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漫画派对

讽刺与幽默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讽刺漫画与政治素养

刘曼华 《 讽刺与幽默 》( 2022年11月11日   第 05 版)

  新中国成立以后,讽刺漫画也进入了新的时期和新的形态。“政治挂帅”一直是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的头等大事,在新闻宣传上更是如此。这对漫画家的政治立场有了明确的要求,从而也迫使漫画家们增加自己的政治素养。

  

  华君武是我国讽刺漫画领域的一座高峰。新中国成立以前,他就用漫画抨击国民党的统治。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一位延安时期的“老革命”“老党员”“老漫画家”,在新的时代,他依然没有放弃漫画的讽刺性。

  

  今年7月13日,在延安文艺纪念馆举行的《艺术为人民——华君武漫画展研讨会》上,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名誉主任徐鹏飞先生对华君武讽刺漫画的评价极其精准,他说:“华君武的讽刺漫画带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一是对事不对人,对事不对人的讽刺漫画,既具有概括性,又具有典型性;二是分寸感,画讽刺漫画,掌握不好分寸,就会在无意间伤害无辜,华君武在这方面想得很周全;三是提高政治素养,华君武总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的政治素养有很大关系。”政治素养,是现在讽刺漫画作者常常忽略的。以往我们只强调对生活的积累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对“政治素养”很少提及。实际上,对讽刺漫画家来讲,它要比对生活的观察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更重要,因为它是讽刺漫画政治立场的出发点。而我们的宣传媒体对漫画的选择是最讲政治的。

  

  漫画的讽刺性很大程度上与政治或多或少地有联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对“讽刺”有如下讲话:“我们是否要废除讽刺?不是的,讽刺是永远需要的。但有几种讽刺:有对付敌人的,有对付同盟者的,有对付自己队伍的,态度各有不同。我们并不一般地反对讽刺,但必须废除讽刺的乱用。”这实际上也给讽刺漫画的创作在政治上定了“因人而异”的原则,并被我们的新闻媒体和漫画家们所遵守。

  

  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理论”,指出:“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确定了对人民内部中的缺点、错误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原则。从而成了新时期讽刺漫画创作的理论依据。同年5月,华君武在《美术》上发表了《漫谈内部讽刺漫画》的文章,并带头开始了“内部讽刺漫画”的创作实践。虽然“实践”于文革前期“寿终正寝”了,但这种实践正是漫画家们在新时期“政治素养”的锻炼。上世纪九十年代,华君武在《积蓄》一文中要漫画家储蓄三样东西:政治素养、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他依然把政治素养放在了第一位。

  

  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殊时期,与上世纪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有些矛盾已超出了“人民内部矛盾”的范围。但无论怎样复杂,毛泽东对讽刺对象的分类方法,如今依然有现实意义。徐鹏飞先生总结的华君武讽刺漫画的三个特点,也是对讽刺漫画创作的具体指导。漫画家的“政治素养”,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情绪,而是为了讽刺的有效和准确。

  文中漫画作者为华君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