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是战国时卫国商人,《史记》中司马迁评价吕不韦的经商之道,就是8个字:“低买高卖、逐累千金。”
而吕不韦更厉害的,是以商人的手法运作政治。他看到秦国的王子异人到赵国做人质,马上发现“奇货可居”。他对父亲说:“我这里有一笔生意,可以让我们获利无数倍,并泽被后世。”
于是,吕不韦接近并讨好异人,帮助他逃离赵国,当上秦国的国君。当然,吕不韦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被新的秦王拜为丞相,言听计从。
那时候的吕不韦,肯定是很得意的,于是他就想干一件大事,一方面江山永固,一方面永垂青史。于是他贴出了一个“招贤榜”,有文化、有学历、有经历、有见地的学者,都可以报名,管吃管喝,还有工资。到丞相府里做门客,铁饭碗,还有面子,几天时间就招了3000多人。
吕不韦给门客们开了一个会:招你们来,不是干重活的,也不是吃闲饭的,是要你们把自己这么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都写出来。故事不怕新鲜,观点不怕新颖,见解不怕独到,论述不怕深刻,有多少就写多少,有啥话就说啥话。
门客们一听,这还不容易吗?于是一个个磨墨挥毫,有的写了几篇,有的写了几十篇。内容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
吕不韦又挑选出几位高手,把大家写出的文章,进行筛选、归类、删校,综合在一起,编成一本书,自己担任主编,取名叫《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分为12纪、8览、6论,共26卷,160篇,20余万字。也许有人会问,吕不韦不是有3000门客吗?怎么《吕氏春秋》只有160篇?这是因为,该书在选编过程中,进行了分类合并和优中选优。
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兼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等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堪称当时的学问之大成。
本来,吕不韦是想以此书,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和治国之本的。只是没有想到,后来执政的秦始皇,不仅选择了法家思想,还罢黜了吕不韦的丞相职位,使这位野心勃勃的商界奇才梦断春秋。而《吕氏春秋》留下的思想精华,至今仍可为我们借鉴,比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言极则怒,怒则说者危”“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