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投领域“航母级”基金来了!近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透露,国家正在推动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吸引带动地方、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基金存续期达到20年。
“这是国家首次将氢能储能明确纳入重点投资领域,并且与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并列成为三大前沿方向。”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刘亚芳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该基金规模庞大、存续期长,资金体量和影响力空前,表明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这一基金的注入将为氢能、储能相关企业带来源头活水,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有望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
■■“群舰”形成合力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本质上就是国家在支持科技创新事业。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予市场信心。”熙诚致远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许峻铭说,当下,创投基金无论是融资端还是退出端,都面临较大的压力,“航母”的入场,会让“群舰”形成合力。
据许峻铭介绍,在整个科技创新领域,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欧盟其他国家,都非常重视创投基金的作用。“科创是国家间的竞争,它不仅涉及商业和科技领域,而且还是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的体现。”
“从科技成果转化全周期来看,基础研发方面风险最高,这就需要国家队的出场。”许峻铭说,这种国家级的航母级大基金,本质上就是“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后面如果要商业化落地,都有储备子弹,让企业大胆地去做,让基金放心去投。
《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的多名业内人士普遍反映,这一“航母级”基金的设立,对氢能储能行业是重大战略机遇。
青骐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闫巍告诉记者,这一基金不仅为氢能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解决早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还能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氢能领域,将加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制氢、储运、应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与规模化降本。
氢能产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特性,基金较长的存续期与行业规律高度契合,属于耐心资本,能陪伴企业跨越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成长过程。而国家级的政策支持将会提振市场信心,吸引更多跨界资源参与氢能生态建设,例如推动风光氢储一体化、绿氢化工等新兴商业模式落地,助力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应聚焦技术突破环节
在刘亚芳看来,储能氢能既是新兴产业,也是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包含了大量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同时,氢能储能发展会带动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刘亚芳坦言,当前,氢能、储能处于产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但是均缺乏产业化成本疏导机制。氢能产业链制储输加用技术经济性都有待提高。广东、吉林、山东等省份在努力构建产业链,但是绿氢相关项目回报都无法保障。而储能受风光大基地带动,产业链基本健全。但电力系统多元化调节需求带来储能技术多元化,性能各有所长,各有不足。
《中国能源报》记者从一线从业者了解到,当前氢能行业的核心挑战在于绿色氢基燃料(如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的消纳渠道尚未完全打通,成本与市场价格呈现倒挂趋势,市场化机制仍需完善。绿氢制备成本仍高于灰氢,绿氨、绿色甲醇等衍生物缺乏规模化应用场景,导致企业难以通过市场收益覆盖前期投入,制约了氢能价值链的延伸和产业闭环的形成。
“总体来说,大规模产业化项目成本回报不足。投资引导基金在氢能储能领域的投放,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刘亚芳说。
刘亚芳称,建议引导基金聚焦氢能储能产业化技术突破环节,推动实验室小试阶段技术尽快开展工程化试验,加快完善以进入商业化,孵化出更多的独角兽和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或不断涌现
香橙会有关研究人员表示,国家设立“航母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借鉴芯片产业的成功做法。
对此,许峻铭称,氢能储能和芯片行业有点类似,整个产业链极其长。“尽管产业链长,但每个环节都需要持续的研发经费和市场拓展,这就需要在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
目前,在国家基金的“长线加持”下,中国氢能储能产业将迎来爆发期,而许多企业也有信心成为行业的“独角兽”。青骐骥将借力国家战略基金的“长周期东风”,以全产业链自主化为盾,以技术创新为矛,加速氢能从“示范”走向“平价”。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闫巍告诉记者,今后他将带领团队强化技术壁垒,扩大产能优势。加大碱性电解槽基础材料及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进一步降低单槽制氢能耗,提升电解槽系统性能及寿命;扩建电解槽装配产能及核心材料生产产能,巩固全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同时,深耕场景化解决方案,打造标杆项目。比如,联合风光电企业,加速落地“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千兆瓦级项目,推动低成本绿氢规模化应用于化工、冶金等高碳排放领域。
平安证券指出,航母级基金的注入将为氢能、储能相关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有望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同时,基金的长期性和大规模社会资本带动效应,也有望增强市场对氢能、储能产业的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