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众生相

讽刺与幽默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润格”杂谈

仆公 《 讽刺与幽默 》( 2020年10月16日   第 07 版)

  以前文人写诗、写文章,不像现在这样,向报社投稿,赚一点稿费,而是“利市”(交易),也叫卖文或是卖画、卖字,比如给人写一篇文章,画一幅画,写一幅字,要付“润格”或“润笔”,现在叫稿酬,包括真金白银,也有布料、车马,等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韩愈给人写一篇墓志铭,收入很可观,相当于现在万把块钱。这样的文人,光写不卖,藏之名山,哪来钱养家糊口?这是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念。但也不是两眼只认得钱,实在没钱求文求字画,不用付润格,文章或字画也给你,算是帮个忙。愿意花重金买来收藏、鉴赏的,也不乏其人。

  

  司马相如卖酒之外,也卖文,他写的赋,很有市场,连汉帝都喜欢读。但价格比较贵,他还写得慢,字斟句酌,讲究质量,要买得排号等候。苏东坡的字好,因为政见不同,被朝廷封杀,有人出钱和羊肉作为交换,收买苏东坡的片纸只字。

  

  “润格”这个不成文的“稿费制度”,起源很早。吕不韦组织写作班子,编了一本《吕氏春秋》,在城门口贴一告示:凡有挑出一错字者,奖千金。现在叫审校费,千金已属重奖。可能是一种宣传,让大家知道《吕氏春秋》出版了,欢迎大家挑错,跟现在网上公示差不多。

  

  文人投稿,是报纸有了副刊以后的事,“润格”大抵不如“利市”的高价,有的文人不屑于此,仍以卖文为生,甚至代写书信。过去广州茶楼有写稿专业户,沏一杯茶,一天下来,能写几篇文章,发给几家报刊,赚几个“润格”,解决生活问题,虽然跟古代文人“润格”相差很远,也算聊胜于无。

  

  最近听说国外一家出版社,有个花名册,凡是上了他们这个名册的,就是他们重点出版对象,免费出版,稿费优厚(每千字2000美元以上)。只重名头,不一定发如意财。有位老兄很有才华,不知怎么没上那个洋册子,他寄稿子去,人家一查,没有入正册,要求先拿钱后签约,一言堂,否则原稿退回。洋小姐很意气,说倘若都来者不拒,编辑吃什么?这位仁兄反唇相讥:你何不拿着名单逐个上门要饭去?

  

  现在的“稿酬”,就没“利市”味道那么浓,不是文人自己开价,想要多少就是多少,而是顾主愿给你多少就是多少,取舍标准不同,“润格”标准也不同,到头来,究竟是谁赚谁的钱,真有点说不清了。至于地球上有些报刊的“润格”,多的少的,给的不给的,几个铜板也有拿得出手的,令文人黯然神伤。文人生态,因此也就五花八门,走韩愈等前辈的路,到处讨生活的有之,给人当私人秘书,写家谱,写请帖,写联幛,字画应酬,代写书信……的有之,生就一副酸骨,挂笔隐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也有之。

  

  洋出版社的名册,也非发财的路子,即使有路,飘洋过海,那银子是向险处求的。写写短文寄给报社,得点盒饭钱,蛮有幸福感,但有时望眼欲穿,就像孔乙己拖欠咸亨酒家的酒钱的报馆,也是有之。虽不足五斗米,倘像广州茶楼的写稿人,那就难以维持生计,连茶钱也付不起了,遑论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