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梯若尔,1953年8月9日出生于法国特鲁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科研所长。
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201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下文称梯若尔)凭借对市场力量和监管的分析获此殊荣,成为6年来首位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获得约110万美元奖金。这位61岁、风度翩翩的法国人,打破了美国人自1999年以来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垄断地位。
瑞典皇家科学院称梯若尔是“我们所处时代中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认为梯若尔的理论为如何监管垄断企业注入了新活力,是驯服垄断的利器。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克莱姆帕尔曾表示:“梯若尔所面对的不是能不能得奖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得奖的问题。”
不过梯若尔本人多次强调这是团队工作的成果。获奖后,梯若尔还幽默地表示,担心90多岁的老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过于激动,“告诉她这个消息之前,得请她先坐稳了。”
“脑子里可以随时冒出经济模型”
1953年,梯若尔出生于特鲁瓦小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位语言教师,梯若尔从小便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1976年,梯若尔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培养法国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摇篮——法国理工学院获得工程师学位,之后,进入法国两所超级国立大学之一的巴黎九大,攻读决策应用数学博士。两年后由于对经济学产生兴趣,梯若尔毅然前往经济学“圣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仅用3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梯若尔身上兼具法国学者的人文气质和美国学者的探索精神,加上深厚的数学功底,很快便显现出卓越的经济学天赋和模型构造能力,常被人称赞“脑子里好像随时可以冒出一个经济模型来”。在麻省理工学院,梯若尔师从博弈论大师埃里克?马斯金(下文称马斯金)。上世纪80年代,梯若尔就像是一匹黑马闯入学术界的视线。当时,随着大型垄断企业的涌现,产业组织理论开始崭露头角,该理论主要研究市场垄断问题,梯若尔开始将目光投向此理论。
由于熟练掌握了博弈论,梯若尔开始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应用于产业组织理论,用其分析并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1988年,经过3年的潜心研究,梯若尔出版《产业组织理论》,标志着一个全新理论框架的形成。这本书把人们的视线从传统的市场结构研究转向市场行为和监管研究。上世纪80年代前后,随着大型制造业公司的迅猛出现,当时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不能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的问题。梯若尔提出,现代大公司可通过许多非市场的制度安排,如内部整合、组织结构调整等来解决问题,而不依靠市场。这本书带有显而易见的前瞻性,1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著名大学研究生的权威教材。对梯若尔的才华,马斯金都心生“嫉妒”:“真不敢相信梯若尔能懂那么多东西,真希望他没有生下来过!”
感怀故友
谦虚的梯若尔把此次获奖归因于“天时地利人和”和团队精神,他表示:“这一切都是因为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见了对的人们。”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便是已故的著名经济学家让·雅克·拉丰(下文称拉丰)。梯若尔在获奖后说:“拉丰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本应该和我共享这个荣誉。”
梯若尔和拉丰不仅有着相同的学术兴趣,还都有一颗难舍故土的赤子之心。1988年,拉丰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之后,毅然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为重振法国经济学义无反顾回到家乡图卢兹,并于1991年在图卢兹大学创办了产业经济研究所。梯若尔很欣赏拉丰的爱国情怀,放弃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优渥条件,回国加入此研究所和拉丰一起致力于研究微观经济学和新规制经济学。
1993年,梯若尔和拉丰合著的《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被认为是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圣经”。2000年,两人又合著《电信竞争》。书中,两人想方设法驯服垄断企业这头“大象”:利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从委托人(政府)的角度,设计了精巧的激励机制,以保证企业在规模效应的同时还能维持市场的竞争性,避免垄断型企业向消费者索取更高的利润。他们的理论为新兴经济体政府提供了监管市场的方法,也为研究企业内部激励和管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2000年全球经济学家排名中,梯若尔排名第二,拉丰排名第七。两人携手让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成为欧洲最好的经济学研究中心。因此,梯若尔和拉丰又被称为图卢兹的两大“镇殿之宝”,他们所带领的研究团队被称为“图卢兹学派”。遗憾的是,2004年,拉丰教授被肺癌夺去了生命,梯若尔独自撑起研究所的发展。
和中国颇有情缘
梯若尔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991年,梯若尔凭借和德鲁?弗登伯格合著的《博弈论》就在中国收获大批“粉丝”。梯若尔对中国的经济也长期关注,2000年到2005年,梯若尔曾三次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并对中国的市场和经济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他曾表示,中国公司治理结构还不是很完善,小股民担心投入公司的股票可能得不到回报,导致股市乏力,还建议完善社保制度以及取消商品“内部关税”等。而梯若尔的市场监管分析,也为正在进行国企改革的中国带来启示,为处于改革深水区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借鉴。
梯若尔有不少中国学生,其中包括前段时间“被下岗”的反垄断专家张昕竹。曾在图卢兹大学求学的宏源宏观分析师孙海琳,回忆起梯若尔的授课经历说:“梯若尔给博士一年级学生每年都会开一门课,课的内容从来不重样。他在那些差异很大的领域都能够信手拈来,举重若轻,触类旁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李婷也在法国图卢兹学习期间多次听过梯若尔讲座,在她眼里,梯若尔在生活中是一位非常亲切的老师,没有架子,但是对教学和学生又非常严格,“在我们那儿有个传统,只有第一名才有可能成为他的学生。成为他学生的必要条件是,你得是第一名。”
在经济学界,能在一项领域精通就已经非常不易,但梯若尔是一位高产的全才。他一共有300多篇高水平论文,11部专著,内容涉足经济学的所有重要领域。图卢兹大学的帕特里克?雷教授曾开玩笑说:“梯若尔不是一个人,是图卢兹秘密培养的一个20人团队,每人都是顶级经济学家,共用梯若尔这个笔名。”虽是玩笑话,但也证明了梯若尔的产量之高,涉猎领域之广,因此他也被称为“最后的经济学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