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专家解读首访意义

本刊记者 | 王寅佳 《 环球人物 》(

    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国家主席的首访故事不难发现,他们在访问过程中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表态,都引来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领导人首访的重要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对首访国家的选择又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产生哪些变化?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吴心伯。

    环球人物杂志:较之一般的外交出访,领导人的首访为何总是受到更多关注?其特殊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朱峰:在我看来,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首访之所以备受关注,与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紧密相关。全世界都在期待,他会不会给世界政坛带来新气象,又新在哪里。

    曲星:首访通常被视作一位领导人的外交开局。实际上,首访国及首访日程的确定,需要综合多方意见——外交部门会从整个国家的外交布局、在某些国际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与首访国的双边关系状态等因素做出分析和评判,并评估访问可能带来的影响;经济贸易部门会分析首访国的投资状态、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前景,并提出访问可能推进的合作项目;安全部门则会考虑首访国的政局、安保能力等因素。正因为如此,外界往往会从中解读出很多信息,如这位领导人在双边关系上可能秉持什么政策理念等。

    吴心伯:首访传递的最重要信号,就是外交关系的次序优先性。一般而言,领导人会选择与本国关系较密切的国家,或在外交日程上占据较重要位置的国家作为首访国。另外,领导人会通过在首访期间接受采访和发表演讲,传递自己的外交政策理念,让外界了解他的外交风格,为日后外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好根基。

    环球人物杂志:梳理新中国成立至今7任国家主席对首访国的选择,是否能看出我国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变化?

    朱峰: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通常会随着自身政治、经济实力的变化有所调整。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出访苏联,更多是考虑到意识形态的因素;李先念以第三世界作为首访目的地,有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考虑;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江泽民开始更多地考虑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国家利益,他前往美国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首次非正式会议,并与克林顿举行会晤,就成功地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僵局。

    吴心伯:中国对领导人首访国的选择,一直是与中国外交方针相吻合的,即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

    环球人物杂志:领导人的首访是否会对本国未来的外交走势产生影响?

    朱峰: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首访国确实意味着被重视,意味着在经济等各领域的优先发展。但另一方面,首访国的确定不仅是出于战略的考虑,也要顾及现实的可操作性及外交政策的延续性。不首访某国,并不是说就不发展同该国的关系。我觉得习主席出访时的发言都明确地表达了中国外交接下来的方向:要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继续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继续走建设和发展新型大国的道路。

    曲星:首访是可以看出一国外交棋盘中的优先位置,还可能会拉动别国对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相应调整。举个例子,1993年江泽民首访时,法国《费加罗报》刊登文章,称美中头号人物在西雅图的会见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在新形势下,法国应重新考虑对华政策。此次习近平主席的首访行程公布后,有德国媒体说,“习近平是一位可以说英语的新主席,他的第一次出访却选择俄罗斯和非洲,这里包含的明确信息是,对中国来说,俄罗斯和新兴经济体比西方更重要!”无论这些报道的观点是否正确,他们都是根据首访给出自己的判断,这也很好地印证了我上面说到的观点。类似这样的声音,必然是各国领导人在制定外交政策时需要考虑的。

七位国家主席首访故事
习近平 一次春天的访问
毛泽东、刘少奇 北上会晤“老大哥”
李先念 亚洲四国话家常
杨尚昆 朝鲜会见老战友
江泽民 打破中美僵局
胡锦涛 访问从普京家宴开始
专家解读首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