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郭培基 开了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

本刊记者 罗 旻 《 环球人物 》(

    在北京市东城区的翠花胡同里,有一家规模并不算大的悦宾饭店。虽然规模不大,但高悬在店门外的一块匾额,却向外人昭示了它的不平凡——匾额上写的正是:“中国个体第一家”。 

    正是这家隐藏在胡同深处的小饭店,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后个体经营饭店的历史先河。要说起这家饭店,就不能不说它的创建者郭培基。 

    郭培基和老伴刘桂仙十几岁就离开河北肃宁老家,到北京谋生。解放后,两个人都当过厨师。郭培基在“文革”前曾在中南海和北京饭店干过。刘桂仙则曾在一位首长家里做过17年的厨师。“文革”之后,郭培基被安排到北京内燃机厂做炊事员,刘桂仙则靠做临时工来贴补家用。 

    1980年,胆大心细的郭培基察觉到了政策的改变。他和老伴商量后决定,靠自己的手艺开饭馆。但当他们找到东城区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咨询开店的事情时,却被告知“还没有政策”。此外,1980年的中国,粮油、肉食、副食仍然需要配给供应。所以,郭培基打算开饭店,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证饭店的粮油、食品供应。这个让人伤脑筋的问题,也摆在了工商局等相关管理部门的面前。 

    就在双方都在为此为难之时,故事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机。一天,郭培基刚下班回家,一个胖胖的男子走过来与他寒暄:“老哥,我也是厨师,听说你们想开一家饭店?我也有这种想法,咱俩聊聊行吗?”郭培基一听是同行,便把自己和老伴儿的想法,还有粮油问题、营业许可等苦衷,一股脑儿地告诉了这位陌生人。 

    郭培基万万没有想到,与他聊天的男子是一名记者。第二天一早,他跟“胖子”说的话全都上了广播,还上了《北京日报》。此事的影响迅速扩大,郭培基顿时成了轰动京城的人物。没过几天,粮食局的一位工作人员给他送来了粮票和油票。最困难的问题就这么戏剧性地解决了。 

    此后,又有越来越多的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他原单位的人卖了一大车各种建材给他,只象征性地收了10元钱;一家商场的经理在崭新的冰箱销售牌上画了个叉子,写上“废品”两字,就把原价1000多元的新冰箱以400多元的低价卖给了他…… 

    9月30日,郭培基的饭店准备试营业。当天中午,《北京晚报》的一位记者,在悦宾饭店附近的电话亭里向报社口述了一则新闻稿。当天,此事见诸报端,标题正是《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开张》。消息让京城炸开了锅。一个美国记者说,3天之内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开了一家个体饭店。 

    现已76岁的郭培基已经很少下厨了,但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也会重新穿上白大褂,戴上厨师帽,给新老顾客们再掌一次勺。而平时,他更喜欢看着晚辈们跑前跑后,或者眯着眼睛回忆美好往事。 

改革开放30年人物辞典
胡福明 吹响思想解放第一声号角
任仲夷:“浑身是胆,无所畏惧”
袁庚 特区改革探路者
人物辞典·政治
吴敬琏 仗义执言的“吴市场”
人物辞典·经济学家
环球人物榜隆重揭晓 “跨国企业领袖评选”圆满落幕
严宏昌 首创“大包干”
常光南 “撤社换乡”第一人
吴栋材 打造“中国第一钢村”
人物辞典·农业
尹同耀 缔造汽车自主品牌的神话
人物辞典·汽车
人物辞典·石化
人物辞典·电子
张瑞敏 实践“名牌战略”
人物辞典·家电
杜泽桦 从“草根”向国际化跨越
人物辞典·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