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国人的公共意识

文/游宇明 《 讽刺与幽默 》( 2015年10月23日   第 07 版)

  在尘世行走是需要公共意识的。你可以欣赏河流的蔚蓝,不可以把家里的垃圾丢到河里;你可以拥抱公园里花朵的灿烂,不可以将这些花朵摘下来据为己有;你可以在软卧读书看报,不可以在夜深人静时开着老大的灯……世界是大家的,不为你一个人而存在,在考虑自我利益与感受的同时,我们需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其他人的利益与感受。只有这样,社会才有起码的秩序,人与人之间才有温情。 

  依我的理解,公共意识有两个层面,一是公共道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公德,这是公共意识的底线;一是公共道德之上的主动精神,即碰上属于大家的事情,个人主动去做,不怕牺牲时间、精力、金钱。 

  提倡底线并未过时。据报道:四川人罗某骑着三轮车将正在清扫的环卫工徐淑君撞翻,肇事后,既不救人,也不打电话报警,而是匆匆逃离,导致受害者身亡。肇事逃逸这种事都做得出,少数人的公共意识之差可见。 

  除了恪守底线,我们也需要面对公共事务的主动精神。亲戚所住的楼单元门坏了一个多月,至今不能上锁,本来只要打个电话给物业公司,即可修好,但每天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就是没人管。在我看来,这里的住户缺少的正是公共意识。少数人是不守公德,单元门之所以坏掉,就因为他们搬东西或推摩托车进楼时喜欢用红砖塞门,造成弹簧松弛,更多的人是没有主动精神,觉得门是共有的,自己无义务管“闲事”。我们不难设想,假若大家具有足够的主动精神,一方面对少数不讲公德的行为进行制止,另一方面不怕将时间、精力等等花在“公家的事”上,单元门还会坏这么久吗? 

  公共意识这东西,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首先,它必须立足于奉献。一个人热心公共事务,总要费神费脑,有时还得花钱。如果你播一粒种子,就想收获一片庄稼;下一次河,就想捉一车大鱼,不可能具有太强的公共意识。只有愿意一切从我做起的人,只有不斤斤计较一时得失的人,只有真心希望社会变好的人,才可能成为公共意识的领头羊。 

  公共意识还依赖社会的呵护。人本质上都会自我保护,我们种了树,可以不期盼吃到树上的果子,但也没有谁愿意被树砸倒。社会应该有这样的氛围:让拥有公共意识的人不受冤枉。女儿最近从北京回来,下地铁时,看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摔倒在地,本想扶一把,没想到在她伸出援手之前,老者反诬她撞人。一位四十多岁的乘客非常气愤,当即指出老者撒谎。这位乘客懂得呵护好心人。类似的人多了,国人的公共意识一定比现在强得多。 

  社会需要凝聚力,公共意识就是粘连每一个个体的胶水,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将公共事务看成个人之事的一部分,我们的社会才会晴空万里。▲

山寨:“文偷”披上新“马甲”(现时社会病态档案之十)
国人的公共意识
图片欣赏
鹦鹉与乌鸦吵架(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