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位老者打趣道:“一百个美女活不出一个美老太太”。嗯,还真是。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烧窑的过程。无论是烧砖、烧瓦,还是烧制陶器、瓷器,开始放入的毛坯都是好的,但经过同样时间的高温烧制,出窑后的成品却大不同。有的釉色五彩斑斓、光怪陆离,有的因火大熔化带有琉璃疙瘩,有的开裂成了废品,也有的不同程度的变形,当然也有欠火候的。总归是经过一场火炼,有些走了样子,面目全非,“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在瓷器烧制过程中,因窑内温度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不确定性变化的现象,被称为“窑变”。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对窑变的定义更宽泛,还包括瓷器器型的变化。本文说的窑变,即涵盖了表面釉色和瓷器器型的变化。
关于窑变的原因,《景德镇陶录》认为:“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二为人巧。其由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
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直名之曰窑变,殊数见不鲜耳。”现代则认为,窑变是瓷器的原料、胎质与造型、釉的化学成分与釉料加工的粗细程度、施釉工艺、烧制温度高低与时间长短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简言之,原料、火候、工艺同频共振使然。
人从小变老也是一场类似瓷器烧制的修炼。家庭、基因、经济、教育、职业、工作、劳动、婚育、医疗等诸多因素不同,导致终老品相的差异,出现“百美女难成一美妪”,情同“窑变”。
美女在终老品相上的“窑变”,体现在身体的胖瘦、腰板的弯直、皮肤的糙细、体态的变形、皱纹的多少与深浅、头发的黑白与疏密等方面,这些都影响着“美老太太”的塑造。
然而,“窑变”远不止于体貌,更重要的是内在“软件”窑变——气质。
气质是美老太太的第一魅力所在。大凡美太,无不具有绝佳气质。诚然,岁月不饶人,任何人都逃不脱年老色衰的规律,再娇美俏丽、再风姿绰约,也经不起岁月这把“杀猪刀”的磋磨。唯有内在外现的气质,才似腊梅傲霜雪,非但不随年老褪色,反而伴着阅历增长而愈显其凝重端庄、深邃成熟、洒脱优雅。也唯有气质,才是美太的恒久魅力。近现代“宋氏三姐妹”“张家四姐妹”等容貌出众的女子老来益美,也莫不因气质超凡而加分。所以“百美女难成一美妪”,相当一部分输在了气质上。
气质的“窑变”也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其中后天最大的因素便是阅读。有道是“书是女性健美的通用面膜”“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书香气是女人最美的气质”等,说的都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气质卓尔不群、优雅高贵,保持永不褪色的美。女性如此,男性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