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PEC+恢复增产计划落地、特朗普上任后全球宏观经济衰退预期的悲观情绪下,原油价格自2月以来进入下行趋势,布伦特价格由77美元/桶回落至最低68.33美元/桶,中国原油价格SC2505合约也由最高时的585元/桶跌破500大关至499.1元/桶。伴随着绝对价格下行, SC月差也表现出基本面走弱预期,C1-C2由13.1元/桶回落至接近平水水平。
未来,预计原油价格驱动也将继续围绕OPEC+增产后的基本面、伊朗制裁以及宏观情绪带动的需求,在高波动下重心下移。
■衰退逻辑增加宏观下行压力
伴随着美国增加关税进程,以及部分经济数据的走弱,市场重新担忧美国将走向衰退,并以此为宏观主线展开交易。受此影响,整个市场的避险情绪快速升温,恐慌指数VIX一度升至29.75,触及此前银行业危机时的高位。资金从美股等风险资产中脱离出来转入美债等安全资产,导致美股明显下跌并进一步加大其它风险资产面临的宏观压力。
目前来看,美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均超过长期趋势水平,制造业订单也明显增长,当前美国经济正处于收入带动消费、消费带动生产以及生产带动收入的循环中,部分经济数据走弱并不能完全说明美国经济走弱。其次,尽管美国的关税政策会导致全球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但对于美国而言,高利率水平和高美元价值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进口成本的增加,从而更多享受制造业回流带来的好处。因而,衰退逻辑并不能长期交易下去,但是当前仍然会对油价产生明显的下行压力。
■OPEC+增产恶化平衡表预期
根据最新的会议公告,OPEC+将在今年4月开始增产,首月增加13.8万桶/日。后续,OPEC+将平均逐月增加13.7万桶/日,直至2026年9月,共计增产246.4万桶/日。这意味着,2025年OPEC+将平均增产约50万桶/日,远超此前30万桶/日的市场增产预期。OPEC+超预期的增产改变了平衡表的预期发展格局,原油从紧平衡转向累库。本轮增产导致的悲观情绪明显增加的另一主要因素在于沙特态度的转变,此前沙特多次推动OPEC+集体减产并进行单独的额外减产来支撑油价,但当美、俄在沙特利雅得利进行会晤后,沙特开始超预期地妥协,支持增产进程的推进。基于此,我们认为,短期内沙特不会再次做出挺价行为,OPEC+的增产将快速并很可能在争夺市场的状态下超预期推进,原油的供应过剩压力明显增大。
■地缘政治整体降温,俄罗斯出口逐步顺畅
近日,美国对也门展开空袭,以色列重新空袭加沙使得红海局势重新升温,也增加了市场对地缘局势的担忧。但是走向缓和仍然是当前地缘政治的大势所趋。中东方面,伊朗的不参与态度使得加沙冲突难以大范围扩展,市场目前并不预期霍尔木兹海峡会被伊朗关闭,这削弱了中东局势对油价的溢价。而在俄乌方面,在沙特利雅得会谈后,3月18日俄罗斯和美国再次展开元首会谈并收效颇丰。美、俄、乌三方均同意首先在能源设施方面实现停火并在30日内推进海上停火,俄乌冲突走向和谈渐成趋势。因而,尽管局部有所反复,但地缘政治难以再对油价产生明显的上行推动力。
同时,伴随俄乌谈判的进行,市场愈发担忧俄罗斯的供应将明显增加。根据船期数据,俄罗斯3月出口量已经达到550.5万桶/日,环比2月增加66.3万桶/日。市场预计美国将减少制裁而增加了对俄油的购买。从目前的产量调查数据来看,俄罗斯仍严格遵守OPEC+配额进行增产。如果后续俄罗斯继续遵守增产计划,那么其产量增量是可控的。但制裁放松以及需求的增加使得俄罗斯超产的风险仍然存在,这恶化了市场对未来供应增量的预期,对油价产生下行压力。
■制裁伊朗增加油价不确定性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一直宣称要加大对伊朗的制裁以限制伊朗核武器的发展,但是从船运数据来看,伊朗2月出口量达到183.2万桶/日,环比1月增加35万桶/日,其出口目前并未受到显著影响。综合此前美国对伊朗多次制裁措施可以发现,在去往亚洲的交易通道被打开后,单纯对船的制裁并不能长期减少伊朗的出口量,短暂的运力不足将在数周内迅速得以恢复。
根据近期市场消息,美国计划进一步通过在马六甲海峡等关键航道对伊朗油轮实施登船检查,以达到“延误原油交付”“增加买家在交易中不确定性”的效果,进而减少市场对伊朗油的购买意愿。目前看来,美国对伊朗的态度仍然极为强硬,若后续有更大规模、更有效的制裁措施,伊朗阶段性供应减少的风险仍存,伊朗出口将是阶段性导致原油供应波动的最大因素之一。但只要贸易通道不被切断,伊朗油的经济性将持续支撑买家的购买意愿。
因此,整体看,宏观悲观情绪以及基本面超预期转向宽松格局,将继续导致未来油价的重心下移。同时,地缘政治走向逐步明朗、美国制裁导致伊朗出口的阶段性收紧,将带动原油价格继续维持高波动运行。
(作者系恒力期货研究院油品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