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杯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绿茵场内,一双双矫健的腿在奔跑、跳跃、射门……绿茵场外,一副副表情各异的面孔、一张张说着各种语言的嘴,同样成为舆论的焦点。“意大利出局了,改朝换代的时刻来临了!”“苏神又咬人了!”世界杯是球星们的战场,也是名嘴们的舞台。
世界杯开赛前,美国《赫芬顿邮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这就是足球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的理由》,给出了看球的20个理由。其中一条就是:在体育世界里,足球解说员比其他解说员有着更强的自信。
正如一句西方谚语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足球解说的好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毫无疑问,在看球这件事上,你必须要“听他们的”。
莱迪,一切事情都要尽在掌握
此次巴西世界杯,德国一台和二台轮流直播。德国二台转播团队由金牌足球解说员贝拉?莱迪(下文称莱迪)领衔。莱迪祖籍匈牙利,1956年生于维也纳,不久全家迁居巴西圣保罗,直到1968年才到德国定居。在巴西,莱迪学会了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加上德语、英语、法语和匈牙利语,莱迪是德国二台的语言达人。“作为一个体育解说,会英语外的小语种很重要,这样你可以比别人多获取一倍的信息。”
1985年从威斯巴登大学毕业后,莱迪加入德国电视二台,1990年开始足球解说生涯。“转播比赛一般分赛前报道、比赛转播和赛后采访评论三阶段,我是那种喜欢即兴发挥评说事情的人,所以决定朝解说员发展。”莱迪的解说沉稳而冷静,从不高声喊叫,但评论总是一针见血。1994年美国世界杯,他解说了多场比赛,获得好评,逐渐成为德国二台的主力。
莱迪的座右铭很德国:“不要给偶然任何机会,一切事情都要尽在掌握。”这一点,莱迪有过深刻的教训。1996年,欧洲杯决赛在德国队和捷克队之间进行,莱迪说那场解说是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辉煌,但也有些许遗憾。“那个时代还没有网络,我喜欢手写资料。我靠跟队采访和查阅大量报纸找了不少一手资料,写满了足足6张纸。可就在进球场前,我和同事去喝咖啡,竟然把纸落在了咖啡店里。进球场后,我只好在披萨外卖的包装纸壳上写下一些资料救急。好在手写信息容易记住,平时也有积累,没有影响到直播。”
2005年10月,中国队在汉堡同德国队进行友谊赛,赛前莱迪把中国队球员的电子资料发给中国记者核实,长达40多页,然后他在电话里逐一核对名字的发音,过程持续了近1小时,“中文四声发音太难了,我在纸上用德语做了标注。”虽然中国属于足球第三世界,虽然德国观众也不知道中国球员名字的标准念法,但是莱迪一点也不马虎。
2008年欧洲杯半决赛德国同土耳其比赛时,比赛地瑞士巴塞尔突降暴雨,转播中心遭遇雷击,信号突然中断了十几分钟。莱迪镇定自若,继续解说,电视图像显示出的一直是他的照片。至今,很多人回味起那次精彩的解说都说:“和看直播没什么差别。”
莱迪解说过2004年欧洲杯决赛、2006年世界杯决赛、2010年世界杯决赛和2012年欧洲杯决赛,当然还有本届世界杯。他也因此被称为“比德国队进决赛次数还多的人”。
布埃诺,一个极度情绪化的人
在本届世界杯的举办地巴西,64岁的加尔旺?布埃诺(下文称布埃诺)是经历最为丰富,且最受尊敬和关注的体育解说员,没有之一。他在体育评论界摸爬滚打了整整40年,成名于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几乎见证了巴西足球登上世界巅峰的整个历程,这次是布埃诺第十次为巴西球迷解说世界杯比赛了。就在几天前,美国《纽约时报》还将布埃诺选为巴西体育评论员的代表。
巴西人认为,布埃诺进行比赛解说时最大的风格就是“感情”。刊登在巴西著名杂志《看吧》上的文章《巴西人最爱和最恨的布埃诺》这样写道:“他在解说的时候不会喊叫、蹦跶,也不会庆祝进球;但他的情绪一直在随着巴西运动员的成绩而起伏,从内心深处感到悲哀或者喜悦。”1994年巴西获得世界杯冠军时,布埃诺说着说着就激动得哭了起来,一边抹泪一边讲解;而当国家队在一场比赛中输给巴拉圭后,他在赛后评述时声音颤抖而嘶哑。布埃诺自己也说,“我是一个极度情绪化的人。”
这种情绪化,让布埃诺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比如,有时他在讲解中会夹杂些粗口;凡是有巴西队参加的比赛,他都会化身为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对本国队伍极尽吹捧之能事。不过,在热爱足球如生命的巴西民众看来,布埃诺的情绪化也算不得什么大毛病,他甚至因此俘获了千万巴西球迷的心。不少巴西观众表示,每每听到他的解说都会更加热血沸腾。前段时间,巴西有家八卦网站上爆出条假新闻:著名解说员布埃诺去世。这马上引起了巴西人愤怒地攻击,网站不得不暂时关闭。
在本届世界杯上,布埃诺作为比赛现场的一号位解说员依然奋斗在前线。布埃诺则说,他会用巴西世界杯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本届世界杯后,这位老将准备退役了。
这些批评就像海洋中的一块小油渍
在中国,足球解说员受到的关注程度不亚于球星。一边看球赛,一边抓解说员的小辫子,是球迷们的一大乐事。
早些年,几乎每个球迷都能背出韩乔生老师的几段语录: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各位观众,中秋节刚过,我给大家拜个晚年……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巴西队的后防线是清一色的巴西队员……
而本次世界杯又诞生了“朱氏语录”。揭幕战上,央视解说嘉宾朱广沪说话不多,一开口基本上就是“对对对”“这球好”“这球不好”……类似的语句迅速被总结成“朱氏语录”。其他名嘴也或多或少被调侃。刘建宏因为提供的信息太多,被网友形容为“婆婆妈妈”;段暄在进球时喜欢拉长声音高喊“GOAL(进球)”,有观众为他掐表,据说长达20秒;激情四射的贺炜,解说中不时吟段小诗,得了个外号“贺诗人”。
不得不承认,在新闻娱乐化倾向的驱使下,体育解说有追求个性、刺激,进而缺乏客观公正的趋势。那么,一名优秀的解说员,应该是什么样的?对这个问题,莱迪曾给出答案:“好的体育解说员是一个评述者,而不要让自己成为主角。解说应该像裁判:不引人注意,但却能让旁观者顺畅地享受比赛。”
另一方面,如今网络已是无处不在,解说员的每一句话都会被无限放大,再严谨、客观的分析,再大名鼎鼎的解说员,也难免受到批评、指责。在本届世界杯上,莱迪也被球迷的挑刺搞得不胜其烦,而莱迪对此的回应,可看作是所有解说员的心声:“对体育解说员的喜好,是个人品味的问题。我欢迎不同意见,但这种表达必须是理性的。现场体育评论不可能句句精雕细琢,观众应该有心理准备。现在很多人喜欢在社交网络上给解说员挑刺,甚至不看比赛也要逐字逐句地批评。这些批评就像海洋中的一块小油渍,对我不重要。”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足球解说员比其他解说员有着更强的自信——而自信,也是名嘴们屹立不倒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