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一个镇长的决定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陈小茹 邱永峥 发自什邡 《 环球人物 》(

    百姓自救 

    山川城池,毁于一瞬。这一瞬过后,幸存的四川人一个个站了起来,立即展开了最初的救援。自救!对生命的渴望、对亲人的眷念、对家乡的难舍,让这些汶川人展示出罕见的顽强意志。房子可以不要,工厂可以重建,但一息尚存的亲人一定要救出来…… 

    这一瞬过后,中华大地上,一个个中国人奔向灾区。救人!没有人选择放弃,没有人冷漠围观!献血大军的鲜血,注满了各大城市的血库,志愿者用双手抚慰灾区同胞的创伤,数不清的黄丝带让人们在劫后余生中体味着希望…… 

    一场规模空前的“自卫反击战”在汶川拉开,在全中国拉开!特大地震可以夺去我们一些同胞的生命,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奈何不了我们打败它的意志。这一瞬过后,我们都是汶川人! 

    地震之后的什邡市红白镇,与一山之隔的汶川一样,到处都是瓦砾。 

    34岁的张晓涛,领着记者在瓦砾堆中迂回穿行。在依稀可辨的街道一侧,一只鸭子孤零零地趴在地上,看样子快饿死了。 

    张晓涛是红白镇的镇长。看着眼前的一切,他喃喃地说:“红白镇30年的成果与积累、30年的家当,就这样化为乌有了!” 

    爬也要爬回镇上去 

    5月12日下午,家住什邡市的张晓涛,正在市里开会。 

    “地震发生后,我马上给镇党委书记和其他同事打电话,但怎么也打不通。”张晓涛说,“我的爱人惊魂未定,希望我能陪她回家看看。但我当时就告诉她,我得回红白镇。爱人非常担心,她到过红白镇,知道那里的情况只会比市里更糟。我只好跟她说,我是镇长,不回去看看怎么行?!爱人于是不再说什么。我找了一辆车,自己开着往红白镇赶。” 

    虽然心情很紧张,但张晓涛并没有慌乱。半路上,他还不忘从熟人那里借来一台收音机,因为他知道,那可能会是未来几天内,镇里获得外界信息的唯一工具。 

    车越往山里开,灾情越严重。张晓涛看到,一排排房子变成了瓦砾。已经在红白镇工作两年、熟悉那里地理情况的张晓涛知道,红白镇的灾情只重不轻。红白镇原有户籍人口6400多人,加上外来务工人口,总数可能上万。想到这里,张晓涛心急如焚。 

    “心急车却不快,”张晓涛回忆说,“一路上,小房子般的山石滚下来,逼得我的车只能在石块阵中左躲右闪。车开了没多远,我就看到,半座山倒下后,将下面的村庄埋得严严实实。更让我感到恐惧的是,沿途有一辆轿车的车头被滚石砸扁,一辆大卡车几乎完全被砸毁,两辆车里的驾驶员和乘客生死不明。那个时候,我很想跟爱人打个电话,结果发现手机信号也没有了!” 

    车子又往前走了几公里,张晓涛发现,通往红白镇的一座公路桥已经倒塌。他只好丢掉轿车,下到路边的河道里,试图穿河进入红白镇。 

    但没走几步路,他就放弃了。当时,雨越下越大,一旦上游有山洪暴发或出现泥石流,他将无处躲藏。随后,他想到了改走铁路桥。但他又很快放弃了这个念头——所有铁轨都被扭成了麻花,哪里还有路可走?! 

    情急之下,张晓涛决定冒险走一条已被废弃多年的山路。这条路,是多年前猎人们打猎时的通道,沿途有不少悬崖峭壁,就是平时走起来也很困难。张晓涛说:“我心里清楚,如果赶上滑坡,家人连我葬身何处都不可能知道。可我的工作在那里,就是爬我也要爬回红白镇。” 

    越往红白镇方向走,张晓涛的心情越沉重。“全是倒掉的房子、受伤倒在路边的受灾群众,还有许多尸体。” 

    下午6点左右,张晓涛终于回到了红白镇。 

    眼前的一切,使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空飘着雨,90%的房子已经倒塌,剩下的也都成了危房,呻吟声、求救声、山体滑坡声不绝于耳。同时,由于通信中断、交通受阻,红白镇成了一座‘悲惨的孤岛’!” 

    镇政府排在最后 

    “因为我刚刚从外面赶回来,再加上通信全部中断,我知道,从现在起,到外界的救援队伍赶来之前,一切就得靠我们自己了。”张晓涛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便是打一场直面震灾的“自卫反击战”,将所有还能站起来的人组织在一起,进行自救。 

    他立即找到已经在救人的镇党委书记陈云堂。简单商量之后,他们迅速拿出了五大自救措施。这五大措施,让第一支赶到红白镇的解放军空降兵某部的指挥官都佩服不已。 

    第一个措施是,让没受伤的派出所民警立即行动起来,接管全镇未倒塌的超市和食品店,征用所有食品和饮用水,由镇政府统一管理和分发。 

    张晓涛对记者解释说:“我对这里的状况还是比较清楚的,平时红白镇的公路就经常出现塌方,而一塌方,公路交通就要中断好长时间,致使外面的东西运不过来。这次情况这么严重,我们必须把粮食和饮用水征用后保存起来,做好应急准备。” 

    事实证明,张晓涛的这一决定在地震发生后几天内,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很多镇上的居民都对记者说:“多亏了我们的镇长!” 

    第二个措施是,迅速展开“对老百姓负责”的自救行动。 

    解决了吃饭问题后,张晓涛和陈云堂又将没有受伤的群众组织起来,最先到几所中、小学校救人,接着是厂矿宿舍,第三是居民楼,最后才是镇政府的宿舍楼和办公楼。 

    记者问张晓涛:“为什么不先救镇政府宿舍楼里的人?”这位年轻的镇长回答得很实在:“如果领导这时候还先顾自己,肯定会被群众骂惨的!” 

    红白镇中心学校共有732人,其中小学生有360多人。地震发生时,共有500多人被埋在废墟下面,其中小学生有200多人。谈到当时的情景,张晓涛泪流满面:“操场上堆满了孩子们的书包。几个小时前,那些书包都是孩子们背着的……”校门口残存的黑板报上,师生们写的“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88天,我们要当好国家的主人”,仍然清晰可辨。张晓涛看到后,像受了委屈的孩子般嚎啕大哭,泪如雨下。 

    红白镇镇政府的损失也很惨重:三幢办公楼中的两幢完全倒塌,许多镇领导和他们的亲属被埋在底下。但此时,几乎所有镇领导都知道,他们得先救老百姓。 

    第三个措施是迅速派人到各个乡村了解灾情。 

    张晓涛先后派出了5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两名干部组成,赶往附近的乡村了解灾情。其中,四个小组在掌握情况后,当天就回到镇上;第五个小组因为目的地偏远,直到第二天才赶回。 

    这一措施为救援部队赶来后了解灾情和制定救灾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空降部队某部的一位中校科长告诉记者:“由于红白镇地方政府对情况的掌握很完整,所以,部队到了之后能迅速展开救援。” 

    第四个措施是迅速派人向外界求助。 

    张晓涛知道,面对如此大的灾情,光靠自救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得到外界的帮助。因此,他先后派出四组人前往什邡市求助。为了确保能把红白镇的灾情通报给外界,每隔一小时,张晓涛就派出一组。每组由1-3人组成,他们或是镇干部,或是民兵。其中,红白镇医院的陈建和另外两位工作人员,翻山越岭3个小时,于13日凌晨将红白镇药物紧缺、伤员众多、交通受阻、通信中断的消息送到了什邡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给救援工作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第五个措施是把能走动的灾民疏散到什邡市去。 

    为了减轻镇上食品和饮用水的压力,张晓涛一方面组织身强体壮的民众留下来进行自救,另一方面让能走动的镇上民众尽快赶往什邡市。 

    在张晓涛和陈云堂的共同努力下,红白镇的干部和群众赶在解放军开进之前,已经救出了300余人! 

    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在谈到自救行动时,张晓涛哽咽着对记者说:“我们的镇干部都非常不简单!” 

    张晓涛说得没错。红白镇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雷兴保,在地震发生时,背部、腿部多处受伤。而且,他的妻子也被埋在了废墟下。救妻子还是救群众?雷兴保选择了后者。他忍着伤痛,带着干部、群众,来到灾情严重的红白镇中学。在短短一个小时内,他们就救出了好几个学生。紧接着,他又出现在一处矿坝上……直到5月17日,雷兴保妻子的遗体才被挖了出来。他沉痛地最后看了妻子一眼,含着泪又去忙碌起来。 

    赵勇是红白镇的副镇长,从地震发生后,到公路5月17日被修通,他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灾区。对于家人,他只是草草写了一封信托人带去。记者看到,在这封报平安的信里,他安慰妻儿的话只有寥寥几句: 

    毛二、赵然: 

    现在红白(镇)一切都好,非常安全,不必担心。你们任何人都不准上红白(镇)来,把什邡的人照顾好就可以了。等稍有空闲我就会回来一趟。忙得很,请王指导带条给你们,放心哈。叫赵然有空去多做义工。另外冯女襄带的东西收到了。 

                              赵勇 

                            2008.5.16 

    张晓涛和赵勇他们的确“忙得很”。记者赶来时,看到的红白镇一边是废墟,另一边却是井然有序的“帐蓬城”,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这与另外一些安静的灾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登上红白镇救灾指挥中心前的一个山包,记者甚至欣喜地看到,一个农妇在田里收割油菜!在红白镇,地震改变了一些东西,但新生活也已经开始了。 

废墟上的希望
刘小桦托《环球人物》杂志给温爷爷捎口信
废墟里读书的小姑娘
靠什么延续生命奇迹
15位空降勇士的七天七夜
牛师长的“牛脾气”
每秒钟都在战斗
“飞虎队”峡谷大营救
李武:如果你难过,就咬我吧
癌症“铁人”在一线
老婆婆十里送粥
开大巴的老司机
一个镇长的决定
感人志愿者故事
海外华人赈灾实录
日本救援队的“生死时刻表”
韩国救助队队长金永锡:这是我见过最惨烈的地震
大爱无声
童心希望
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