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对加沙发起了代号为“防卫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这是2008年12月以色列 “铸铅”行动之后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8天以后,双方停火。一位中国女子此时从加沙发出了一条微博:“请永远记住在冲突中伤亡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平民!让历史不要重演!”
这位中国女子名叫丰芩(应被采访人要求,文中均为化名)。因为去加沙探亲,她经历了整个冲突,并在停火后的加沙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的专访。
回了婆家无法离开
30出头的丰芩是湖北人,丈夫艾哈迈德是加沙人,来华留学时与丰芩在学校认识。两人在中国成家,还在丰芩老家做起了生意。丰芩住在北京,也常去湖北。
艾哈迈德结识丰芩时,已有近10年未回加沙。加沙地带是巴勒斯坦西部地中海沿岸的一片土地,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6到8公里。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加沙由埃及管理。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被以色列占领,1994年巴以签订协议,加沙成为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地区。2005年,以色列完成撤军,结束对加沙地带38年的占领。加沙活跃着哈马斯等多个巴勒斯坦武装派别。2007年,哈马斯与巴民族解放运动发生冲突,武装夺取了加沙控制权。哈马斯的宗旨是武力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占领,以色列则以封锁加沙来打击哈马斯势力,在加沙地带外围修建了10米高的厚重水泥隔离墙,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座岗楼,并禁止建筑材料等物资运入加沙。而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巴以问题上持中立态度,也封锁了加沙。直到今年6月穆尔西赢得埃及总统大选后,表示要放宽对加沙的封锁,才让艾哈迈德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丰芩准备随丈夫回家,却还是有些担心。由于封锁,加沙民生艰难,对哈马斯的执政造成很大困难。哈马斯也不断发动袭击,进行报复。就在丰芩一家出发前的8月5日,进入加沙的拉法口岸附近的一个埃及边检站又遭武装分子的袭击,16名埃军士兵死亡,导致埃及再次封锁拉法口岸。幸运的是,丰芩一家还是有惊无险地从埃及进入加沙。丰芩说:“来了以后,才发现那里跟原来想的不一样。”加沙到处是新建筑,密密麻麻而又杂乱无章,城市建设看来没规划。唯一让她感到“很美”的是海滩,但加沙渔民只能在离岸3海里内捕鱼,以色列军舰远远地在海上巡逻。因为封锁,加沙缺少能源,每天停电6到8小时。丰芩不得不把家里的脏衣服积上几天一起洗。不过当地人对她都很友好,空闲时亲友们会带她到处逛逛。她想,如果一直这样,“还不算太坏”。
但加沙不会这样太平。这段时间,哈马斯处境艰难,用火箭弹袭击以色列的行动也越来越频繁,双方冲突加剧。11月10日,一辆以色列军车被袭,4名以军士兵受伤。以军随后对加沙展开了空袭,造成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5人受伤。14日,以色列宣布发起“防卫之柱”行动打击哈马斯。当天,哈马斯二号人物、“卡桑旅”领导人贾巴里被以军的空袭“定点清除”。就在这天,丰芩感到“外面的爆炸声让人害怕”,和丈夫商量离开加沙。丈夫去办离境手续,才发现哈马斯的政府工作人员已经不上班了,还听说以色列通知在加沙的联合国工作人员尽快离开,以免受伤害。这时她才真正感到害怕,“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她问丈夫能否直接去拉法口岸办离境手续,丈夫说不行。他们只能在加沙呆了下来。
战火中的惊恐生活
形势在不断地恶化。15日,从加沙发射的火箭弹打到了以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这在1991年以来是第一次。次日,火箭弹又打到了耶路撒冷。这是1970年以来第一次。这让巴以双方很多人都大吃一惊,因为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圣地,哈马斯“没有理由攻击耶路撒冷”。
以色列征召了3万名预备役军人,对加沙的轰炸也越来越猛。丰芩说,起初轰炸只在半夜进行,后来白天也炸。“剧烈的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使房子来回晃动,窗户的玻璃被震碎。平民不断伤亡,我既恐惧又无助,心想,下一次会不会就炸到自己。”18日凌晨,她在睡梦中被海上传来的轰炸声惊醒。她急忙打开电视机,从新闻中得知以军刚轰炸了加沙一座媒体楼,至少6名巴勒斯坦记者受伤。丈夫说,赶紧起床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收拾在一个包里,有什么特殊情况可以马上撤离。丰芩说,那个时候她真很害怕,不知以军的地面部队是否就要进攻加沙。2008年,她家所在的区域就曾被以军占领,其中一栋楼还成了以军的营地。
丰芩有两个女儿,一个2岁,另一个4岁。轰炸时,孩子的作息被完全打乱,原来是睡前给孩子洗澡,因为担心晚上轰炸只能改在白天洗。因为轰炸,孩子每晚过了10点都很难入睡。4岁的丽萨已能看懂电视,知道外面有小朋友受伤甚至死亡,轰炸时就抱着小姑寸步不离。有一天夜里轰炸得厉害,丽萨吓得尿湿了裤子。有时尽管没有轰炸,丽萨却独自小声抽泣。丰芩很难受,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能用手轻轻地抚摩孩子,安慰她说“宝宝,不要紧,别害怕”,但空袭的阴影却难以祛除。
到第六天,丈夫回家说,以色列空投了传单,让4个区的居民从家里撤到指定的地点。家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婆婆说,赶紧收拾下两天用的衣服,带上值钱的东西“马上撤”。丰芩一听就哭了。丈夫的姐姐以为她是害怕,宽慰她。但丰芩说,她不是害怕,是因为想到一家人要撤离辛苦建起的家,回来时如果家成了废墟,不知去哪里生活,所以很愤怒,是因为愤怒才哭。婆婆打断了她,把手一挥说:“拿上东西,赶紧走!”丰芩后来说,回到加沙后,她看到婆婆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冲突发生后仍照常照料全家生活,给她的印象是,“婆婆是个很坚强的人”。而搬家那天婆婆的镇定和果断,更让她肃然起敬。
“终于熬过去了”
丰芩一家搬到了自认为比较安全的一个地方,离法新社办公室所在的大楼很近。但随后两天,那栋大楼连续被以军空袭,一名儿童死亡。所幸,丰芩一家平安。
11月2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抵达以色列,与内塔尼亚胡总理就停火举行了会谈。第二天上午,她又在西岸地区拉姆安拉会见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随后直飞埃及斡旋。当大家觉得停火有望时,21日上午,特拉维夫一辆公共汽车发生了爆炸,20多人受伤,作案嫌疑人是巴勒斯坦人。丰芩觉得,这下以色列一定会发动地面进攻了。然而,当晚7点,希拉里·克林顿与埃及外长阿姆鲁在开罗举行联合记者会,宣布巴以双方将于当地时间当晚9点实现停火。丰芩说,当她听到这个消息时,觉得“终于熬过去了”。
“防卫之柱”行动结束了。以色列的新型“铁穹”导弹防御系统成功拦截了420多枚从加沙发射的火箭弹,拦截命中率达84%;以色列袭击了加沙地带1500多个目标,造成10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伤,而以色列仅6人丧生。据以色列媒体估算,以方为此次行动付出了约3亿美元的代价,而哈马斯则披露,自己的损失高达12亿美元。对此次行动的目的和效果,以色列有媒体认为,行动重创了哈马斯火箭弹袭击能力,也展示了以色列在未来可能对伊朗的战争能力。也有分析称,以色列将于2013年1月举行大选,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任期间没有打过仗,需要一个表现“强硬”的机会以争取选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色列需要一个可控制的冲突,一方面可打击哈马斯,另一方面不会影响大选。所以,这次行动在8天后结束。
11月22日,“防卫之柱”行动结束次日,以色列阴雨连绵。在靠近加沙边境的地区,满载军用物资的以色列军车正在撤回。丰芩随丈夫回到家里,住宅基本完好。但距她家几公里的一个地方被以军炮火夷为平地。11月30日,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将巴勒斯坦现有联合国“观察员实体”地位升格为“观察员国”。巴驻联合国大使曼苏尔表示,这一改变对“解决巴以冲突意义重大”。而丰芩说,经历了这次冲突,自己更感到和平的可贵。“希望一次次的流血能唤醒双方政治家的良知,不要诉诸战争和暴力手段,而是回到谈判桌前来解决巴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