢的罗宾汉以身背弓箭的狐狸形象出现,淳朴憨厚的小约翰是一只可爱的熊。“使用动物形象是遵循了古老的寓言艺术传统。狐狸敏捷中带着几分狡猾,罗宾汉身手敏捷、足智多谋,两者的气质比较契合。另外,以动物替代人类也能冲淡罗宾汉文学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暴力对抗色彩,起到精神缓冲的作用。”方卫平说。

    影片对正义进行了充满童趣的简单定义。小约翰问罗宾汉,我们这样劫富济贫到底算好人还是坏人,罗宾汉答:“这个不叫抢,只是从富人那儿借点……这样,穷人就能吃顿饱饭了。”故事也以一种诙谐的方式结局:被赶下王位的约翰王子带着手下,在人们的监督下进行着“劳动改造”。

    尽管作为动画片的主要受众,儿童对“劫富济贫”等侠客精神不会有太多意识,但侠客生活刺激,反抗暴虐的品格也符合儿童朦胧的正义感,会带给他们强烈的感染力。“这可能就是罗宾汉的故事并无奇幻色彩,迪士尼却依然愿意将其搬上银幕的原因。”方卫平说。

    杜传坤则指出了《罗宾汉》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孩子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时常面对强大到无法抗衡的力量。这种力量可能来自成人,也可能是更强势的同龄人。因此,他们渴望自己像罗宾汉那般机智勇敢,或者有那样的侠客相助,改变自己弱势无助的境况。”推而广之,成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遭遇不公正的事情,也会有处于弱势的时候。儿童对罗宾汉的渴望,成人的潜意识中同样会有,这便是人们心中有关正义的侠客梦想。

    彭彭和丁满,冒险路上的欢乐颂

    1994年,迪士尼推出了准备时间长达4年之久的《狮子王》,创下动画电影的票房奇迹。在《狮子王》中,憨厚可爱的疣猪彭彭和自作聪明的细尾獴丁满原本只是充当笑料的配角,是陪着辛巴成长的伙伴。但是,他们古灵精怪的性格和滑稽搞笑的行为,赢得了一大批粉丝。迪士尼看准商机,推出了以彭彭和丁满为主角的系列动画片《彭彭丁满历险记》。

    彭彭和丁满合唱的那段“HAKUNA MATATA(意为没有烦恼)”主题曲告诉人们,这是一部没有危险的历险记。“迪士尼的冒险主题影片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从追求自由梦想的彼得·潘,到在不幸中自我成长的匹诺曹,再到基于正义的侠客罗宾汉,迪士尼过往的冒险家都有明确目的,至少也有自己的收获。但彭彭和丁满的冒险没有理由,没有目的,充满了随性的诙谐。这一演变,是上世纪90年代之后社会观念日益多元化的表现,人们更愿意在冒险路上唱一曲《欢乐颂》。”彭懿说。

    所以,彭彭和丁满可以从漂在海上的木箱里钻出,开始一段在海岛的冒险:丁满踩着滑雪板在热带海滩滑了一圈,撞上椰子树时,彭彭还傻傻地指着海星配合他:“丁满,这里有一片雪花!”彭彭刚说完一句“方圆百里都没人”,一群造型怪异的原始人就把他绑了去;丁满急忙来救彭彭时,却发现他不仅没被煮熟,反而被原始人当成了神……

    “这些看似荒诞的喜剧,其实隐藏着冒险要被规训的含义,也就是童年要被规训。冒险故事变得幽默滑稽,冒险环境变得安全,孩子们在和缓的环境中仍能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杜传坤举例说,两人被疯博士关进实验室,马上要当试验品时,丁满对满不在乎的彭彭大呼:“我们要玩完了,你能做的就是像个傻瓜一样自说自话。”彭彭则慢条斯理地说:“虽然马上要被人拿来做实验,但这也不是你不讲礼貌的理由。”疯博士接过话茬说,正是丁满几年前在公共场合没礼貌的表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我的梦想就是制造出最没礼貌的种族,你当然是最理想的试验品。”换句话说,丁满被抓也算是咎由自取。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颇受认可——由于彭彭和丁满奉行不挑食的饮食观念,影片不仅受到家长的欢迎,还得到了美国农业部的褒奖。

    在大结局中,险些分道扬镳的彭彭和丁满在摔下悬崖时,相拥大哭,回忆起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对活宝不会出事:彭彭随手掏出一把雨伞遮雨,结果却成了降落伞。落地时彭彭还在边哭边说:“永别了,伙伴。”发现安全落地之后,他把伞一扔又恢复了平日的滑稽面孔。在哄堂大笑中,彭彭和丁满的历险永远不会结束,迪士尼唤醒的冒险精神永远都会在人们心中悸动。

英雄的成长与救赎
冒险家,且行且梦想
公主,不再需要王子
反派的邪恶魅力
伙伴,共同成长的灵魂
导师,指引孩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