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唐树备与焦仁和5年拉锯

面对“台独”分子的闹场,唐树备说“这不是待客之道”;在“陆委会”粗暴干涉下,焦仁和以私人名义签署协议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撰稿 陈 星 《 环球人物 》(

    15年前,汪道涵和辜振甫跨越海峡的握手和交流,成为两岸和谈路上的里程碑事件。作为整个事件的亲身参与和见证者,有一对焦点人物值得一提,他们就是唐树备与焦仁和。 

    戴着“白手套”的握手 

    唐树备出生于上海,当过报社记者,做过广播电台编辑,还有过不短的外交官生涯。1988年,57岁的唐树备出任外交部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紧接着,一年之后,他便升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从那时起,唐树备的人生便与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唐树备出任国台办副主任期间,有两件大事和他有着直接关系。那就是海协会的成立及“汪辜会谈”的举行。 

    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按照曾任海基会副秘书长石齐平的说法,海基会是台湾当局的“白手套”,手是当局的,套上一个“白手套”,就可以展开两岸协商。 

    海基会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与大陆国台办建立沟通渠道。1991年3月25日,国台办副主任唐树备接到一封来信,信是海基会通过大陆红十字会总会转发而来的。信中说,海基会准备4月前往大陆访问。对此,唐树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于台湾省的任何团体和个人,只要是真正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三通’和交流,我们都愿意与之接触,进行讨论。”于是,4月28日上午,海基会秘书长陈长文率15位成员第一次飞赴北京。 

    第二天,唐树备与陈长文进行了第一次会面。唐树备向对方提出了处理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应遵循的五条原则,其核心就是一个中国原则。这五条原则的提出,为接下来的两岸“九二共识”的达成创造了条件。虽然当时海基会对这五条原则采取回避态度,但这次双方是两岸隔绝了40多年之后的首次会面,已是不小的突破。 

    接下来,为便于进一步与海基会联系、商谈,1991年12月16日,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作为与海基会进行协商的对等单位,唐树备出任海协会常务副会长。 

    但是,两岸开创新交流局面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这从当时双方对一些细节的处理可以看出来。唐树备作为“汪辜会谈”预备性磋商的主谈人,又亲自参与了“汪辜会谈”的全过程。他对笔者说,“汪辜会谈”开始前,为了达到台湾方面所要求的“对等”,两位老人必定起立、伸手隔桌互握,笑容可掬地同时面对一端的摄像机,再同时面对另一端的摄像机。这个动作呈现在电视上,就是“两岸对等”的画面。又如,依中国传统惯例,座位以右为尊,为求“对等”,汪辜两老在签约过程中就必须互换座位,以免任何一方独占签约桌子的右手位置。 

    焦仁和初次进京 

    第一次“汪辜会谈”结束后,海基会内部出现了严重内讧,“陆委会”与海基会之间的矛盾也全面爆发,被称为“海陆大战”。在这种背景下,海基会秘书长邱进益请辞,焦仁和代替邱成为新一任秘书长。焦仁和祖籍河北省清河县。1948年1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仁和医院,故取名为焦仁和。他母亲是北京人,其父曾在石家庄法院当院长,后任职于浙江海宁。大陆解放前夕,焦父离开大陆,在台湾高雄市任“法院院长”,举家迁往台湾。焦仁和先后担任过台湾文化大学和东吴大学教授,曾任李登辉“总统府”机要室主任,后出任“陆委会副主委”。 

    焦仁和接任以后,其主要任务是就如何进一步落实“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问题,与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进行磋商。1994年1月31日,他第一次率领海基会成员到达北京,与唐树备展开了令人瞩目的第一次“唐焦会谈”。 

    “唐焦会谈”的焦点是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要不要、能不能回避敏感的政治问题。台湾方面曾经提出,要通过事务性商谈的协议,以体现其所谓的“分裂、分治”局面,而大陆方面则认为,在双方已经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基础上,两岸事务性商谈应回避敏感的政治性问题。 

    双方围绕这个问题经过数日讨论,终于拟定了包括“在两会的事务性商谈中应以务实的态度回避政治问题”等一系列协议,但是,台湾当局“陆委会”对该协议却不认可。最终,焦仁和只好以个人名义与唐树备签署了这份协议。 

    “唐树备旋风” 

    第一次“唐焦会谈”半年之后,受焦仁和邀请,唐树备访问台湾,开始第二次“唐焦会谈”。这一次的会谈焦点,是就—些敏感的政治问题如何运用文字表述予以回避寻找办法。 

    此次会谈是在台北举行的,由于“台独”分子的闹场,使得当时的情形颇为紧张。唐树备刚一踏上台湾的土地,就遭到了“台独”分子的“抗议”,但是他显然对此早有准备,除了淡淡地说“这不是待客之道”外,再也不愿理会。“台独”分子想把两岸关系一刀两断,两岸同胞的血肉联系,是割不断的,但长期分离造成一些台湾同胞与大陆的隔阂,要化解,确实需要时间。因此,在会谈开始,双方即席互致开场白时,唐树备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们,冲口而出地说:“两岸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 

    但是,对于台湾当局的政治圈套,唐树备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如当时的“陆委会”主委黄昆辉搞小动作,坚持要在“陆委会”办公室见他,以凸显台湾是“政治实体”的事实,唐树备不吃这一套,决定取消这次会见,还寓意深长地说:“来日方长嘛!”因此有台湾媒体认为,当局的阴谋不但没有得逞,反而被唐树备消遣一顿。唐树备还举例说,上次海基会秘书长焦仁和首访北京时,王兆国是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长的身份见他,并非以国务院台办主任的身份见他,且会见地点在人民大会堂,并非是国台办的办公室,大陆相当体谅焦仁和的立场,这次台湾方面却故意为难我,两相比较谁有诚意? 

    唐树备进退有节,举止大方,以超群的人格魅力,在台湾产生了相当的震撼效果,被台湾媒体称之为“唐树备旋风”。 

    第三次会谈无果而终 

    第三次“唐焦会谈”是在两岸互动日趋消极的情况下展开的。1994年,在大陆的坚决反对下,李登辉参加广岛亚运会开幕式的计划没有实现,台湾方面反应激烈。而这一时期,由于李登辉渐渐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其“台独”的本来面目开始显露出来,两岸关系正日益恶化。因此,这次会谈的整体环境并不好。 

    1995年1月21日,焦仁和率海基会二次赴京,与唐树备举行第三次会谈。此次会谈的主要任务是就劫机犯遣返、偷渡客遣返及两岸渔事纠纷3项议题进行最后的文字商定并签署协议。双方在前两项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只是在渔事纠纷的处理上,因为涉及两岸司法管辖权,双方谁也不肯让步。而正在此时,25日深夜,台当局“陆委会”电告焦仁和,要求他采取“捆绑处理”的方式处理以上三项议题,即渔事纠纷问题如果不通过,海基会一项协议也不能签。在这种情况下,焦仁和只能以非常沮丧的心情踏上了归程。 

    5月26日,唐树备二次赴台,就第二次“汪辜会谈”与海基会进行第一次预备性协商。决定第二次“汪辜会谈”于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举行。但是就在两岸人民皆认为两会协商能更进一步的时候,1995年6月,李登辉赴美出席康奈尔大学校友会,公开鼓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严重破坏了两岸的协商气氛。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认为“鉴于台湾方面近期采取的一系列破坏两岸关系的行动,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及其预备性磋商的气氛已经受到严重影响,两会的协商不得不推迟。在这种局面下,1995年1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此后,经过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多次协商谈判,终于促成了1998年第二次“汪辜会晤”。 

    淡出政坛,心系两岸 

    1998年,唐树备不再担任海协会副会长一职,巧的是,焦仁和也在这一年从海基会秘书长位子上退了下来。两位谈判了近5年的对手,至此各处一方。 

    退休之后的唐树备依然密切关注着台海局势的发展。目前,作为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名誉院长,唐树备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培养年轻一代的台湾研究学者和加强两岸交流上。 

    由于不满民进党的“台独”政策,双方理念不合,焦仁和彻底退出政坛。近年来,焦仁和为推动两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不少努力。他说,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应该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概念下推动彼此间的交流与融合,这对于两岸关系长远发展至为重要。 

    今年6月12日,中断了近10年的两会协商谈判正式恢复,媒体在这一天同时想起了昔日两位谈判对手。面对媒体,唐树备说:“两会重启商谈是对‘汪辜会谈’的延续,更是书写了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如果汪辜二老地下有知,当可感到欣慰。”焦仁和说:“黄河九曲,终向东流。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洪流是挡不住的。自己能够参与其中的某个阶段,已经觉得很荣幸了!”焦仁和还请笔者代为转达他对唐树备先生的问候,并转告唐先生:“欢迎他再次来台湾访问。”

两岸和谈50年幕后
两岸复谈好戏刚开始
两岸“密使”曹聚仁给毛泽东与蒋介石牵线搭桥
两岸高层首次握手
汪辜绝配
唐树备与焦仁和5年拉锯
他在金门试验“一国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