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官箴?它是一种古代文体,阐述为官的原则和方法,藏着古人立身处世的智慧,起到警示、箴戒作用。微纪录片《中国官箴》第二季继续开掘这一传统宝库,以官箴典籍、历史故事、珍藏文物为依据,向观众生动传递尽忠、秉公、守正、立信、尚俭、择交、明节七种宝贵价值。这些精神财富,自历史长河中来,为历代英杰传承,经由科技光影架设的桥梁,叩响心扉。
箴言古语要想跨越时空有效传递,无疑需要具有说服力的讲述。纪录片从古籍文物等实证材料的详实介绍出发,追溯相关价值观念的源头和传承路线。宋代李元弼“临事当无心,无心则公,有心则偏”的自箴名句,宋代陈襄疏通钱塘六井、撰写中国最早的州县实务官箴书,明代王翱不计个人恩怨、秉公断案,他们高洁的言行和深刻的体悟,皆回应着西周时期逨鼎铭文中的廉政思想。由此,“秉公”不再是抽象宏大的理念,它经由可观、可感、可信的历史之痕连接当下,观众得以思接千载,向历史深处求索。
说服力还在于以情动人。纪录片解说的是厚重的文化命题,但叙事却从观众最为熟悉的人情层面展开。何为“立信”?是汉代州牧郭伋“信立童昏”的佳话,为遵守和孩童的约定,早到一天的他宁愿选择露宿荒野。何为“择交”?是包拯拒绝富家翁宴请、坚持苦读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拒绝无效社交对事业、对人生的积极效果。
真诚的文化讲述、真实的历史还原,需要制作技法来托底。纪录片虽然每集只有10分钟,但无论历史场面还是自然景观,都没有“减配”。虚拟拍摄、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为作品效果增色。历史上的人和物得以细腻呈现,光影交错中,观众与古人共享日月流转和生活空间,与先贤实现情感的共振。
回溯官箴的意义,在于揭示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的同源共生,进而涵养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塑造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就像片中东晋陶侃收集木屑铺成雪天防滑路,这种节俭朴素、力戒奢靡的做法在今天仍值得倡导。在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官箴传递的“君子之交方能长久”“守正自持才能专注事业”等深邃智慧与至理守则,值得细细品读,身体力行。