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江南地区,有很多小玉鸟,它们展翅高飞。古人用凝脂如玉的器物来表达对“羽人”后代的认同,那就是良渚文化所呈现出的鸟类图腾,这背后必定有一些神秘之处。
这些鸟的形态多为平展状,短尾尖喙,有圆溜溜的大眼睛,张开的两翼如同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当时工具简陋、雕琢技法原始,竟然能制作出造型规整、棱角分明的玉器。放到现代来看,倒像是呆萌可爱的艺术品,确实令人赞叹。所以,鸟应是良渚人心目中吉祥瑞物,才会在玉鸟背部上钻一个横向的孔,以便穿绳佩戴当作缀件。希望以鸟来比喻自己,把向往自由的力量赋予在鸟的形象上。
在良渚的玉壁上也发现“鸟立高台”的平面雕刻图符。鸟站立在三层阶梯的祭坛上,那是酋长巫师与神灵沟通的信使,介于神与人之间,结合了神力与飞鸟的幻想,创造出人鸟神的信仰神话,为部落的人民所臣服,推动了原始社会的发展。
从良渚的部落标志“神人兽面纹”中,看见神人头上戴着羽冠,下面的神兽有一对鸟爪,表现出王权者是骑着鸟兽来到良渚建立部落的起源。《山海经》中描述,位于东海之滨有个“人面鸟身”的海神,又有“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的说法,两者都可以体现鸟在良渚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玉鸟与太阳结合出飞鸟载日的意象。良渚人认为太阳的升落是依靠鸟的飞翔,有迎送光明及沟通阴阳的意思。在《山海经》中提及的三足鸟,它的职责就是驮着太阳运行交替。
然而,良渚已经不在,只留下这群玉鸟飞越五千年时空,用一双双圆亮的眼睛,看着人类文明不断地进步,表达出人们心里都有飞向更高更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