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7年12月08日 星期五

老上海小百姓的精彩绣像(一)

——记戴敦邦先生老上海风俗画

——吉海平 《 讽刺与幽默 》( 2017年12月08日   第 06 版)

  戴敦邦作品《看西洋镜》

  戴敦邦作品《生煎馒头》

  戴敦邦作品《奸商》

  戴敦邦作品《木器商行店员》

  风俗画是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社会风俗的人物画,是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化艺术形式。我国最早的风俗画出现于汉代辽阳、望都墓室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及帛画之中。而真正意义上的风俗画,始于魏晋而兴于宋。北宋后期以及南宋,风俗画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涌现出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燕文贵《七夕夜市图》、李嵩《货郎图》等为代表的一批传世经典之作,成为展示当时民俗风情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重要依据。

  

  及至现当代,随着工商业发展、新闻报刊业兴起以及西方绘画传播,风俗画得到进一步发展,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解放后,在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等通俗艺术跨越式发展的带动下,民俗画也进入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创作群体不断壮大,表现形式更为多样,许多省(市)都涌现出擅长创作地域性民俗风情画的优秀艺术家。

  当代连环画、插图和国画大家戴敦邦先生曾创作过不少老上海风俗画。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应创刊不久的《漫画世界》邀请,戴先生在该刊开辟了《戴敦邦新绘百多图》专栏。该专栏连载了由他围绕吴趼人专述上海都市风情之文《沪上百多谈》(吴趼人是清末小说家,曾创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创作的老上海系列风俗画,并由知名“掌故作家”魏绍昌笺注。《百多图》先后在《漫画世界》上刊载一年多时间。之后,戴先生又多次与长于描摹老上海的作家沈寂合作,于90年代又绘制不少老上海民俗画,并先后出版《大世界传奇》、《三百六十行》等专著;2004年又绘制长篇连环画《大亨》(根据沈寂先生小说改编),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清末民初是西风东渐、思想激荡、社会动荡之际,也是经济转轨、新老行业交替的特殊时期,上海做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可谓百业汇聚、万象杂陈。戴先生风情画真实细致地描绘了上海滩众生相和各行业情况,是了解老上海百年历史和社会风情的重要图像资料,具有特殊意义。

  

  戴先生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上海南市区老式里弄内,学生时代的他常利用放学时间在陆家浜路等处集市游逛,注意观察、感悟中下层人民生活、劳作方式,对老上海各色人物和各种行业可谓熟谙于心,因此在创作时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综观其风俗画作品,具有“接地气、蕴生气、传神气”等特点。你看,《生煎馒头》一画中食客们纷纷延颈张望刚出锅的生煎,垂诞欲滴之态跃然纸上,生动有趣之极。《木器商行》中那位能言善辨、动作夸张的店员刻划得十分传神,与旁边讷言颓坐的另一店员形成强烈反差。《独脚戏》则描绘了滑稽戏演员在灵堂表演的荒诞场景,着重渲染两人尴尬的神情,令人感慨不已。

老上海小百姓的精彩绣像(一)
背起那自制的油画箱
“漫笔丹青黎青画展”在青岛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