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5年03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布——

煤层气开采利用从“量补”转向“效补”

■本报记者 渠沛然 《中国能源报》(2025年03月24日 第 02 版)

  为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财政部日前发布《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对煤层气(煤矿瓦斯)、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利用给予奖补,奖补资金按照“多增多补”的原则分配。

  此次发布的《办法》并非首次设立专项资金,而是对此前版本政策的迭代,体现出国家强化对煤层气产业从普惠到“精准”扶持的激励政策。

  比如,2016版政策建立了0.3元/立方米的定额补贴机制,覆盖煤层气开采全周期。财政部数据显示,2016—2019年累计发放补贴62.4亿元,推动煤层气产量从44亿立方米增至59亿立方米,但存在个别企业依赖补贴、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2020版修订政策引入动态补贴机制,将补贴标准调整为0.3—0.6元/立方米的浮动区间,新增页岩气、致密气补贴。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政策调整后的三年间,非常规天然气年均投资增长28%,但补贴资金使用效率仅提升12%,暴露出“撒胡椒面”式补贴的弊端。

  此次发布的《办法》对奖补原则与机制进行了细化,建立梯级奖补机制,对煤层气开采量较上年增加的企业,按增幅给予梯级奖补,开采量增幅越大,补贴比例越高。在取暖季实施增量补贴,对煤层气增量部分额外实施“冬增多补”政策,进一步激励季节性增产。

  有煤层气企业测算,年产量突破1亿立方米后,边际补贴率可提升15%。这种设计有效破解了原有政策背景下企业“达标即止”的发展瓶颈。

  此外,《办法》采用“竞争性分配、以奖代补、据实结算”的组合方式,并强调“先预拨、后清算”的拨付模式,提高了资金使用灵活性。旧政策虽提及类似方式,但并未明确预拨清算的具体操作。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积极的财政支持政策,降低了低品位、非常规资源开发成本,增强了企业投资积极性,直接推动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在吕梁区块单井日均产量突破8000立方米,较政策实施前提升23%。同时,激励技术迭代更新,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普及率从35%跃升至62%,钻井成本下降至1800元/米的历史低位。由此,资本聚集效应显现,2024年一季度行业融资规模达45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社会资本占比首次突破40%。

  “其实,目前还有部分企业仍依赖补贴维持盈利,开采成本需进一步通过技术降低,当然这离不开政策支持。此次精准激励后,能够促使行业和企业更注重单位产量的减排贡献和技术创新。”某煤层气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重点强化对煤层气的支持力度后,有望进一步推动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兼顾能源增产、安全生产风险降低及温室气体减排多重效益。专项资金政策有效期为2025—2029年,能为企业制定中长期投资计划提供稳定预期。”该负责人补充说。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煤层气补贴政策通过多维度的经济激励和技术支持,将进一步实现能源增产、安全提升、环保减排、产业升级等多重目标。“未来,随着补贴机制从‘量补’转向‘效补’,进一步聚焦技术创新和减排效益,煤层气将在我国能源转型中发挥更重要的战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