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阿根廷总统的讨岛檄文

这封信挑动了阿英两国关于马岛的两百年积怨

本刊驻阿根廷特派记者 陈晓航 《 环球人物 》(

    新年伊始,阿英之间新一轮“马岛风波”骤然而起。1月2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致信英国首相卡梅伦,要求英国与阿根廷就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主权争端谈判。她说,英国于1833年1月3日 “通过武力从阿根廷手中抢走马岛”,如今又在马岛上用本国移民取代原住民,这是“明显的19世纪殖民行径”。在信中,她要求英国履行联合国1960年通过的有关结束一切形式殖民主义的决议,同阿根廷就马岛主权争端展开谈判。4天后,卡梅伦作出强硬回应,称英国将为保岛“不惜一战”,“在福克兰群岛部署军队和战斗机绝对重要”。阿根廷外交部随即发布公报,谴责卡梅伦发出军事威胁。一时间,大西洋上空平添了几分紧张气氛。

    争吵不断,关系紧张  

    马岛位于南大西洋,包含东、西两个主岛和周围778座小岛,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距离英国1.3万公里,离阿根廷600公里。据称,马岛周围海域约有600亿桶原油蕴藏量,而马岛的主权之争也有两百来年的历史。18世纪中叶,英国和西班牙分别在两个主岛上建立定居点,后来英国人为节省军费而撤走驻军,但仍声称拥有该岛主权。1816年阿根廷独立,宣布继承西班牙对马岛主权。 1833年,英国派军舰赶走了阿根廷人,夺取了马岛。

    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阿根廷政府没有承认英国对该群岛的主权,但也没提出解决主权之争。1946年,军事强人庇隆上台,对英国采取强硬立场,并为赢得民意而高举民族主义大旗,大力宣传“收复马岛”。由于经济不景气,贪腐严重,庇隆于1955年在政变中被赶下台。但马岛属于阿根廷的观念已深入人心。1973年,庇隆又当选总统。一上台,他就强硬地要求英国恢复马岛谈判。据英方后来披露的文件显示,当时英方有意寻求妥协,并于1974年6月11日秘密向阿方建议,两国“共享”马岛,岛上挂两国国旗,英语和西班牙语都是官方语言,岛民拥有英阿双重国籍,总督则由英女王和阿根廷总统轮流派出。据说,当时庇隆非常高兴地表示:“我们接受。一旦我们在马岛获得立足点,就没有人能够赶走我们。”可惜,方案还没有讨论,20天后庇隆就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庇隆的遗孀伊莎贝尔继任总统。但英国认为,伊莎贝尔没有能力团结起国家,同她签协定维持不了太久,所以撤回了方案。英阿关系迅速恶化。1975年,阿根廷代表团在伦敦国际议会联盟大会上大骂英国人在马岛建“殖民地”,称这是“国际海盗行径”。当年10月,英国派代表去调查马岛经济,伊莎贝尔不让他从阿根廷过境,还用驱逐舰炮击他搭乘的英国船只,险些引发战争。伊莎贝尔在推行强势外交时,执政地位却摇摇欲坠。1976年3月,阿军方发动政变将她推翻。

    此后上台的军政府,继续以民族主义转移视线、缓解国内危机。马岛主权谈判难以开启,最终在1982年4月2日爆发了马岛战争。阿政府派兵占领马岛,英国派出特遣舰队。6月14日,英军攻占马岛首府,阿军投降。当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英阿双方恢复马岛主权谈判。1983年,阿根廷军政府垮台,首任民选总统阿方辛接过了烂摊子。

    1989年,梅内姆当选总统,积极调整对外政策,暂时搁置对马岛主权的要求。1990年,英阿复交。1994年6月10日,梅内姆提出,马岛应最晚在2000年还给阿根廷。当年8月22日,阿根廷在新宪法中重申对马岛拥有主权。两国围绕马岛问题争吵不断,关系一直紧张。2003年,基什内尔当选总统,上台后再次提出对马岛主权的要求,以此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持。英方则称马岛主权问题“不可谈判”。

    女总统打响舆论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走上 “讨岛”第一线的是克里斯蒂娜。她是基什内尔的妻子,也是阿根廷第一位民选女总统。她的“讨岛”方式也显示了她的个性,外柔内刚,注重打法律战、舆论战。

    1953年,克里斯蒂娜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一个普通家庭。她从小就对政治很感兴趣,曾说过政治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她在拉普拉塔大学读书时,正值庇隆第二次执政,他在马岛问题上的强势立场对克里斯蒂娜影响很深。当时的她,还喜欢与男生辩论政治问题,引起了同学基什内尔的注意。两人相识6个月后就结了婚,共生育了两个孩子。克里斯蒂娜先是和丈夫一起在阿南部的圣克鲁斯省开了家私人律师事务所。1983年,也就是军政府垮台当年,克里斯蒂娜踏入政坛。1995年开始,她先后4次担任联邦议员。2003年4月,她帮助丈夫基什内尔参加总统选举,一个月后当上了第一夫人。

    基什内尔执政4年,阿GDP平均每年都保持8%以上的增长,全国贫困人口比例从54%减至23.4%,失业率也由17.8%下降到7.7%,公共财政连年盈余。得益于丈夫的政绩,克里斯蒂娜在2007年10月参加总统选举,首轮投票就胜出,2011年10月又成功获得连任。

    自就任总统以来,克里斯蒂娜一直在努力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敦促英国就马岛主权问题进行谈判。2009年12月,阿根廷议会宣布通过一项法律,宣称马岛属于该国领土。2010年2月,英国迪塞尔石油公司宣布,开始在马岛附近海域钻井采油。对此,阿根廷反应强烈,派军队封锁通往马岛的通道。英国也派出了“约克”号导弹驱逐舰至马岛海域宣示主权。2011年12月,包括阿根廷在内的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宣布对马岛进行经济封锁。2012年1月,英国表示将派出最先进的“不屈”号驱逐舰和一艘特拉法加级核潜艇至马岛海域巡逻,宣示主权。2月2日,英国的威廉王子抵达马岛,开始在马岛驻军服役。

    2012年4月,正值马岛战争爆发30周年,克里斯蒂娜表示,收回马岛主权是所有阿根廷人的事业。今天世界上殖民地已为数不多,但包括马岛在内的这些殖民地多数处于英国控制下,这是不公正的。她甚至不惜为讨岛亲自上阵。2012年6月,在墨西哥G20峰会期间,克里斯蒂娜与卡梅伦一碰面就开打嘴仗。卡梅伦要求阿根廷尊重马岛居民的自决权,克里斯蒂娜则以西班牙语的“长篇大论”回击卡梅伦。2012年9月,克里斯蒂娜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讲话,强调马岛主权之争不是英、阿两国双边问题,而是涉及彻底铲除殖民主义祸患的全球性问题。

    岛争不会导致动武

    虽然英阿为马岛争执不断,但两国均认为再发生军事冲突几乎不可能。马岛战争失败后,阿根廷人的反思从未间断。克里斯蒂娜多次重申阿根廷对马岛拥有不容置疑的主权,但她也认为当年军政府仓促开战,战败后导致收回马岛主权困难重重,国力大幅衰退,其中的惨痛教训值得深思。而从国际环境来看,通过谈判解决领土纠纷和主权争端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英阿两国国内也几乎没有任何民意支持政府动武解决马岛争端。阿根廷主流媒体《号角报》称,这次克里斯蒂娜致信卡梅伦,与此前英国政府试图以英女王名字命名部分“南极洲领地”有关,那些地区与阿根廷提出主权要求的区域重叠。克里斯蒂娜是在回击“挑衅行为”。

    有消息称,马岛地方政府有意在2013年3月举行全民公投,决定该岛的归属。由于马岛实际控制在英国手中,岛上居民对阿根廷并无亲近感,因此卡梅伦也很愿意打这种“民意牌”。他说:“福克兰群岛的未来应当由生活在那里的居民自己决定。”“无论在什么时候询问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他们都表示希望保留目前的英国国籍。”英国外交部发表评论说:“福克兰群岛居民是英国人,而且他们选择成为英国人。”英国《太阳报》也在阿根廷英文报纸上刊登广告,重申“公民自决原则”,称“除非福克兰群岛上的人们选择成为阿根廷人,否则,他们必将仍是英国人”。

    不过,阿根廷人显然不同意英国人的看法。一位曾经历马岛战争的阿军老兵说:“马岛的问题完全是领土解放的问题,如果为此要举行公投,那么这个公投必须由拉丁美洲及其各国政府来举行,由他们来决定马岛的归属。”

学者挂职,让司法更理性
印度政坛上演“问责秀”
哈格尔,身体里还有越战弹片
查韦斯陷入生死谜局
阿根廷总统的讨岛檄文
利比亚新内阁凑不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