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为生存变成网络罪犯,为减刑又当上FBI线人

黑客“大哥”的双面人生

高峰 《 环球人物 》(

    全球最著名的黑客组织“匿名者” 最近在网络上发起了新一轮攻势。他们在11月5日“全球抗议日”这天,披露了从国际通用支付平台PayPal、全球领先的信息安全公司赛门铁克、澳大利亚政府网站等处获取的大量用户信息,其中包括PayPal里2.8万个账户的密码。与以往的攻击相比,“匿名者”这次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也许和它的“带头大哥”之一、在网络江湖上被称为“萨布”的海克特?哈韦?蒙塞居尔“归顺” 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有关。

    作为黑客中的顶尖人物,萨布的真实面目到底什么样?日前,美国媒体为我们揭开了那层神秘的面纱。

    出身贩毒家庭

    2011年6月7日晚,两位身穿防弹背心的FBI特工敲开了纽约雅克布利斯住宅区D大道90号6F公寓的门。开门者是个20多岁的年轻人,穿着一件邋遢的T恤,“我叫海克特。”“没错,就是你!”这个年轻人正是网上大名鼎鼎的萨布。

    两位特工怎么也想不到海克特竟然过得这么寒酸。雅克布利斯住宅区属于纽约市的贫民区,这里设施破败,到处可见垃圾和涂鸦。更让他们吃惊的是,海克特借以在虚拟世界兴风作浪、大搞黑客犯罪的装备竟然是一部老掉牙的电脑,键盘上还缺了Shift、数字7和字母L三个键。其实,正是这种贫穷的文化背景,才造就出了这个极具叛逆精神的黑客。

    海克特出生于1983年,他的父亲是个毒贩,当时只有16岁;他的母亲则在他出生后不久离家出走。他由祖母厄玛抚养长大,厄玛当时也不过40岁,她出生在波多黎各,不会讲英语,但是对这个孙子十分疼爱。与此同时,全家人继续贩毒生意。海克特的父亲和姑姑负责销售,厄玛的房子用作仓库,海克特有时也送点儿货。一度家庭生意很兴旺,父亲过着“成功商人一样的生活,每个月都换女人和轿车”。但是1997年这一切都结束了,父亲和姑姑获刑7年,祖母厄玛获得保释。

    那时,14岁的海克特已经是个大男孩了,他身高1.8米、体重110多公斤。但他很少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他有自己的兴趣,那就是电脑。他在这方面极具天赋,从小就自学编程,在毕业率只有55%的华盛顿?欧文中学,他是最聪明的学生之一。但有一天,他被学校保安拦住了,因为他们在他的书包里发现了一把改锥——那是他为学校修理电脑而准备的。他认为受到了保安的刁难和侮辱,于是写信向学校投诉。结果适得其反,学校认为他的信充满了威胁语言,让他暂时休学了。

    “我想要的就是尊重”

    一个身怀绝技的电脑天才在现实世界四处碰壁,剩下的出路似乎只有一个了——1999年海克特开始了黑客生涯。那年,一架美国海军陆战队飞机在波多黎各维克斯岛试验场投弹时发生意外,炸死了一名波多黎各人,这引起了美国本土波多黎各人的强烈抗议。“这让我在政治上觉醒,萌发了反政府、反资本主义的思想。”海克特加入到网络抗议的队伍,开始任意篡改网站主页,在一个网站主页上他写道:“我是波多黎各人,名叫萨布。美国把波多黎各及其公民像粪便一样对待,我想要的就是尊敬。”“萨布”这个名字取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一位职业摔跤手的绰号——“大象男孩萨布”。

    虽然一身黑客功夫,海克特的经济状况却始终不佳,仍住在祖母的公寓里。他零星做过几份工作,最多时每月能赚6000美元(1美元约合6.24元人民币),但都没坚持长久。2009年,他的姑姑再次因贩毒而被捕,她把两个不满7岁的女儿送到厄玛这里。2010年厄玛因病去世,27岁的海克特一下子成为一家之主,担负起抚养两个女孩的重任。

    每周400美元的失业救济,显然难以让一个大人和两个孩子吃饱。于是,海克特开始“赚黑钱”,过上了双面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他是一位负责任的大哥兼家长,每天送两个表妹去上学;在虚拟世界里,他变得无法无天,窃取他人的信用卡信息再倒卖出去、用别人的账户支付自己的账单……他曾利用一位前雇主的信用卡信息,闯入一家汽车零件公司的电脑系统,白得了4台价值3450美元的发动机,“我把自己变成了连环画中的超级罪犯”。

    很快,海克特找到了“匿名者”。一开始,“匿名者”只是一个经常搞些恶作剧的黑客论坛,例如为他人定制垃圾邮件,或者用某个冤大头的信用卡买个比萨给陌生人送上门等。渐渐地,它有了政治倾向,毫无选择地支持网络空间的自由,例如对维基解密的支持。海克特认为,“匿名者”正是他“一生都在等待的组织”,“美国警察能够开枪打我们而不必面临惩罚,现在‘匿名者’赋予我们反抗这种威胁的能力”。

    “匿名者”虽然号称有百万之众,但内部十分松散,并没有明确的领导人,这种情况下,坚强的个性往往会起领袖作用,海克特脱颖而出。凭借在虚拟空间的人际关系、黑客技术以及在街头练就的精明,他在“匿名者”的地位迅速攀升,很快就一呼百应了。他选定攻击目标,组织黑客攻击,还很会做“思想动员”。他提出的口号都带有上世纪60年代民权分子的激进色彩,让黑客兄弟们热血沸腾。“他是一个有原则的斗士。他给大家一个真正的理由来愤怒,他把我们的行动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叛!”一位黑客这样评价道。2011年1月中东发生动荡,海克特控制了一台突尼斯电脑,利用它篡改了该国总统的网站,并把“匿名者”的logo留在那里。他称其为“巅峰体验”,非常受用。

    一轮攻击让全球损失10亿美元

    2011年5月,海克特联合几位黑客高手成立了一个“匿名者”的分支LulzSec。Lulz是网络用语,意为放声大笑;Sec则是安全(security)的缩写。在接下来的50多天里,他们发动了多起网络袭击,对象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参议院、福克斯新闻网站、索尼公司和多家金融机构。有人估计这轮攻击在全球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也许意识到这一次动静太大了,LulzSec很快解散,从此销声匿迹。

    其实,FBI早就盯上了这个化名萨布的黑客,但苦于没有线索。海克特非常谨慎,总是利用代理服务器来隐藏他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只有那么一次他疏忽了,FBI通过他在脸谱网的账号,确定他至少犯下了6起盗窃他人身份的罪行。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如果被起诉,海克特至少要入狱两年。FBI这时抛出一个条件:如果他答应给FBI当线人,可以从轻发落。海克特同意了。

    FBI给海克特换了新电脑,上面安装了键盘记录软件——他敲进去的每个字母FBI都能知晓。他们还在他的房间里装上了监视器,以掌握他的一举一动。海克特似乎很享受这个新角色,很快从黑客转变为线人。而且他还得到了久违的尊敬,FBI很欣赏他的工作态度——他经常彻夜工作,搜集大量证据以将昔日的战友捉拿归案。在此期间,他多次发出集结令,号召黑客们开展大规模攻击行动。其实这都是FBI的诱饵,以掌握黑客们的罪行和身份。在海克特的帮助下,FBI在2011年夏天展开收网行动,逮捕了14位“匿名者”骨干成员,其中包括二号人物赖安?阿克罗伊德以及三号人物、18岁的公关喉舌杰克?戴维斯。

    海克特的卧底生涯没能持续多久。今年3月,欧洲警方掌握了一批黑客名单,其中就包括海克特。美国警方别无选择,只能公开他的线人身份。

    现在,海克特已经不在雅克布利斯了,他的去向成了一个新的谜。在黑客圈子里,海克特招来不少唾弃,因为他“变节”了。但是在他长大的贫民区,人们则不这样看,“我为他骄傲。他终于混出去了,是政府的人了。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黑客,我崇拜他。”一位儿时的伙伴这样说。

陈祖德,一位真正的弈者
北美崔哥,说段子红遍全球
黑客“大哥”的双面人生
健身女皇,是个热心的韩国大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