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广场,因其留存的历史气息,成为杭州名胜之一,引得游客络绎不绝。在广场旁有一处设计时尚、名字却很古雅的小区——清波苑,70岁的卓鹤君住在这里图的就是闹中取静。
“假如我怀着的梦想未能实现,那我会继续追求、继续期待。明天,我期待着走向一个灿烂的自由王国,它是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交织成一条条彩色的飘带;明天,我期待我的一幅幅作品,犹如一个个音符,来谱写我的人生交响乐,我的向往是强烈的,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明天,我期待着更新的梦,是孩提时代的梦,一切都是那么的幼稚、纯真、浪漫、美好;明天,我期待着我的信念不断追求青春永存。”1990年,47岁的卓鹤君回首人生时,如此“致青春”。而再次回首,已是古稀。
25年的考试路
有人曾建议卓鹤君出书,因为他的学画之路实在传奇——从小学毕业后就开始考中国美院,一考就是25年。
卓鹤君从小受姐姐影响,喜欢画画,小学毕业那年曾偷偷报考过美院附中,未果。自此,他就与美院“杠上了”。
上了初中后,卓鹤君最喜欢和校美术队的同学们一起画画,结果高考时文化课落后一大截,被挡在美院校门外。他不死心,复读了一年。不料,当他恶补功课准备应考时,轰轰烈烈的“文革”开始了,美院停止招生。
之后,卓鹤君当过老师、搞过设计、做过工人,唯一放不下的就是那一尺画纸、一根画笔。“那时候生活艰苦,工资很低,老婆也讨不起,除了最低生活保障,有剩余的钱都买了纸笔。”
循着老先生回忆的轨迹,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坚持”二字对他生命的意义。
1973年,卓鹤君的《茶山春早》在全国美展中惊艳绽放,他一画成名,被浙江省美术协会招入麾下,艺术终于成为他生活的主角。1979年,36岁的他考上了中国美院山水画研究生班,师从陆俨少教授。
重新组合山峦、溪水和房子
1986年至1989年,在山水画界已经小有名气的卓鹤君两次应邀赴美国讲学,举办个展。西方绘画语言给了卓鹤君极大的震撼。回国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拆解了传统山水画的画法,创造性地借用毕加索等西方画家的立体派表现手法,重新组合山峦、溪水和房子,得到了全新的收获。
战胜自己,历来都是人生中最困难的事。那时的卓鹤君好似走火入魔,天天想着怎么把自己的画给“画坏”了。“不把原有的章法破坏了,就无法取得突破。”说起自己的“破坏能力”,卓鹤君笑容中略带狡黠。
除此之外,卓鹤君还勇敢地改造传统山水画单调的色彩,刻意借用西方惯用的鲜艳色彩“破坏”传统山水画中的灰黑色调,两种色调看似格格不入,却构成了对立统一的独特意境。这种“大破大立”,引发了业界的热烈讨论。
翻阅卓鹤君的画集,可以发现许多画和现在街头年轻人热捧的“欧美风”很相似。比如,其中好几幅画作都用到了“色彩渐变”的表现手法。当记者称赞这些山水画很“酷”时,卓鹤君笑了:“30年来,我只是对山水画的水墨与色彩做了一点尝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加入一些当下的时尚元素,让艺术作品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需要,中国的传统艺术也需要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
正是带着不断尝试的心态,卓鹤君的作品里总是有许多超脱于山水的意境和常人读不大懂的东西,如巨著《山魂》中看似刻板的几何黑块,《红色连结》中的色块与线条……他带着几分孩子气的得意解释说:“这都是在画坏了之后想办法突破,最后成了反响最好的作品。”
引起巨大反响的《山魂》就是由“坏画”加工而来。整幅画一共60张宣纸,卓鹤君在一个小阁楼里闭关画了半年,出关后他迫不及待地拿到学校的展览室里看。60张纸铺了一地,站到一张桌子上看不清楚,他便叠了两张桌子站上去。觉得某些局部没画好,他就把那些地方全画成几何体黑块,再爬回桌子上看,次序感和整体感竟然都能完美体现。“坏画”最后变成了行家追捧的名画。这也直接导致这位“怪老师”经常鼓励他的学生们尽可能地把画“画坏”。
生活中的卓鹤君不会用电饭煲,不会用洗衣机,甚至不知道怎么去银行取钱。老伴说他除了画画什么都不会,活得很“脱俗”——他只是自顾自地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自由行走着。
传承为了永远,发扬为了当下
卓鹤君说他忘不了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人文馆里所感受到的民族性的强大魅力,召唤着他去努力追求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之魂。歌德说:艺术是立足于一种宗教感的,它有着既深且固的虔诚。卓鹤君对艺术的追求,也带有这种虔诚的信念。
环球人物杂志:近年来,您对山水画创作有什么新的领悟?
卓鹤君:跟你说实话,我现在是江郎才尽。我们画山水,起笔前画已在脑子里了,但是我现在脑子里什么也没有。
环球人物杂志:是在找新的起点?
卓鹤君:没想那么远,只是回归到“童心”的状态。能不能玩出新路子,谁也不知道。
环球人物杂志:您一直尝试着在作品中融入西方的表现手法,您觉得自己现有的风格受谁的影响最大?
卓鹤君:很多人说我的风格不像陆老,其实我骨子里是像他的。因为跟着他学了那么久,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肯定有的。不过陆老自己倒是要求我们不要走他的路线,这是老师的真心话。我现在也这么要求学生。
环球人物杂志:不让学生学您的路子,让他们学什么呢?
卓鹤君:我们的山水画教育,一方面重传统、重传承,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学会将国外的一些绘画元素变成自己的绘画语言融合到传统的中国画里,也就是所谓的洋为中用。传承为了永远,发扬为了当下。
环球人物杂志:也就是您始终强调和坚持的民族性?
卓鹤君:没错,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不管怎么创新,不能忘本。上次学校开研讨会,有人谈到转型,我就反对。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还远没学好,转到哪里去呢?当下国家提出要振兴中国文化,提得很好,现在我们中国就是有许多好的东西要拿出去。中华民族需要自己的艺术之魂,我们要思考、践行怎么使之发扬光大,这也是我追求了一生的东西。
美术评论家郎绍君说:“山水画要出新挺难的,卓鹤君一直就是一个探索者的角色,到现在也是这样。”美术评论者刘晓纯则说:“卓鹤君的山水不是一般的风景画,也不是写实,是写意的。”在美术评论家范景中的眼里,卓鹤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即他对维系传统命脉的艺术问题的专注毅力”,“这是通往伟大艺术的惟一之路。”这条路,卓鹤君仍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