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产品供应商雷士照明漫长的“交权之战”,不久前又上演了新的一幕:董事长王冬雷发微博称,雷士照明(中国)法人变更为王冬雷,但其创始人吴长江提出抗议,已委托律师向商务部提出行政复议,同时向法院对相关行政部门提起了行政诉讼。此前,王冬雷及董事会先后罢免了吴长江的董事、CEO等职,双方还为交权展开了拉锯战。
其实,像吴长江这样不愿“交棒”的创始人并不鲜见。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诺姆·沃瑟曼(下文称沃瑟曼)是创业问题专家。在《创始人的困境》一书中,沃瑟曼透露,至少75%的创始人CEO最终都被董事会解雇。但是,创始人往往对交权感到非常痛苦,让“交棒”变得很折腾。
“不懂事”的董事长
很多企业的创始人都是创业的英雄,有着鲜明的个性。但企业做大后,他们缺乏管理技巧或者个性过于突出的一面就暴露了出来。不少创业者“爱说脏话,爱吸大麻”,生活方式也比较散漫、随意,往往给公司带来潜在的麻烦。
“美国服饰”公司的创始人、45岁的多夫·查尼(下文称查尼),就是一个典型。今年6月17日,时任公司董事长兼CEO的查尼高高兴兴从洛杉矶飞到纽约参加股东会议。这家服装企业在亏损2.7亿美元、两次濒临破产之后,销售额刚刚出现了增长。6月18日中午,查尼听到一个始料不及的消息:董事会要他主动辞职,放弃自己手里27%股份的投票权,补偿是给他数百万美元的解聘金,并让他担任4年顾问。如果他不接受这些条件,董事会就将以行为失当的理由解雇他,这些失当行为包括用公款为家人买机票,挪用资金,涉嫌性骚扰等。
查尼非常生气。会议开了9个小时,查尼几次离开会议室给律师和亲友打电话,最后表示自己不辞职。于是,董事会宣布免除查尼的董事长职务,暂停CEO一职,在一个月的等待期后再将他正式解雇。董事们走后,秘书护送查尼离开公司大楼。第二天,查尼的律师向董事会发函,称这一做法“不仅不合情理,还违反了法律”。由于担心查尼做出过激的行为,董事会换掉了他的办公室安全密码,在办公室附近安上了监控摄像头,保安两天两夜守在办公室门口,而接替他代理CEO一职的首席财务官拉特勒尔,那几天身边总是带着保镖。
“美国服饰”是个性感的品牌,拥有美国最大的成衣制造厂,每周生产100万件产品,在美国的影响力不亚于GAP。超短裙、高腰上衣和富有性挑逗意味的广告,透露出这个品牌离经叛道的味道。而查尼也是个介乎风流和下流之间的老板。他是加拿大犹太人,在美国读大学,做T恤衫批发生意起家,1989年在加拿大创立“美国服饰”品牌,1997年进军美国。他曾经带着记者到脱衣舞俱乐部去看舞娘展示他的新款产品,还曾经当着一位女记者的面做出极其不雅的行为。有一位销售助理指控查尼把自己当作性奴,查尼拿出对方的艳照,以此证明对方是自愿上床。
由于查尼太爱骚扰女下属,公司后来干脆要求员工都签署文件,表示了解自己所处的是“充满性感意味”的工作地点,以此减少性骚扰纠纷的可能性。查尼还喜欢在家躺在床上和经理们举行视频例会,偶尔还“赤膊上阵”。他曾经聘请了一位财务专家担任高管,却又在记者面前嘲讽这位同事无能,虽然后来向对方道歉,但这位专家还是拂袖而去。查尼的朋友和私人顾问说,他是个反复无常的领导者,做事杂乱无序,经常对人大吼大叫。最终,查尼成了“最遭大家讨厌的人”。董事会将他解职的时候,他认为是董事会容不下他这样“有创意的领导者”,但在很多董事眼里,是这位董事长实在“太不懂事”了。
喜新厌旧的创业圈文化
高科技行业中,创始人离职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就发生了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UN公司创始人维诺德·科斯拉等人被“赶走”的事,雅虎公司创始人杨致远也是著名的“离职创始人”。而在中国,2001年被免去新浪网总裁兼CEO职务的王志东,是中国著名高科技公司创始人被“炒”的最早例子。
这些创始人的离开,也各有各的理由。一种情况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融资金额比较大,股东重视眼前的业绩考量,而创始人往往希望投资者能够看重企业的长远利益,双方因此产生分歧。上海家化原董事长葛文耀就说过,当年改制时他希望找一个能长久持有家化、让家化有一个宽松发展环境的投资者。当时有意愿的投资者有25个,多数想赚了钱过几年把公司转卖,他都婉言拒绝,最后选择了一家他认为能够合作的投资者。但后来双方的理念还是没有达成一致,葛文耀最终于2013年辞去董事长一职。
国外企业也是如此。当公司发展遭遇瓶颈的时候,创始人往往就成了投资人眼里的替罪羊。乔布斯就是一个例子,当年苹果公司在开发个人电脑的竞争中落后于IBM,董事会将经营策略的失误归罪于他,在1985年4月撤销了他的经营权,乔布斯当年9月愤而辞去董事长一职。
还有一种情况,是创始人之间在公司做大后发生内斗,一方在投资人支持下“赶走”了另一方。比如,有一家做母婴产品的电商,引进资本后业务没有出现高速增长,一位创始人主张聚焦母婴用品市场,另一创始人希望扩充产品线,转向综合类电商。最终,投资方支持了后者,而前者出局。
体面退位的大智慧
成功创业以后,即便离开公司,大多数创始人也可以靠手中的股权过上优裕生活,但许多创始人还是不愿意离开。有业内人士分析,创始人害怕退休,往往是出于金钱之外的原因。比如,他们创业时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社交生活也都围着公司转,导致没有其他的爱好和朋友。一旦结束职业生涯,他们会无所事事,非常失落。还有一些创始人对别人管理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不放心,觉得自己离开了,企业是死路一条。当然,也有一些创始人还需要企业继续向他提供收入,以及报销开支。
然而,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沃瑟曼看来,对企业投入的情感太深,正是创始人管理不好企业的问题所在。他甚至断言“成功的创始人CEO极为罕见”,因为创始人对企业的眷恋,会导致他们失去对事物的客观判断力和洞察力。
当然,并非所有创始人被“炒”时都愤愤不平。2013年初,团购网站鼻祖Groupon的创始人兼CEO安德鲁·梅森被“炒”时,给员工发信承认“我今天被开除了”,并说公司连续两个季度业绩低于预期、股价跌至发行价的1/4,“作为CEO,我难辞其咎”。他说,在公司创业发展的漫长旅途中,“我倒在了中途,我愿意接受这种失败”。这是颇为达观的态度。
还有一些创业者成功退位,得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这首先是他们认清了自己的乐趣和长处。比如,美国一家在线贺卡企业的创始人尼克·詹金斯在创业8年后,把董事总经理的职位交给了运营总监。无集尘袋吸尘器的发明者英国人詹姆斯·戴森也把自己企业的经营权交给他人,自己当总工程师。他们都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最喜欢做的是创办企业,而不是运营企业。
年过八旬的英国人彼得·布瓦佐曾经创办了“披萨特快”餐饮公司,经营近30年后企业被收购,他也顺势将经营权交出,保留了“终身总裁”的虚衔。他曾经在自传中写道:“我始终感到自豪的是,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将一切投入自己钟爱的事业,无论它是披萨、爵士乐、体育还是艺术。”体验创业的激情、分享创业的成果,最终将企业交给社会,有这样人生境界的创业者,才过得最潇洒。正如马云在参加美国一档脱口秀节目时所说:“我从未想过我的财富是仅仅属于我个人的,它属于整个社会。当你有几百万元的时候,你是个富翁;当你有几千万元的时候,这些就是资本;而当你有上亿元财富时,它就成了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