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讽刺与幽默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地铁涨价,雾霾准备好了吗?

文/米一心 《 讽刺与幽默 》( 2014年11月14日   第 07 版)

  北京公交、地铁调价听证方案发布。

  听证的理由有千万条,调价的方式有千万种,但听证调价的结果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涨!

  经历和被经历听证的人们,一定不会忘记:就在并不遥远的昨天,水价、电价、气价、肉价、菜价、油价都是在听证中调整,在调整中涨价的。迄今为止,好像还没听说哪个行业、哪个产品降价也开听证会的。

  假如降价也开个听证会,是不是也要准备两套听证方案,让听证代表“比选”“优选”呢?

  比如水价,现在5元一吨,自来水公司突然大发慈悲,说他们运营不再“亏损”,而且严重盈利,他们确实不好意思、也不忍心再厚着脸皮一边吃财政补贴,一边吃垄断红利了。贵公司毅然决定:下调水价,敬请听证。

  遇到这样的利好消息,纳税的人民群众不知该怎样踊跃参与、感恩戴德?参加听证的专家、代表们,是不是也会在“下调1元”和“下调2元”中选择“下调2元”的方案呢?

  因为,当初在“调价”听证“不涨价”和“涨价”时,他们都习惯性地选择了“涨价”;在“上调1元”和“上调2元”中都慷慨大方地选择了“上调2元”。这样的惯性,应该是有的。

  只不过,这样的可能,则几乎为零。翻遍水、电、气、油等民生产品的“调价史”,都只有一个通用的道理、一个普遍的规律:听证必涨,只涨不降。

  如今,推行“公交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但公交改革绝不是公交价格改革,更不是公交涨价改革。公交改革的要义,首先要体现“公交优先”原则,凸显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公共性。

  北京地铁经常出现的人被塞进车厢、挤成“照片”的尴尬风景,同时,地铁性骚扰、公交抢座位等纠纷也常被曝光。

  尴尬的现实表明,“公交优先”战略并未优先起来,倒是优先滞后。

  因此,公交改革的关键,是优先发展公交,要慎做涨价文章。不仅不宜动不动就涨价,反而应当逐步推行降低票价、免费换乘、免费公交等让利于乘客的绿色环保低碳出行方式。

  何况,涨价的连锁反应和负面效应十分明显,将直接影响乘客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认同感”。毕竟,坐公交和地铁出行的,多为底层民众、工薪阶层,哪怕只涨一元,也会增加负担。

  公交、地铁涨价,要多考量民生,多倾听民意。即便全国人民100%举双手赞成涨价,也要考虑一下天气的感受、环境的感受、大自然的感受。

  雾霾就是一面镜子。雾霾遮挡了人们的视线,但它也刺激了反省的眼睛。城市的决策者、建设者、管理者不能只盯着眼前的GDP,而是要从长远的角度、从战略的高度摈弃近视和短视行为。

  “公交优先”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战略。假如人们都选择方便快捷廉价的公交、地铁出行,不再以车为本,不再以拥有私家车为荣,那么,汽车数量则自然减少,汽车污染则自然减轻,城市拥堵则自然缓解。

  届时,雾霾的成分,也会少一些尾气、扬尘、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公交、地铁涨价,雾霾准备好了吗?雾霾将怎样应对?▲

撤不完的领导小组
吉祥如意
地铁涨价,雾霾准备好了吗?
当今 最危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