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意义非同寻常。新任主席习近平第一次为这个国家打上他个人风格标签。他眼前的最大难题是给中国确定一个新方向,满足这个迅速发展变化的国家在变革的21世纪的多重需要,提高国家治理效率,及时呈现社会效益,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中国人现在面临的问题并不少,很多需求亟待满足,比如更加清洁的空气和水、更少的环境污染、更安全的食物、更健全的医疗保障、更高质量的教育和就业、更少的腐败以及更加完善的法制体系。政府是否能有效回应民众诉求将直接影响这个国家能否保持过去几十年间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稳定。
由习本人领导的起草团队在一份文件中大胆地提出了新的改革方向,阐述了一个核心原则:市场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该文件重申了此前的承诺,即居民用水、用电、用气、交通价格将由市场调控,并明确政府的角色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公共产品,保障公平竞争,以弥补市场失灵。
在经济领域,三中全会公告承诺将加快利率市场化,逐步放开对利率的管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为了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国有企业在2020年前,利润上缴比例将从现在的10%提高到30%,并允许民间投资进入银行业等国有资本垄断行业。
在社会领域,也有一些关键的决策将产生重要的经济作用。政府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为进城农民提供更加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让农民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和车,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独生子女政策也被放开,确保未来有足够的劳动力供应。在中国面临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周边国家以低廉的劳动力加剧竞争的情况下,保障未来人力资源的增长将能够确保一定时期的经济繁荣。这次会议也提出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和提供公共服务,终止劳教制度,倡议司法改革。
改革所面临的阻碍是巨大的,需要技巧、决心和时间。但是习主席的讲话彰显了他的决心,并且他将直接带领一个“核心领导小组”来落实这些改革举措。这些改革蓝图将很有可能变为现实。
尽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国际局势不稳定因素增多,但这一整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足以保障中国经济每年7%的增长率。而且这种增长能抵抗风险、质量更高。经济向市场化转变将给予投资者更多信心,给消费者提供更低价格、更高质量、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刺激内需增长,并促使中国向现代服务型经济方向发展。
中国经济将摆脱长久以来依赖低廉劳动力的发展模式,转向依靠资本、技术和管理,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价值,这将使中国在全球化日益显著的21世纪由世界工厂变为地球村的中心。
中国有几个显著优势。一是它拥有大量的专科和本科教育机构和学生数量。随着国际化加深,这些学校和学生质量也在逐步提升;二是随着互联网在十几年间从无到有,再到无处不在,中国社会已完全互通;三是中央政府财政赤字水平较低,解决地方政府表外债务问题的意愿明显;四是一些周边国家愿意在国际价值链中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中国提升自己的生产规模。
这些改革不仅是利好中国的,也是利好世界的。对于全球而言,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还有着可预见的持续有力的增长。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稳定的主要来源。中国每年保持7%以上的增长率,给美国和G7国家从2008年以来的经济衰退中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